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中沉顶对拔松开的练法

 常回来看看 2017-01-31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 | 陈雄

编辑 | 鹿鸣

“沉顶对拔松开”语出近代太极拳传承人对应于“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的理解认识,亦有人说成“沉顶对拉松开”,其中有节节贯串的技术内涵。


对于初学者而言,“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是较难体悟学练的;然而,“沉顶对拔松开”是可操作性较强的练法。


一层功夫一层理,有了“沉顶对拔松开”的功夫基础,就会有利于进阶到“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再有了“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的功夫基础,也会自然进阶到从脚底至头顶“与地面过电打通”。 




杨氏太极拳名家牛春明先生具有很高的太极拳造诣,他在王宗岳《太极拳论》释义文中说:“‘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均是太极拳的基本精神。故在太极拳中,每一式都须有‘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之意。”太极拳“中正安舒”身法的技术要求与步法的“中定”手段,都需要以沉顶对拔松开的手段来落实“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倘若没有沉顶对拔松开的身势,“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都没到位,“中正安舒”与“中定”都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因为太极拳的立身中正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证身体沉稳,保持身体平衡,还要周身协调才能安舒,“沉顶对拔松开”是以有下就有上的对称手段达到平衡之目的。中定在杨氏太极拳老谱中的“八门五步”喻为“土”,作为守土为疆的中定,步法也不是外在形式的中定,而是保持稳重姿势的中定,稳重姿势离不开“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这样才得以体现中定是步法的枢纽功能。


曾有学生问我:“打拳的沉顶对拔松开,听说有三种练法,一是胯以下往下沉,腰以上往上或提或顶;二是下丹田(小腹)以下往下沉,胸椎以上往上或提或顶;三是是肩以下往下沉、颈椎以上往上或提或顶,究竟哪种说法正确?”      


我认为,胯以下往下沉、腰以上往上或提或顶的练法是正确的。身有精湛武功又有高超拳艺的杨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先生谈到在练架子时说:“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非常的沉稳。起,不离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触到河底,船身始终是由水的浮力托着的,亦就是说人练拳的身体,是在脚腿上之弹动力托着的,既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


如只说如轻舟走,怕是不懂悟解的人,把意思错解,将身体气势练浮起来,胯以下应以气使其下沉,腰以上、背项、顶部分应是以神往上提起的,往下去的是全身重量落于脚底,与地面过电打通。如这样子一沉一拔,将胯以上拉成一个整体,再与脚腿通,然后以神领动,并且以气鼓荡着、来使身体作拳势的一些动作,这叫作用神、用意不用力。”


下丹田(小腹)以下往下沉、胸椎以上往上或提或顶的练法,我认为也正确,只不过是打拳或较技时根据拳势动作的实际情况而定。


李雅轩先生指明:“虚领顶劲往上担,松沉稳固座下盘,脚下沉稳,是以气沉于丹田,注力于两脚两腿,达于地下,如地下有电吸着于两脚两腿,使脚腿地三者成为一个整体也。”    

沉顶对拔松开,说来好听,要练到位,那还真不容易呢!要得练法,懂诀窍,下功夫去体悟学练才行。沉顶不是把沉、顶各自分开的一边沉一边顶,也不是把沉、顶各自分开的先沉后顶,更不是把沉、顶各自分开的先顶后沉。


沉顶对拔松开的诀窍是:沉中有顶,是沉推动了顶。拳在拳里,也在拳外。大家平时在生活和工作中看到一些人两手提着较重东西的时候,这些人在重物的下压下,造成脖子上伸,而且物体越重,脖子上伸的越厉害,并且感觉好像脑袋往上顶一样,这就是沉顶对拔劲的自然表现。


太极拳的沉顶对拔劲也一样,当练出沉劲以后,由松沉重量感下压身体造成的虚领顶劲就会自然出现。如果过分用意想着头、颈往上顶,那就叫竖项顶头。生活和工作中的事例让我们明白欲要沉顶对拔松开,得先有松沉之势和松沉的功夫。倘若没有松沉的基础而去练沉顶对拔松开,那是脱节的练不出真太极的沉顶对拔松开。


就是说,如果没有学会松沉,往下松的不是塌落之势,而是硬压的动作;不是坐着练桩或打拳,而是蹲着练桩或打拳,怎么会有腰塌、尾闾坠、胯沉、裆圆的松沉功夫,何以能沉中有顶?又怎样能以沉推动顶啊?



又有学生问我:“我今天体悟了虚领顶劲,不是想领就能领起来,而是要腰以下有了沉劲后腰以上的对拉拔长产生的顶劲,由此而有了百会上领。所以,虚领顶劲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对吗?”


看来这位学生确实是体悟了“沉中有顶,是沉推动了顶”的诀窍。


值得注意的是:


腰以上往上或提或顶的练法也好,胸椎以上往上或提或顶的练法也好,说的都是脊椎(脊椎下部是腰椎,上部是胸椎)往上松开,意念少一点是提起精神的“提”,意念多一点是顶劲的“顶”,但是肩部、胸部是不能伴随往上松开的,而是要往下松的沉肩坠肘、松肩垂手、涵胸拔背。倘若肩部、胸部伴随脊椎往上松开的或提或顶,那就会出现耸肩抬肘、气往上浮等拳病,影响了身体的稳固和平衡。再有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何谓提何谓顶,对于脊椎的沉顶对拔劲来说,“顶”是相对于“沉”而言的,腰椎往下松开为实,胸椎往上松开为虚。对于虚领顶劲来说,恰到好处的意念引导是提起精神的“提”,至于顶劲,牛春明先生从提起精神的角度来讲解虚领顶劲:“顶劲像物顶于头上,或像头悬于空中,头顶要轻轻领起往上顶着,便于大脑安静地提起精神来指挥太极拳动作。”


那么,沉顶对拔松开往上的是虚领顶劲还是虚灵顶劲,再有虚领或虚灵的是劲还是神?


“虚领顶劲”语出前人王宗岳宗师的《太极拳论》,“虚灵顶劲”语出后人名家明师的理解认识,讲的都是一回事,用字不同而已。牛春明先生说:“虚领者,头项自然也,须有虚灵自然之意。这里的‘领’字与‘灵’字相通,含义是头向上顶起时,要虚灵自然也。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虚者是对实而言,灵者是对滞而言,头顶之处能虚、能灵地向上悬起,则其下的躯体始能放松、轻利、敏捷地活动。太极拳初学者要在“灵”字上多加琢磨,多下功夫去领会,融合自身的感悟在其中,方显真正意义上的领悟。


李雅轩先生谈到虚灵顶劲时说:“虚领顶劲者,是身势端正,稳静舒适之后,虚灵之气自然上升之谓,非头部犟力上顶之谓耳。如犟力上顶,则有听硬性而无虚灵性。” 牛春明先生从身势沉轻的角度来说虚领顶劲:“不仅为全身由上而下地松沉奠定了基础,又能使全身轻灵,免除重滞。”


虚领或虚灵的是劲还是神?


李雅轩先生指明:“上有虚灵之神,中有腰脊之劲,下有丹田之气,三者合一,内外一体,动作无不适宜矣。” 虚灵之神、腰脊之劲、丹田之气是不宜分割的整体,倘若没有腰脊之劲,虚灵之神就会大打折扣;倘若没有丹田之气,虚灵之神、腰脊之劲的层次就提不高。


体悟以沉顶对拔松开带动脊椎竖直的功法,对形成产生腰脊之劲有好处。这个功法可站可坐着练,其中有个环节要注意体悟学练,就是先使命门往后松开意念后撑一点的填平腰椎凹处(简称填腰),然后接着松开腰脊使腰椎塌落、尾闾下坠,腰塌的往下沉劲同时推动了胸椎、颈椎的往上顶劲,谓之腰脊的沉顶对拔松开。


牛春明先生谈到太极拳对腰部的具体要求时说:“腰部必须竖直方能支撑有力,腰杆方能挺得起来,才能使内劲达到支撑八面的灵活功用。”


腰部为枢纽,腰脊出劲力,所以松腰的时候,腰脊应该以沉顶对拔松开的手段到达端正竖起。



近期热文回顾:


 ?想用拳法养生?这三个问题来明确一下

 ?论——太极要领之“息”

 ?学了才知道,太极如此快乐!

 ?【太极·长期约稿】重酬原创作者!等你来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