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11c 弗洛依德是探险家,不是科学家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第五章 摩西与出埃及
5.11c 弗洛依德是探险家,不是科学家 弗洛依德的理论,在二十世纪初观念还是相当保守的西方,自然是倍受争议。在一般人说来难以启齿的性冲动,被弗洛依德放在人类心理过程的支点位置上,连幼小的孩童都有恋母,弑父情结。这在许多人看来不单单是荒唐,简直是令人厌恶,恶心。(用一个粗略的比方来说,找一篇李银河的文章来读一读,而后将你的感觉放大十倍,你就可以体会当时一般维也纳人对弗洛依德的感觉。)因而弗洛依德不但要召来舆论,同行及教会的批评,甚至漫骂,还要受到路人的白眼,在维也纳成为一位“臭名昭著”的人物。据说有些原本认识他的体面人物,在街上与他迎面相对的时候,会特意穿过街道以避免与他打照面[2]。 弗洛依德对这一切倒是能够泰然处之。在思想上,他觉得自己是启蒙的继承者,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社会与人性。他所敬仰的达尔文,也是用理性的分析,指出人类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是从动物进化而来,而不是神灵创造的。达尔文同样是引起许多争议,遭受许多冷言冷语与人身攻击。弗洛依德,则是把人类的情感,放进了理性的框架,用原始的冲动及由此引起的冲突,解释人的内心。他的理论,当然是不容于传统的道德说教,但是却是基于理性的分析,科学的方法,是与进化论相似的科学理论。 但是,想以科学的方法,用来研究人的内心冲突与情感,却很容易超出科学方法的适用范围。科学理论的基础,在于不因人而异,可以重复的实验验证,或是实地观察。弗洛依德所发明的精神分析,却是建立在病人下意识的感觉之上,只能通过催眠、睡梦或是回忆来寻找蛛丝马迹,由此所得到的观察因人而异,很难重复,解释起来也有很大的主观性。早期的弗洛依德时常以性冲动的压抑为主要分析角度,他的学生们却发展出各式不同的角度,强调社会或文化之中的其它因素,因此还时常造成他与他的学生们之间的争议与矛盾。弗洛依德在世时,医学界的主流一直没有接受他的治疗理论与方法。弗洛依德去世后这么多年下来,精神分析时冷时热,却未能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部分。 弗洛依德对心理冲突的解释,与其说是科学的方法,倒不如说是文学的方法,内中包含的往往是以他个人经历与心历路程为参照的独特理解,以比喻的方式去描述人类内心的复杂冲突。他也曾说过,最先研究人类下意识冲动的是诗人,而不是他自己[3]。诚然,医学界的主流没有接受弗洛依德的理论,但是,弗洛依德也没有将自己局限在医学的范围之内,而是将他的精神分析方法推而广之,用来分析批判宗教与政治。也因此,他这位本来是以一技之长立足谋生的医生,却对二十世纪西方的文化思潮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他自己,弗洛依德曾有一段有趣的描述:“我并不是一个长于做科学的人,不长于观察,实验,或是思考。以性情来说,我只是一个conquistandor,说白了,就是冒险家。我有着这一类人所有的好奇心,大胆,固执。这样的人,如果成功了,真的有什么发现,会受大家的追捧。如果不成功,就会被人丢在一旁。这样的命运,倒也不是没有道理。”[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