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的无言 生命的目送——读《目送》

 上官踏月 2017-02-01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人生必读好书指南

微信平台读好书类的领先订阅号


文 | 我是骆驼草(简书作者,经授权发布)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临近年关的这几天,家乡少有的晴天,拉开窗帘,阳光透过飘窗照在卧室的床上,坐在床边,一杯咖啡,一曲缓缓的音乐,一本龙应台的《目送》,感受午后冬日的阳光,感受咖啡的醇香、音乐的舒缓;感受龙应台的文字,带给我的思考。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整本书,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目送》是我第一次读龙应台的文章,文字中透着朴实的哲理,看似不经意,回味以后,仿佛一下就看到了人生轮回中的种种真相,可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些真相后,有一些忧伤、一点压抑,一丝落寞,体会到生命的无奈,时间的易失。

是和当下的鸡汤、鸡血不一样的饭菜,是真实人生轮回的思考。


不是不必追,是追不上,不只是背影渐行渐远,是时间一去不复返


在我12岁的时候,妈妈从高原的一个小镇回到了家乡工作,从此和爸爸两地分隔,10年后爸爸退休他们才得以团聚,我和哥哥的求学路程是两地来回跑,因为高原小镇的教学质量不够好,父母想让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从那以后父母和我们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分离,至此我便开始了与父母的目送与被目送。

成家后的我经历了与父母惊人相似的命运,结婚4年后,开始与爱人分隔两地,与父母、孩子相隔千里,我的人生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地目送与被目送。

离别与重逢,是我人生不断上演的剧情,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是不同的站台,驻足和挥手,欢笑和洒泪。站台有时真的像一柄无情的刀片,割裂思念的重逢和离愁。

父母在目送与被目送中渐渐老去,孩子在目送与被目送中渐渐长大。我们在长时间的目送与被目送中变得坚强、习惯,不再悲怆。很多时候我们匆匆回来,又匆匆离去,匆忙到不忍凝望背影的样子。


人生无常及短暂,我们总以为日子很长,未来很远目送亲人的远离才知道生有时,死有时。


朋友小Q 35岁的时候,得知自己的父亲得了肺癌,起初听到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怎么也不肯接受这个现实。

Q是家里的老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深受父母宠爱,小的时候调皮任性,是那种30岁之后还会在父母面前撒娇的人。

自从Q得知父亲得病时起,到父亲去世,他由最初的慌乱,到直面的接受,我们看见了他快速的成长。

得知父亲确诊后,Q多方打听医治信息,安排父亲住院治疗,一直陪伴在左右,同时要安慰并瞒着母亲,一边还要上班工作,那段日子,Q每天忙着处理各种家里、单位里的事情,强打着精神,眼看着父亲一天一天的衰弱下去。

一年后Q的父亲还是走了,作为唯一的儿子,忍者悲痛,带领家人妥善的处理一切,…..。

后来有一天,他告诉我,父亲走了,他感觉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样,好像一棵大树倒了。现在,他得做那个大树。

Q在目送了父亲的离世后,快速成长和坚强起来,勇敢的去迎接了生命的无常,面对并跨过了这个坎。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磕磕绊绊中学会成长,学会承担责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不应该是亲人的离去吧。




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身子愈来愈瘦,脚步愈来愈轻。声音愈来愈弱,神情愈来愈退缩


《目送》中的很多文字,恰好是契合了我的年龄和目前的生活状态,戳中了我的泪点。

我的母亲是60年代的高中生,学习成绩优异,大学是考上的,终因“成分”不好,又是家中老大,19岁的年龄就嫁给了爸爸,耽误了进一步的求学之路。

母亲是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的,年青的时候能干、思想犀利、语言一针见血,办事雷厉风行,对我们的教育也是严厉与苛责,小时候的我很是惧怕。

如今的母亲真的是“声音愈来愈弱,神情愈来愈退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在我们面前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我们开始嫌弃爹妈不讲卫生家里总是不整洁,我们厌烦爸妈的絮絮叨叨甚至无理的打断他们,我们敷衍父母的关爱,觉得他们说的都没什么用,我们都知道。

其实,父母也是伸长了脖颈、踮起了脚跟想要跟上我们的步伐,终究因为时代万千变化,信息的爆炸让他们无所适从。

父母不断的像孩子一样聆听捕捉我们的情绪,极力的想要迎合我们的喜好,可是他们曾经经历的烙印已经深深的刻在了脑海里擦拭不去。

父母像孩子一样无助又无力,不知该怎么做才能让儿女们更满意,他们无处体现价值,他们的声音愈来愈弱,神情愈来愈退缩。

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最近一段时间,这样的问题不断地在脑子里反复出现,给他们钱?给他们买东西?让他们住高级的房子?似乎又都不够。

我日渐明白,除了陪伴,更应该的是让他们体现价值,也就是说,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存在还有用,还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这应该才能让他们真正有存在感,不再虚弱,不再退缩。

有很多事情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

耐心的给父母讲解什么是智能手机、QQ、微信……,有什么作用,并教会他们使用,过年的时候在网路上相互拜个年,感受一下现代气息。

认真的吃母亲做的饭,赞扬他的手艺有多高,那种味道有多好吃,一起实践一道电视里教做的糕点。

带父母出去走走,看看日益变化的生活,感受一下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同时听他们讲讲那个过去的故事。

让父母为你和孩子做点什么。让妈妈为自己织一件围巾或背心,穿上它感受温暖;让爸爸为自己做一个小挂钩,夸夸他的手艺。

带着孩子去帮父母打扫一下房间,告诉他们有的东西一两年都不用一下,真的是可以丢掉了,或许放在外面有需要的人就拿去了。

陪他们一起追一部他们喜欢的电视剧,和他们讨论一下剧情,赞同他们的观点,并说说现在的实际,相互交流。

等等,等等……

《目送》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关乎生活、家人、朋友、关乎人生轮回,都能从细微之处见大,正是那些平凡的事平凡的人,那些故事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多少可以使我们直接暴露自己隐藏的及难以抒发的情感,忽视的及来不及珍视的情感,然后发出“嗯,就是这样啊”的感叹,她所特有的这种对于生活体会的犀利目光,使我们直接触动心灵引发共鸣。

人生短暂而漫长,一个起点一个终点。我们目送着时间的溜走,朋友的分离,父母的老去,自己的长大,孩子的远离。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就是在这短暂的人生里,且行且珍惜,珍惜身边所有值得珍惜的人,珍惜当下最不起眼的幸福。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