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倘若他不喜欢独处,他必不热爱自由

 小蓝2266 2017-01-31

社交的动力,并不是对社会的热爱,而是出于对孤独的恐惧;他们千方百计逃避孤独,甚至迁就行迹恶劣的伙伴。聪明人将不得不丧失四分之三的自我,以变得和其他人一样。


  “在这个世界上, 尽管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尽人意的事情,但最糟糕的当推社交”。


  哲学的一代宗师叔本华先生,在他的《论说文集》中写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们互相利用对方道德上或理智上的缺点,由此而导致了种种不愉快的后果,大部分人的社会交往不仅是令人厌烦的,而且是使人难以忍受的。”在此,他引用了伏尔泰“这个最善于交际的法国人”的格言:“地球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但却没有值得与之谈话的人。”


  一切社会,如果没有对其成员的制约,就无法存在;叔本华指出,这就意味着,社会的规模越大,越令人乏味。在社会中,只要粗鄙者掌握了权力,少数优秀者通常总是对这个社会退避三舍。而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那些无足轻重的人却倍受赏识。


  大自然在人们的肉体和精神方面确立了广泛的差异,社会却漠视或试图消灭这些差异;如果一个人不得不面对许多性格上与他不同的人,他们将会对他施加种种影响,破坏其精神的宁静。事实上,他们将使他失去自我,却又拿不出东西来补偿他的损失。


  在普通人看来,富有理智的对话,反而是陈腐不堪、令人乏味的。这个社会要求人们对于任何形式的愚蠢和麻木、堕落和沉闷表现出无限的耐力;而个人的优点若要得以表现就不得不以谦卑的面孔出现,或者只得深藏不露。


  而聪明人总会触犯众怒。最后,聪明人将不得不丧失四分之三的自我,以变得和其他人一样。一个人的价值越大,他越是发现他所得到的远不及他失去的多。一个人惟有独自一人时,他才是他自己,“倘若他不喜欢独处,他必不热爱自由”。


  思想真正的平静、灵魂深处安宁以及身体的健康,所有这一切是世间所能给予的最大恩惠,而这一切也只有在独居中才能获得。而这种生活方式,是人能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中可能找到的最大幸福”。


  一般来说,你与他人的关系越密切,你的生活就越糟糕。叔本华指出,在这方面,社会是狡猾的,它使社交活动显得仿佛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消遣,但是,它所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并且通常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叔本华认为,应当让年轻人从小就接受独处的训练,因为这是通往幸福和心灵宁静的必经之路。


  普通人总是喜欢社交,喜欢讨好卖乖,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陪伴别人要比独处容易得多。他们变得厌恶自己,正是这种精神上的空虚驱使他们与其同类进行交往,比如,去其他国家旅游。他们思想僵化呆滞,所以,他们试图赋予它一些活力,比如,喝酒以寻找刺激。社交的动力,并不是对社会的热爱,而是出于对孤独的恐惧;人们力图避免独处时凄凉冷寂的可怕压力,因为,独处之时,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单调而贫乏的。他们千方百计逃避孤独,甚至迁就行迹恶劣的伙伴。


  但是,倘若对社会的厌恶超过了对孤独的反感,他们就会渐渐习惯于独自一个人并对其后果漠然置之。


  一个人正因为其自身的单一,才使他发现独处不堪忍受。众多的人汇拢起来,仿佛一支管弦乐队合奏一首乐曲。而有才智的人就像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只要一架钢琴,就可奏出协奏曲。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完满的微型世界。


  叔本华总结说:一个人的社交才能与他的理智几乎成反比,说某人不善社交也就等于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天才。一般来说,社交性格与年龄也成反比。如果让一个小孩单独待哪怕几分钟,他也会吓得大声啼哭。而对于一个成年人,独自生活烦恼很少,并且年龄越大,烦恼越少。隐退和隐居的倾向总是与理智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种倾向是对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的反省的产物,尤其是从对大多数人所经受的不幸遭遇的洞见中获得的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