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1914-连环爆导向世界大战萨拉热窝暗杀:热血与悲情的对撞
17. 连环爆导向世界大战
费迪南大公的葬礼虽然办得马虎,奥匈政府对事件的反应却很是强烈。被打死的如果只是波黑省长,那可以算是地方事件。现在是王储被杀,而且当时奥皇已经是84岁高龄。这样的行动只能理解为对奥匈帝国的攻击,岂可等闲视之。杀手被捕后,虽然没有供出黑手社,关键的三个人却坦承来自贝尔格莱德,使用的凶器也是塞国的军械,偷偷运入波黑。要贝尔格莱德为暗杀负责,道理上还是说得过去。
奥匈决策层内部,早就有一派主张以武力对付塞国,而且认为晚打不如早打。1908年奥匈正式吞并波黑的时候,塞国闹得很凶,甚至进行军事动员。那时,塞国最重要的支持者俄罗斯,刚刚遭受日俄战争的失败,腾不出手来。主战派认为,那是动手的好时机。他们的主张没能实施,是因为还有一个主和派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主和派认为,以奥匈内部各民族之间争吵的状况,任何对外战争都会给奥匈带来极大的风险,应该尽量避免。主和派之中,地位最高与立场最为坚定的,还不是别人,正是费迪南。普林西普的子弹,又一次将对塞国动武的议题推上桌面,只是这一回最反对动武的费迪南已经被子弹击倒,不能为主和派出声。赢得争论的是主战派。
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在一般历史教科书中都会提及。1914年7月28日,王储夫妇遇刺后一个月,奥匈向塞国宣战,第二天离边境不远的贝尔格莱德就遭到炮击。7月30日,为表示对塞国的支持,俄国宣布进入紧急动员状态。8月1日,奥匈的盟友德国,向俄国宣战。同日,俄国的盟友法国下达动员令。8月3 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就这样,你颁动员令我下宣战书,一环扣一环。8月的第一周,各国政府的秘书们共起草44道动员令与宣战书。他们忙完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杀戮就可以正式拉开序幕。
要等到死了上千万人之后,大家回头看过去才会觉得不可思议:一桩发生在偏僻的萨拉热窝的政治暗杀,竟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引爆一场世界大战。是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历史发展,什么样的国际格局,什么样的外在因素或内在缘由,会把欧洲各国引向这么一场难以想象的疯狂与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