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暗色水鸡

 gudian386 2017-01-31

外形特征

暗色水鸡和中国的黑水鸡是近亲,二者非常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黑水鸡的两胁有白色羽毛,澳洲的暗色水鸡体型也比中国的黑水鸡大一些(不过印尼同时产这两种水鸡,而在印尼二者体型差不多一样大)。

暗色水鸡和白骨顶的样子也比较接近,二者体型相当,颜色接近,经常同时出现于澳洲的池塘中。暗色水鸡和白骨顶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暗色水鸡头顶的“骨顶”是红色,而白骨顶头顶的骨顶是白色。此外,所有的水鸡脚上都没有蹼,而骨顶鸡的脚上有瓣蹼,所以又称为“瓣蹼鸡”。二者的行为也有所差别,水鸡类比骨顶鸡类更喜欢在陆地上活动,而骨顶鸡的水性更好,并且可以潜水。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澳洲界

生活习性

暗色水鸡

栖息在有挺水植物的淡水湿地、水域附近的芦苇丛、灌木丛、草丛、沼泽和稻田中。不耐寒,一般不在咸水中生活,喜欢有树木或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不喜欢很开阔的场所。善于游泳和潜水,受惊时可潜入水底隐藏,用脚抓住植物经久不出,呼吸时在水面露出鼻孔。不善飞翔,飞行缓慢,飞行时头颈和腿均伸直,飞行不远即落下潜入草丛中。非繁殖期有群聚现象。

杂食性,食谱中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次之。有小螺蛳、蚊子、小鱼、小蛙、飞蝗和蟋蟀甲虫和植物的茎、叶及草籽。如水稗、葎草、薄荷、藜、浮萍、水藻、狗尾草、马唐以及稻和芦苇等。

生长繁殖

暗色水鸡

单配制,有领域性,有时配对关系可维持数年。但也有1雌2雄建立家庭,或2雌、多雌与1雄合作建巢的记录。

两性共同营巢,巢筑在草丛或芦苇丛中,用细枝、芦苇或薹草建成碟形或杯形巢,高出水面或漂于水面,偶尔也把巢建在灌丛中或树上。

巢的大小:外径24~30 cm,内径14~15 cm,巢高18~20 cm,巢深3~7 cm。每天产1枚卵,每窝可产5~8枚卵,若多于13~14枚可能有2只雌鸟产卵,如卵丢失可以补产。卵呈椭圆形,白色或乳白色,带有红褐色斑点。两性轮流孵卵,但雌鸟孵卵时间长。雏鸟为早成鸟,全身被黑色绒羽,在巢内停留1~2天,3日龄可游泳,8日龄可潜水。

雌雄共同喂养照顾雏鸟,有时前窝产的未成年鸟和同窝内的其他成鸟也参与照顾雏鸟。21~25日龄可自行觅食,45~50日龄长出飞羽,72日龄可独立生活。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