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林状元

 泮溪别馆 2017-02-01





医林状元龚廷贤

脚本



【画面】:(航拍)金溪山川地貌、龚村,龚氏墓地(明医林状元墓碑)。

【音乐】:背景音乐

推出片名:医林状元龚廷贤

【解说】金溪县合市镇霞澌龚家村北的山地上,杂花生树,修竹摇曳,竹林间掩映着一座坟茔,这就是一代名医龚廷贤的长眠之处。龚廷贤(15221619),一名应贤,字子才,号云林山人,又号悟真子,是我国明朝著名医学家,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享年九十七岁。

龚廷贤幼攻举业,屡试不售,不偿所怀,遂弃儒随父学医。从医六十年,医名日隆,曾任太医院吏目,神宗万历赐“医林状元”

龚廷贤一生著述丰盈,他的医学理论在当今载入中医大学课本,成为我国中医学宝库中的精髓。

家学渊源,医林父子

【画面】龚廷贤画像;霞澌龚家村全貌及周边生态环境;古杏树、悬壶的特写。

【解说】龚廷贤的故乡——金溪县合市乡霞澌龚家村,一个山水风光俱美的村庄。村庄规模不大,整体坐北朝南,近临溪水,波光潋滟;远案山岭,平畴千顷。从村口的“渤海流芳”门楼入村,南北贯穿,东西纵横,宗祠、民居、官第、“入门思敬”门楼,似明珠点缀;一口官帽古井、两座门楼、61栋明清古建筑鳞次栉比;四条错落有致、格局完整的古巷连贯成一幅古朴的画廊。


【画面】龚家明清建筑群,古巷深深;“渤海流芳”门楼、宗祠、“入门思敬”门楼、古井等特写;


【解说】龚氏祖上定居霞澌后,开花添叶,崇尚儒道。龚廷贤的父亲龚信(字西园,一说字瑞芝),一生从医,不仅医术好,而且医德高尚。“今之明医,心存仁义......不衒虚名,惟期博济。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药施一例。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明医,芳垂万世。”

幼年的龚廷贤,在父辈的影响下,不但对经史子集熟读于胸、铭记于心,而且还早早地接受了医学启蒙教育。年少时就能熟背汤头歌诀,并偶尔随父出诊,稍长些,就跟着父亲外出行医了。

有一次,龚家村西头龚老头的儿媳妇秀秀生了个胖小子,产后却终日不寝,咳嗽不停。龚廷贤父子俩听说,二话不说立即前去。龚信把脉察到病妇“脉弦”后,决定用半夏汤,其中半夏先用一两。次日,龚老头说儿媳昨夜仍未睡着,龚信正沉思,龚廷贤却在一旁答道:“父亲,何不再加半夏一两?”龚信考虑片刻,点头,改用了半夏二两。第三天,龚老头来报,儿媳昨晚熟睡至天亮。于是,连服了七帖,最后以茯苓饮收功。后来龚老头请他们去吃满月酒,酒桌上,龚老头问起那药方是何名,里面用了什么灵药?龚廷贤起身笑答:“此方名叫‘高枕无忧散’也,药方中用了‘苈山居住当天半,夏里松风尽是听。’”众人愕然,龚信一旁解释,廷贤说的是一味灵药,那便是“半夏”。自此,这“高枕无忧散”治失眠小有名气,龚信也把此方写进了《古今医鉴》里去了。


【画面】南京秦淮河畔夜景、太医院等相关建筑或字牌遗址等;北京故宫剪影。

【解说】明朝建国之初定都南京后迁北京,在南京和北京的紫禁城分别有两所太医院。北京的太医院除统管全国医政之外,同时还负责皇帝、皇子、后妃、大臣等的医疗。作为官方最高医学机构的太医院的医官,除了从世业医生中考选,另外就是从地方选拔良医充任。由于龚信在中原一带名声很大,因此也被荐入太医院任职。在太医院任职期间,龚信花了大量的精力编纂《医学源流肯綮大成》及《古今医鉴》。

龚廷贤一直跟随在父亲左右,在太医院,名医们聚集在一起研究医案、探讨医术,龚廷贤一定会随父亲前往旁听的。在父亲的教导下,他不断地研读历代精典医书,自《内经》以下,无不探源究委。明代尊崇儒学,倡导孝悌,学医被视为履行孝悌的重要手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当时一种流行的说法。明朝医家中,世代从医的很多,或父子相继,或翁婿相传,这种家传的方式便利于传统医学的专业化,也便于把临床实践、医学理论的创新代代相传。

明朝,中央没有专门的医学教育学校。明朝太医院的职责主要是培训御医、派驻御医、选拔御医。御医的培训有统一的标准:必须是正宗的医户子弟,术业精通,有培养前途,经选拔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入学。龚廷贤有幸被选拔入太医院学习后,继而又被推举到太医院任侍医。学习期间,龚廷贤根据医儒同源、学理相通的道理,总结临床经验,概括理论精华,把枯燥的文字编成歌,写成了《四言药性》,文采斐然,朗朗上口,助于记忆,表现出超人的才华。


悬壶济世,医者仁心

【画面】龚氏宗祠、族谱及村族老人出镜介绍下文中的故事;中药饮片炮制图片与贴着药名的药柜特写;中医坐堂、学徒捡药画面等。

【解说】龚廷贤饱读诗书,阅历丰富,是个大爱大仁之人。他曾经遇到一个女子,因丧夫悲痛过度最后病倒,表现出腹胀、六脉俱弦、气喘食少、身体瘦弱的症状。他认为,无情之草木金石,不能治有情之病,只有为患者开导解结,使她心情愉快,病才能轻松治愈。他安抚患者说:“汝夫已殁,汝子已失其养。汝若再死,汝子岂不更无所赖乎?如此则不独无益于夫,而反害其子。汝应尽教子之职,不可死,亦不可病。今之病必须情志舒畅而后可愈。”一席话让女子醒悟了。然后他用“解郁方”十几剂后,患者痊愈。

这是一种人文情怀的体现,是名医身上的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仅是医德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与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样,龚廷贤的“病家求医,寄以生死”、“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都集中体现了这种人文情怀。在《万病回春》里,龚廷贤专门撰写了《放肆训》、《斗讼训》,反复告诫儿孙,“应当‘遵礼惧法,屈己右人,存心恭敬,安分修德’,要力求做一个使乡党称为‘端人’的正直人。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有利于养生长寿。”

龚廷贤治好过很多平民百姓、达官显贵,虽然如此,他轻名禄,讲医德,并不以此为荣。他在自己的医著《万病回春》、《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千金方》里,分别写道:“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贪者忽略,此古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罪轻,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薄哉,告我同志,当以太上好生之德为心,慎勿论贫富,均是活人,亦是阴功也。、“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薄,不可矫饰。”、“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悮哉。”可以说,龚廷贤这种修德养生的理论,到达了博大的境界。


精方名将,再世华陀

 【画面】影视作品片断:太医院忙碌场景;太医到王府行走、切脉、开方等画面(注:影视画面剪集,需注意版权问题,拟用虚化或模糊处理等技术手段);“鲁王府”匾额或宫灯的特写(注:可PS处理);

【解说】大凡良医都精于方剂,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好像作战,得用精兵良将,才能取胜。医学浩如烟海,要做到得心应手、精益求精并非易事,既要悟性还要勤奋。龚廷贤日间行医,早晚研究医理,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把各门各派的医术融会贯通,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隆庆三年(1568),刘訒尚书推荐龚廷贤在太医院做吏目,从此深得朝廷信任,医名更加远播了。

嘉靖三十二年(1553),鲁王府的王妃患病,多方救治都不见疗效。太医院便派龚廷贤前往,在他的精心治疗下,数日后,鲁王妃病愈。鲁王高兴得要赐千金酬谢,他没有接受。鲁王不好勉强,便设宴款待,酒席上主宾畅所欲言,鲁王了解到龚廷贤正在编写有关方剂的书,对王府所藏秘方相当感兴趣。于是,便留他在府中多住几日,将府中所藏秘方,选奇拔粹,删繁就简,分门别类,让他带回家中整理成书稿。第二年,由鲁王府出资刊印。龚廷贤编写的书名为《鲁府禁方》,书中包含龚廷贤收集或试用的方剂及鲁王府内收藏的秘方。共分四卷,卷一为中风、伤寒、瘟疫等32类;卷二有鼓胀、水肿、积聚等35类;卷三分妇人、小儿等23类;卷四分痈疽、疔疮、救急等26类。

明神宗万历年间,年近50岁的鲁藩国母因惊风恼怒过度,左胁积块刺痛,坐卧不宁,昼夜不眠,食欲不振,四肢羸瘦,腹大如鼓(肝腹水症状)。好几个御医被请去诊治,很多人进方赠药都不见好转。最后太医院又派龚廷贤前去,脉诊已是“六部虚浮,散乱急促,气口紫盛,脉无至数”,生命垂危。龚廷贤认为是误诊用药所致,紧急开出处方,其中用人参四钱。府中上下大吃一惊,御医们都惧怕补药引起邪火,分毫不敢用补。而龚廷贤凭籍自己深厚的医学功底,在患者病势危笃之时,舍证从脉。鲁藩国母服药后,一夜安妥。龚廷贤嘱咐调整生活规律,不可擅自乱服药乱吃东西。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治疗,鲁藩国母身体康复了。鲁藩国主大喜,对龚廷贤的医术大加赞赏,并在皇帝面前称赞他为“真天下之魁首也”,皇上遂颁圣旨表彰,并赐龚廷贤“医林状元”的匾额。

无上的荣光,带来的是繁重的工作。龚廷贤在太医院一呆就是好些年,有一次皇帝允他出宫休整。万历年间(15861588),他在中州大梁(河南开封)散心游玩。不料,正赶上那里疫疠流行。由于当地的医生按本宣科,墨守成规,多用虚热气虚之方,疗效甚微,造成死亡众多,人们惶恐不安。他凭着一个医者固有的责任感和才识,参与了这场治疫大战。他不泥他人之法,辨证施治,仅以小方(牙皂18钱、大黄36钱)下药,救活了很多人。此方他后来收进《万病回春》一书,并给此方取了个挺有趣的名字叫“二圣救苦丸”。


医学贡献,翰墨留芳

    【画面】中医人体脉胳图模型,打太极拳、晨练老人;老中医坐堂切脉;宫廷的宫灯引路、御医背药箱行走在皇宫的影视片断(注:采用模糊处理方法);

    解说:历代御医,与之打交道的是皇上、皇子、后宫、王室、大臣,稍有不慎就人头落地。龚廷贤身处其境也如履薄冰,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医术,才能长立于医林。他的医学观点与实践至今仍视为中医学圭臬。

 “血气论详细阐述了气血的生理、病理、相互关系及调治方法。指出人身之根本为血气,血气不通则百病始生。治疗以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为主导思想,重在调气,气行则血随,并强调在调气调血的同时,要不忘助胃气,此乃治病之本。在治疗血证时,尤勿使滋腻之药损伤胃气。龚氏认为气为阳,血为阴,故左血右气,夜血昼气。此观点对临床辨证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脾胃论中强调脾胃为五脏六腑之主,为血气生化之源,并说补肾不若补脾。脾胃受损乃内伤之根本,将脾胃受损原因概括为饮食劳倦、恣味纵欲、饮食自倍三点,简明扼要。因饮食与脾胃关系密切,饮食调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脾胃的健衰。故龚氏特别注重饮食养生,勿令饮食失调以害生。其总纲为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无论是防病、治病还是病后调理,都将调理顾护脾胃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说明了龚氏注重脾胃的思想。

衰老论阐释了人体衰老的机理为肾阴肾阳虚衰,而恣味纵欲会加速衰老以致早夭不救。龚氏提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反对单纯运用补药以保生,反对恣食厚味,认为不过加速正气的衰退。而应重视摄生养性的重要性,倡导节欲清心以保精。

龚廷贤的治未病思想包含在养生理论中。除了摄生养性外,亦有独立之处。提出万病之原为虚,致虚之由有四,一为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一为劳役过度,耗散元气;一为思虑过度,损伤心血;一为房欲过度,耗伤肾水。并说虽智者亦难免犯之一二,故运用王道和平之剂来进行调摄,早晚间服坎离既济丸和保合太和丸。则可免终身之患,延年益寿。

此外,龚氏是一个富有原创精神的医家,内科上首先命名了五更泻,称之为肾泻,将五更泻的病因归为肾虚。

妇科创制了加减四物汤,扩大了四物汤的治疗范围,既可治由体虚而引起的外感疾病,又可治内伤饮食等杂病;既可治诸窍不利,又可治肢体不和;既可治经带胎产诸病,又可随四时之气的变化而灵活调方。

写出了第一部以推拿命名的儿科专著,强调望诊在小儿疾病诊断的作用,注重乳母饮食及情志变化对小儿的影响。

外科上为记载最早的运用砷剂治疗梅毒,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症情进行不同的治疗。明确指出梅毒具有可传染性。

龚氏熟识药性,将其编为歌括,流传下来,易颂易记。即为现在大家所熟识的《药性歌括四百味》。

其《万病回春》《寿世保元》中之方剂大部为原创。有很多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如乌鸡白凤丸、清上蠲痛汤、高枕无忧散等。

龚氏亦善于运用前人之方,比如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妇产科及五官科、外科,极大地拓宽了方剂的适用范围。


    【画面】龚廷贤画像;宗祠内的神龛特写;天井和窗柩等古雕刻图等;龚廷贤医学著作图片(可PS处理)


    【解说】龚廷贤一生都勤奋学习,精于内、外、妇、儿各科,著述很多。先后有《鲁府禁方》、《种杏仙方》4(1577)、《万病回春》8(1587)、《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6(1591)、《云林神彀》(1591)问世。后来又陆继著述《寿世保元》10(1615)、《小儿推拿方脉全书》3(1604)、《医学准绳》4卷、《经世全书》8卷,《痘疹辨疑全幼录》3卷,《本草炮制药性赋定衡》13卷等,还著有《痘疹辨疑全幼录》、《秘授眼科百效全书》、《云林医圣普渡慈航》、《医学准绳》等,其中很多医学著作还传到日本、朝鲜等国。

龚廷贤的著作浅显实用,有明显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他曾作《千金不易丹》:“为父要栀子,为子要香附,为母要莲子。为子要知母,为兄要地榆 ,为弟要抚芎。为臣要钟乳,为官要荆芥,夫妻要合欢。媳妇要慈菇,朋友莫阿胶,妯娌莫辛夷 。为人要君子,待人要枳实,存心要厚朴。贻谋要远志,乡邻要李仁,贫穷要甘遂。为富莫狼毒,临财莫枸杞,义理要决明。读书要官桂,往事要苁蓉,遇事要蜀葵。”这种把儒学的道理贯穿于药性、药理的做法,在当时确是一种创举,也为后人所尊崇。


医 林 状 元

明代医学家龚廷贤的故事


 


壶天春秋

 

壶天小隐傲春秋,二十年来此再游。

请剑予惭中执法,著书君到上池头。

斫轮自古无心印,金柜从今有笔畴。

国步艰难民膜急,仓公何以破吾愁。

历来良医都以悬壶济世为最高境界,这首诗是万历年间山东巡按御史何出光所作,诗中高度赞美的是与他同时代、名震两京的“医林状元”龚廷贤,此人字子才,号云林,又号悟真子,是金溪霞澌龚家(今合市镇龚家村)人。当时,龚廷贤与他的父亲龚信被称为太医院的一对父子兵。尚书郎张寿朋也有诗称赞说:

轩岐千载后,汝自著方书。

妙理心能契,高名耳不虚。

满林春可种,通国病皆除。

每过悬壶处,相呼扁鹊闾。

龚信虽然饱读诗书,但在仕途上很不顺,迫于生计,转学歧黄之术。他访师交友,勤勉探索,因为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创新,治好了不少人,医名也随之远播。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有一位聪慧的男孩诞生于这个儒医家庭,龚信欣喜之余,为儿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龚廷贤,希望他能传承家学,悬壶济世。龚信重视医术、医德修养,曾写有一篇明医箴:“今之明医,心存仁义。博览群书,精通道艺。洞晓阴阳,明知运气。药辨温凉,脉分表里。治用补泻,病审虚实。因病制方,对证投剂。妙法在心,活变不滞。不虚名,惟期博济。不计其功,不谋其利。不论贫富,药施一例。起死回生,恩同天地。如此明医,芳垂万世。”龚信这种崇尚医德、济世救人的思想深深地启迪着龚廷贤幼小的心灵。

明朝建国之初,为了保证王室的人生病得到及时治疗,朱元璋最初在南京建了太医院,后朱棣迁都北京,兴建紫禁城时,在紫禁城的东南又新建了一个太医院,从此形成了以北京太医院为首的两太医院制。北京太医院除统管全国医政管理之外,同时负责皇帝包括皇子、后妃、大臣等人的医疗。官方最高医学机构太医院,除了从世业医生中考选医官,还从地方选拔良医充实太医院。由于龚信精于歧黄之术,在中原一带名声很大,因此也被荐入太医院任职。也就是在太医院任职期间,龚信花了大量的精力编纂《医学源流肯綮大成》、《古今医鉴》

泱泱国学,江河浩瀚;诗词曲赋,星汉璀璨。龚信不仅让龚廷贤幼时接受国学启蒙教育,经史子集皆熟读百遍,铭记于心,也让儿子早早地接受医学启蒙教育,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背些汤头歌诀,偶尔唤他随从出诊。稍长些,龚廷贤就伴龚信左右出外行医了。龚廷贤不断地研读历代精典医书,自《内经》以下,莫不探源究委。明代尊崇儒学,倡导孝悌,医学被视为履行孝悌的重要手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当时的一种流行的说法。明代医家中世代业医的很多,他们或父子相继,或翁婿相传。这种家传的方式极利于传统医学的专业化,并把临床实践、医学理论的创新代代相传。名医们聚集在一起研究医案、探讨医术,龚廷贤伴随父亲前往,常有机会旁听。而龚信最善于采集各家经典学说,在临床实践中总结行医经验,后来编成书稿,最终由龚廷贤补充付梓,这就是著名的医学典籍《古今医鉴》。这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共8卷,书中分门别类地论述诸病证,不但对病源病理做了详细的论述,而且在方药上也非常广泛,很多民间验方都颇有价值。

龚廷贤经常与父亲一起出诊。有一次,霞澌龚家村西头龚老头的媳妇秀秀生了个胖小子,产后却终日不寝,咳嗽不停。龚老头只有一个儿子,儿媳妇生了仨千金,到二十三岁时怀上第四胎,才生这个孙子,龚老头正欢喜呢,不料竟有如此变故,赶紧到村东来请刚从外地回故里的龚信先生,如此一说,龚信立马出诊,龚廷贤也随父同去。龚信把脉察到病妇“脉弦”后,决定用《灵枢》半夏汤,其中,半夏先用一两。次日,龚老头说儿媳昨夜仍未睡着,龚信正沉思,龚廷贤却在一旁答道:“父亲,何不再加半夏一两?”龚信考虑片刻,点头,改用了半夏二两。第三天,龚老头来报,儿媳昨晚尚好,熟睡至天亮。于是,连服了七帖,最后以《外台秘要》茯苓饮收功。龚老头请龚信去吃孙子满月酒时,一定要龚廷贤一起去,当时,他只是半大的小伙。酒桌上,龚老头叫儿媳抱孙子出来谢恩,并要儿子敬龚信父子三碗米酒,顺便问起那药方是何名,里面用了什么灵药?龚廷贤起身笑答:“此方名‘高枕无忧散’也;药方中用了‘苈山居住当天半,夏里松风尽是听。’”龚老头与他的儿子愕然,龚信一旁解释,廷贤说的是一味灵药,那便是“半夏”。自此,这“高枕无忧散”治失眠小有名气,龚信也把此方写进了《古今医鉴》里去了。这本《古今医鉴》最终影响了他的儿子龚廷贤、龚廷器,孙子龚守国、龚守宁等,他们由此深得其医学之法,至使龚氏三朝任医官达46。当然,龚廷贤医术也因此超过了他的父亲龚信,当时中顺大夫南康府知府鄢陵水山的刘巡书写过一首诗,对龚廷贤赞赏有加:

长桑秘术在云林,施药流方泽更深。

自是鹏运四海,寻常蒿岂知心。

山人治药类治兵,心法由来不可名。

偶向东篱谈物理,斫轮一为及庄生。

明代的医学教育以地方教育(也是家传教育)为主,中央没有专门的医学教育学校。明代也是中央高度集权制的国家,以太医院为中心,设置了非常细致的各类机构,太医院的职责主要是培养御医、派驻御医和对御医进行选拔。太医院内设十三科,以培养御医的后备人才。御医的培训也有统一标准:必须是正宗的医户子弟,术业精通,有培养前途的,经考核考试选拔后方可入学;因此,龚廷贤自然被选拔入太医院学习,继而被推举到太医院任侍医。医儒同源,学理相通。自明代以后,启蒙读物,不断问世,已成系列。在学习期间,龚廷贤概括理论精华,总结临床经验,他把枯燥的文字编成歌诀名为《四言药性》,文采斐然,朗朗上口,有助于记忆。

龚廷贤年青时承家学在各地行医,治疗了很多达官贵人的疾病,虽然如此,他并不以此为荣,他轻名禄,讲医德,他说“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长於吾者,以母视之;少於吾者,以女视之,不敢稍萌妄念。”

有一个女子,因丧夫悲痛万分,整天哭泣不休,最后病倒了。腹胀,六脉俱弦,气喘食少,身体瘦弱。龚廷贤认为,无情之草木金石,不能治有情之病,只有为患者开导解结,使她心情愉快,病才能轻松治愈。龚廷贤安抚患者说:汝夫已殁,汝子已失其养。汝若再死,汝子岂不更无所赖乎?如此则不独无益于夫,而反害其子。汝应尽教子之职,不可死,亦不可病。今之病必须情志舒畅而后可愈。”一席话让女子清醒了,止住了哭泣。然后,他用“解郁方”十几剂后,患者痊愈。这是一种人文情怀的体现,是作为名医身上的一种重要品格。与医术相比,它不只是医德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与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样,龚廷贤的“病家求医,寄以生死”、“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都集中体现了这种人文情怀。龚廷贤强调尊重患者的情感和人格,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这也是当今医者缺失之所在。


 

精方名将

 

两京游宦慕医和,讵意归田识华陀。

养性已觇术业妙,精方何必剂量多。

正奇善用如名将,传变能知起宿疴。

喜见诸孙戏阶下,诗成不觉醉中歌。

  人们用华佗再世称赞医术高超的人,大凡良医都精于方剂,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好像作战,得用精兵良将,才能取胜。医学浩如烟海,要做到得心应手、精益求精并非易事,既要悟性还要勤奋。

深得父亲心传,龚廷贤又能遍读医学精典,加上虚心寻师访贤,潜心研究,久而久之他把各门各派医术融会贯通,达到一种举重若轻的境界。日间行医,早晚认真研究医理,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万历十四年(1586),在中州大梁(开封)行医时,正赶上那里疫疠流行,由于当地的医生多是墨守成规,按本宣科,多用虚热气虚之方,疗效甚微。而龚廷贤却凭着自己的才识,辨证施治,他认为初起时疫温热病,热邪较盛,形气俱实,于是,他不泥他人之法,仅以(牙皂18钱、大黄36钱)救活了很多人。此方后来写进《万病回春》一书,他给取了个挺有趣的名字叫“二圣救苦丸”,龚廷贤也因此名声大振。

龚廷贤从小随父亲在河南一带生活,后来又去了京师。虽然如此,他仍然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从他取字“云林”,可见作为一位云林子孙旅居异地,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他也曾利用闲遐时间回故里探亲,明代中顺大夫武定府知府扶沟如川刘懋武为送龚云林还江右,曾题过一首诗:

“杯酒论交意自亲,明朝又是远归人。惜君后会知何处,愁看江南日暮云。”

广昌有名的诗人黄立言也作过《送龚云林还金溪》的诗:“临风酌酒饯君行,江上扁舟一叶轻。归去杏花开万树,云林深处好藏名。”是啊,龚廷贤作为一个长期在外里奔波的异乡人,所能做的只能是把思乡之情寄之于所经营的事业,身为一个赫赫有名的医者要以广济众生为己任,作为一个皇家御医更须尽忠义二字,他何尝不想得“江上扁舟一叶轻”的境界,何尝不想去云林深处看杏花呢?!

当时,两京刑工二部尚书刘訒与龚氏父子交情都很深,他的夫人怀孕后呕吐不止,饮食不下,心中烦躁,头晕目眩,请了几位御医诊治俱没效果。刘尚书疼爱夫人,终日忐忑不安,便请龚廷贤来家为夫人诊治。前几位御医都给她开出了调脾胃之药,如“二陈汤”、“藿香正气散”、“保生汤”之类,龚廷贤诊脉后,认为这是血虚气盛火盛,如果不养血,火就不能降下来,呕吐就不能止,于是,他开了“茯苓补心汤”加姜汁、炒黄连、竹茹,刘夫人服了两剂就不再呕吐了。三天后,刘訒特来致谢,龚廷贤拱手:“应该贺喜兄台才是,明年兄台要添一男丁了”,訒大喜。二十年后,訒儿孙满堂,有感于此,兴起吟哦,研墨题诗:“两京游宦慕医和,讵意归田识华陀。养性已觇术业妙,精方何必剂量多。正奇善用如名将,传变能知起宿疴。喜见诸孙戏阶下,诗成不觉醉中歌。”

    当时,有一位员外郎与刘訒有些渊源。此人好色、嗜酒,且易怒。年逾五十,却患病八年,饭后胃脘胀痛,胀气从两肩下及胸,次至胃口,痛不可忍,虽然有万贯家财,却苦于食不下,睡不安。虽然吃过不少药,却终断不了病根,徒有山珍海味也食之无味。病人虽瘦如干柴,却仍瞒着夫人,背地里好酒不断,如若一日不饮,必转辗不安。病发疼痛难忍的时候,便叫家仆们轮换着按摩,才能舒适。员外夫人信佛,常上庙为员外高香祈求平安。员外早听说龚廷贤的大名,几番转折通过刘尚书邀请龚廷贤来家治病。龚廷贤经过望闻问切后,开出甘遂半两、大戟半两、芫花半两、黑牵牛一两、大黄一两,并取名“神佑丸”,让他服用后,再用“参苓白术散”进行调理,最后,医好了他的胃痛。员外夫人说:“你龚郎中真是个活神仙啊。”龚廷贤微微一笑,提笔再留一药方,要员外熟记于心,然后离去。员外展纸细看,却是一首《摄养诗》:“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鲁王府的王妃患病,经过很多御医治疗,总不见效。后来,太医院派龚廷贤去看看,在龚廷贤精心治疗下,数日后,鲁王妃病愈。鲁王高兴要赐千金酬谢,龚廷贤没有接受。鲁王不好勉强,便设酒酬谢,酒席上主宾畅所欲言,鲁王了解到龚廷贤正在编写有关方剂的书,对王府所藏秘方相当感兴趣。于是,便邀他在府中多住几日,将府中所藏秘方,选奇拔粹,删繁就简,分门别类,让龚廷贤带回家中整理成书稿,公元1594年,由鲁王府出资刊印。龚廷贤所编写的书取名为《鲁府禁方》,分为四卷,卷一为中风、伤寒、瘟疫等32类,卷二有鼓胀、水肿、积聚等35类,卷三分妇人、小儿等23类,卷四分痈疽、疔疮、救急等26类,书中包含龚廷贤收集或试用的方剂,及鲁王府内收藏的秘方

寿世保元

玉颜仙骨自飘然,几岁江皋蹑紫烟。

鸣佩已随供奉侣,下帘时对摄生篇。

鼎成灵药方皆秘,书满人寰世共传。

不惜枕中示真诀,信知寿世可保元。

这是明朝巡抚金溪人胡桂芳(死后赠工部尚书)赠龚廷贤的一首诗,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太医院的医官、医林状元龚廷贤精湛的医术和医学著作

隆庆三年(1568年)刘尚书(刘訒)推荐他进入太医院做吏目,因此,他来到京师,进入太医院圣济殿。负责帝王的医疗保健是太医院最重要的职能之一,皇后及嫔妃有病,多由太医院医官诊视。龚廷贤深得朝廷高官信任,医名远播。

明神宗万历年间,年近50岁的鲁藩国母因惊风恼怒过度,左胁积块刺痛,坐卧不宁,昼夜不眠,食欲不振,四肢羸瘦,腹大如鼓。好几个御医被请去诊治,却不见好转。遂向两京及各省遍征名医,进方赠药者纷至沓来。尽管如此,鲁藩国母的病情却日见严重。最后太医院又派龚廷贤前去诊治,他脉诊鲁藩国母的脉象是“六部虚浮,散乱急促,气口紫盛,脉无至数”命已垂危。龚廷贤认为病情发展到垂危的地步,是由于以前的御医误投攻击克伐之药,以至元气、脾胃极度亏损,导致肾水枯竭,心血干耗,又有肝火及湿热壅盛。根据诊断,龚廷贤决定用补脾滋肾、生血平肝、清利湿热的方药治疗。待龚廷贤开出处方,人们见到其中有人参四钱,府中上下大吃一惊。因鲁藩国母患病后,御医因惧怕补药引起邪火,分毫不敢用补。而龚廷贤凭籍自己深厚的医学功底,在患者病势危笃之时,舍证从脉,治法以补虚为主,力主用少量人参观察疗效。鲁藩国母服药后,一夜安妥。鲁藩国主很高兴,向龚廷贤询问其用药原理,龚廷贤一一作答。并嘱咐调整鲁藩国母的生活习惯,注意护理和休养,他吩咐国母平常宴处起居,必须有规律,居室宜洁雅,夏天通风,冬天保温。床榻不宜太高,起卧方便。被褥务必松软,枕头宜低长,可用药枕保健。衣服不可宽长,宜全体贴身,以利于气血流畅。在药物调治方面,切忌汗、吐、下等攻伐之剂,防止不良后果。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治疗,鲁藩国母身体康复了。鲁藩国主大喜,对龚廷贤的医术大加赞赏,并在皇帝面前称赞他为“真天下其魁之国手也”,皇上颁圣旨表彰,并赐龚廷贤“医林状元”的匾额。龚信、龚廷贤这对太医院里的父子兵被后人传为佳话。

龚廷贤以重视脾胃闻名于医林,名播京师,对“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在《黄帝内经》中“人以水谷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的基础上,认识到脾胃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最关紧要,深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理。而内伤脾胃的病因,他认为是“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继之,则元气乃伤”。龚廷贤不仅在临证中突出脾胃,更是将重视脾胃的学术主张贯穿于养生康复、延年益寿,并在其所著的《寿世保元》、《万病回春》中得以体现。他认为呼吸对维持人体正常功能非常重要,他有一套呼吸静功养生法:

“子午卯酉时,于静室中,厚褥铺于榻上,盘脚大坐,瞑目不视,以棉塞耳,心绝念虑,以意随呼吸一往一来,上下于心肾之间,勿急勿徐,任其自然。坐一炷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不粗,渐渐和柔;又一炷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似无出入;然后缓缓伸脚开目,去耳塞,下榻行数步,又偃卧榻,少睡片时,起来啜淡粥半碗。不可作劳恼怒,以损静功。每日能专心依法行之,两月之后,自见功效。”

历代御医,与之打交道的是皇上、皇子、后宫、王室、大臣,稍有不慎就人头落地。龚廷贤身处其境也如履薄冰,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医术,才能长立于医林。对于养生、滋补、美容及妇儿科方面他确实用了些功夫,深得其法。

在《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两书中,记载药酒近40种,补益为主的药酒占有显著地位,象八珍酒、扶衰仙凤酒、长生固本酒、延寿酒、延寿瓮头春酒、长春红颜酒等都是配伍较好的补益性药酒,也有较大的影响。

在衣食住行诸方面,龚廷贤提出了六戒,如为人处世戒之在得,清心寡欲、避风寒暑湿之侵,饮食戒寒凉、戒生硬、莫早起晚归等,这些对于老年养生都是很重要的。龚氏总结出二十一条益寿良言,题为“延年良箴”:
  
 “四时顺摄,晨昏护持,可以延年。三光知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孝友无间,礼义自闲,可以延年。谦和辞让,损己利人,可以延年。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人我两忘,勿竟炎热,可以延年。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勿为无益,当慎有损,可以延年。行住量力,勿为劳形,可以延年。坐卧顺时,勿令身怠,可以延年。悲哀喜乐,勿令过情,可以延年。爱憎得失,揆之以义,可以延年。寒温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动止有常,言谈有节,可以延年。呼吸清和,安神闺房,可以延年。静习莲宗,礼敬贝训,可以延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儿孙孝养,僮仆顺承,可以延年。身心安逸,四大闲散,可以延年。积有善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救苦度厄,救困扶危,可以延年。”

龚廷贤还自创 “六字气诀”:“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呼有六,曰:呵、呼、嗅、嘘、嘻、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嗅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嘻字治胆气,以吹字治肾气。此六字气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龚廷贤活了97岁,可谓长寿,虽终年劳累,却不忘养生益寿,以自身的行为实践了他自己的创导的养生理论。他悬壶六十余载,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他勤于博采,善于摄取众家所长,精于内、外、妇、儿各科。他一生都勤于学习、著作,在著述《鲁府禁方》前,先后就有:《种杏仙方》4(1577)、《万病回春》8卷(1587)、《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6卷(1591)、《云林神彀》(1591)问世。后来又陆继著述《寿世保元》10卷(1615)、《小儿推拿方脉全书》3卷(1604)。尚有《医学准绳》4卷、《经世全书》8卷,《痘疹辨疑全幼录》3卷,《本草炮制药性赋定衡》13卷等。还著有《痘疹辨疑全幼录》、《秘授眼科百效全书》、《云林医圣普渡慈航》、《医学准绳》等,惜已佚。上述著作中《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流传最广。龚廷贤医学著作中载有内科病证88种,妇科病证13种,儿科病证63种,外科病证22种,其中对于中风的论述非常出色,涉及中风的证候诊断、鉴别诊断、病因病理、证候特点、治法处方、预后预防等等。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王朝,明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各类科学是相互渗透,为医学经验积累和传播,医学理论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也推动了交通发展,推动了信息传播和交流,为医学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交通发展拓宽了医生的活动范围,促进了学术信息交流,增加了互相接触和了解对方学术观点的机会。当时,龚廷贤很多医学著作及理论传入日本、朝鲜等国。

龚廷贤著作浅显实用,他曾作“千金不易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6Vxt
^E%Z绿色建筑博客x\ c U4mM5u6K:|t
为父要栀子,为子要香附,为母要莲子。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n3zP(T.@hA!r.wd'{
S,x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建筑能耗|建筑能源|建
为子要知母
 ,为兄要地榆 ,为弟要抚芎。为臣要钟乳为官要荆芥夫妻要合欢。媳妇要慈菇朋友莫阿胶妯娌莫辛夷 。为人要君子待人要枳实存心要厚朴。贻谋要远志乡邻要李仁贫穷要甘遂。为富莫狼毒临财莫枸杞义理要决明。读书要官桂,往事要苁蓉,遇事要蜀葵。”这种把儒学的道理贯穿于药性、药理在当时确是一种创举,并为后人所尊崇。


龚廷贤是个儒医,受儒家思想影响,有着古代知识分子固有的儒士风范。他的《劝善良方》用中药名讲道理:“夫气失其平谓之疾,则气失之偏者亦谓之疾。今人有过不喜,人规讳疾,忌医者多矣。然为人大要不过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者而已。余于暇日撰择二十四味良药,著立一方,名“千金不易丹”,令人日服一剂,每服用屋漏水、新良姜同煎,其味深长最宜详玩。又以是八者成口占八绝,临服时歌以咽之,勤嚼细服,厥疾自廖矣。谨奉四方贤士,慎勿以毒药弃口苦而不服,自甘于疹疾也己。”

他的《种杏仙方》有何出图作序,略曰:“龚氏子才操岐黄之秘,而鸣诸豫,尝佐而翁着医鉴,行于世矣!为浩博而旨奥,构材备难致也。乃更择易简,投单品辄效者,为四帙,又不为艰深语,即穷陬啬人,读易解,能卒然辨,譬之阮瑟嵇琴,一脱囊自成韵调,又可以名家也。”

“历尽名山独著书,上池清誉满公车。调成丹剂缘无尽,散去黄金未虚。阙里簪缨推讲席,中蒿烟雾隐蘧庐。世人若问长生秘,堂上童颜玉不如。”

    在浩淼的传统医林中,作为一个大儒医,龚廷贤追求的是“良医济世,功与良相等”,并为之奋斗终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