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灯结彩,扫尘贴对联的时节,意味着春节的来临! 呼朋唤友,走村串寨,普洱人蜂拥乡下去吃杀猪饭的时节,意味着春节不远了。 唢呐吹响,迎宾调响起,普洱农村一对对新人宴请宾客,结婚旺盛的时节,春节临近了。 腊肉挂起、肉肠晒起,一切农活停止,人们走亲访友,东吃西吃,春节接近了。 登高望远,早起看日出,老普洱人得天独厚新年之时,频繁爬西门岩子,观日出,看城貌,享受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的豪迈。 广场社区,歌舞升平,欢歌笑语,大学生、亲亲戚戚都从外地返回故乡,这时,春节真的到了! 近10天时间,中国(含普洱)就陷入西方媒体和悲观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政府停顿,股市无法交易,有钱人拖家带口奔向海外,本地老百姓急于把货币兑换成食物,许多家庭更是在门口张贴标语表达诉求,街上充满着爆炸物残留的火药味,人们大都无所事事,成天酗酒,打牌,儿童成群结队去讨钱…… 经济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过年。 大年三十清早,家庭主妇主男,主要是采购,奔向农贸市场。一路可以见过普洱与众不同的年味。 两棵甘蔗,连根带叶,买回摆放在大门后,称为“顶门甘蔗”,意味着“生活甜蜜,家门不倒,事事顺利,渐入佳境”。 年糕,本地人叫糯米粑粑、饵块粑粑,一排排摆放,普洱特产之一。据说,年糕与“年高”谐音,有年年高的意思,象征收入、职位或小孩子的知识和身高都一年比一年高。 普洱每家每户都有贴春联贴“福”字的习俗。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所以“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春联的时候才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辞旧迎新,福运一年。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普洱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灯笼一般挂在大户人家,商店铺面。挂灯笼为新春佳节增添了祥和、喜庆的气氛,灯笼会吸引众街坊邻居围观欣赏。 高香,本地用腐烂树木制作。高香为一种求神拜佛祭祖的物品,可点燃,比普通的香体积大。三十年夜,整夜点燃,意味祭祖祈福。 每逢大年三十、初一,一家人最齐的时候到了,拍一张全家福自然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大年三十吃年夜饭,也叫年饭,全家无论男女老幼、外出的工作和读书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回家过年”是一种乡愁,也是人口大迁移“春运”。年夜饭可谓饕殄盛宴,一般十二个菜,鸡、鱼、猪、牛等肉,丰富大盘,年年有余,可吃到初一。 年夜饭,团圆饭,席前长辈往往烧香祭祖,放鞭炮。席间长辈祝酒,把珍藏的好酒拿出,祝福家人幸福安康。发红包是普洱人坚守最好的习俗,给老人、给孩子的都叫“压岁包”,意味着逢凶化吉,健康长寿! 年夜饭,是心灵上的会餐,一家人亲密无间,共享美味和人生。 过年吃饺子,也是我们的习俗。古代,每到年底除夕这一天为“交子”,是新旧交替的一天,“饺子”谐音“交子”,所以饺子要等初一才吃,意味辞旧迎新,是庆祝团圆,吉祥如意的意思。 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各有分工,调馅的、包饺的,手里忙活着,热热闹闹的聊着天,多么温暖的情景!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饺子出了锅,顿时会感到一年的辛苦都被幸福融化啦。 普洱人就是这样生生不息地执着,坚守着我们的风俗:杀猪过年、吃年夜饭、照全家福、吃饺子、贴春联、发红包、门后摆两棵甘蔗、吃饵块粑粑,高高兴兴,全家一起过大年,可谓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