分享

相遇多年,他乡竟已是故乡。

 板桥胡同37号 2017-01-31

这是祥子的第97篇山居笔记




出发回城市陪家人过春节的前几天,我依旧在游山。


如果你也曾见证过这座山的一年四季,你会发现山在不同季节呈现的气韵是不同的。

春季时,山与山之间有一层靛蓝色的“气韵”,它不是雾,更像是一层不易被发觉的光晕。我从未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关于它的说明和研究,所以一直不知它的学名。而冬季时,那层靛蓝色的“气韵”消失了,山与山之间总是灰蒙蒙的。山坡上树的叶子大都落光了,山路旁的草也都枯了,山间平时奔涌的溪流也缓慢了许多,有的地方干脆断流了。没下雪的时候,整座山都进入蛰伏状态,到处一片沉默。

即便冬季的山在其他季节的对比下显得有几分了无生趣,我也愿意去游山的。因为,不管季节怎样,这座山的气场始终都在。


“春节”是个神奇的存在,

一到这时,平时车水马龙的城市 便人去楼空了。

一到这时,平时深居简出的住山人  便大半回了城。


回城那天清晨,天微亮,只听到流水声和附近村庄的鸡鸣声,远处的山脉还没醒来。早早出门赶车,站在那微亮的清晨里,我清晰的看到自己呼出的气在冷空气中变成白色雾霭般,看着它们集结  上升 消散 ...

我是真心喜欢这样带着点儿清凉的早晨。

而那刻,我不得不从清冽冽的山水间,转身到滚烫烫的红尘里。


春节期间,白天家人们都出去走亲戚了, 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看看书写写字。近几年的春节都是这样度过的。

我与那些亲戚是没有共同语言的,他们最喜欢的是闹哄哄的吹牛和攀比。相比毫无情感质量的相聚和热闹,我宁愿选择独守一处的清闲。


身体细胞早已习惯了山的宁静,而在这城市,每天入睡前都要花一段时间去适应窗外的车水马龙声;少年时期每天骑自行车上学的林荫小路不知何时已拆得认不出来;曾经常去的小店也没了踪影;我对都市娱乐的需求是零;作为上学时期班里最内向最沉默的学生,跟往昔同学也早没了联系。

除了与自家亲人血浓于水的亲情,这繁华而庞大的城市与自己是毫无关联的。


每次离开山去到城市,不出三天就归心似箭。

在这座山生活的第四年我终于明白:住山久了,再难回到城市去生活,因为内心深处对大自然那诚挚的爱是钢筋水泥的城市所盛装不下的。


人人都在说故乡。对一个生来漂泊的人来说,“故乡”不是那个他出生的地方,而是那个给他灵魂以滋养、让他愿意停下漂泊的地方。

我很幸运,遇到了这个让我停下漂泊的地方。在遇到它之前,我的灵魂大概已经漂泊了几生几世。在与它相遇时,我像大海上空飞到筋疲力尽的倦鸟遇到了温暖的巢,像风中游荡的种子终于停落大地,开始深深扎根、触探土地、拥抱天空...


我曾以为我只是它的过客,没想到竟是它等待着的归人。仿佛以往多年的风尘仆仆都只为与等待它相遇。如今,不管走到哪里,心都不会再慌乱,因为我明白有一座山它始终在等我。


相遇多年,他乡竟已是故乡。


又是深夜,窗外依然是城市的繁华。

这一刻,我没再感到孤寂,因为我知道,归山的日子 越来越近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