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素来有“风水宝地”、“帝王之宅”的美称。 那你知道咱沈阳最兴盛的龙脉之地在哪儿吗? 最近有个挺火的网剧叫《鬼吹灯》,其中主角胡八一作为摸金校尉中最拿手的绝技就是“寻龙诀”和“分金定穴”,靠着这些能够推算出哪里是风水宝地哪里有龙脉。 而据说在中国至少有24条龙脉,源于中国至少有24个王朝,每一个王朝都会有一条对应的龙脉,龙脉强盛,则王朝也强盛。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祖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自西向东延伸,总共有三条主龙脉: 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 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 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而24个王朝的发源地,基本上就是中国24个龙脉所在地:
其中提到了清朝的龙脉是在东北,而大家都知道沈阳是“一朝发祥地”,所以说咱沈阳地处皇家龙脉上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 想当年,努尔哈赤率军一举攻下辽东重镇辽阳,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此。不过短短三年,他又紧急召集众臣商议要迁都盛京,而且是力排众议、心意已决的。 也正是努尔哈赤的这次迁都,让沈阳成为了帝王之宅。 关于沈阳龙脉的地理位置,有几种说法: 对于努尔哈赤为何仓促迁都沈阳,民间一直流传着: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了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了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了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并未压住城内的龙脊梁。于是龙的真身向北飞到了浑河北岸,努尔哈赤认为这是天意,于是命人在龙潜之地修造城池,也就将都城迁至了沈阳。 而“故宫宝地”,也就自然被人们认为是皇家龙脉,于是就有人说沈阳的龙脉在故宫的下面。 沈阳有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庙,叫中华寺,这座寺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坐落在王滨乡中华寺村内的拉古河畔,跨越沈抚两市。 相传唐朝取得天下后,曾寻找天下的龙脉。一日宰相魏征夜观天象,见东北有条龙脉,便亲自考察。他发现被称为灵山的山脉宛如一条巨龙,且龙头的下面有条大河。魏征便派大将尉迟恭率兵在龙头上建庙,取名“灵山寺”,并在龙背上挖一条沟,叫“断龙沟”,以镇住龙脉。 传说,灵山寺传至第四代时,寺中僧人海顺法师养得两条巨蟒,其中母蟒额头正中央处显“中”字斑纹,公蟒额头正中央显“华”字斑纹,遂称这两条巨蟒为“中蟒”和“华蟒”。 后来,“中华”二蟒成仙,化为寺中护法。到清初时,根据“中华”二蟒的功德,便改“灵山寺”为“中华寺”。 由于该寺的这个传说,再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便有了龙脉在中华寺下一说。 沈阳的七星山,素来有“龙脉山”之称。 七星山位于沈北新区,因酷似北斗而得名。在风水学上正好位于四大名穴的“龙穴”所在。 史书记载,当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寝都选址在此,后因面积原因改以七星山为龙脉靠山,选在现在的北陵和东陵。 七星山山腰有座石佛寺,背倚辽河,既有山又有水,是典型的帝王灵秀之地! 说了这么多的传说猜想,咱沈阳城的龙脉究竟在什么位置呢?有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沈阳“山环水绕”,这里有两条“龙岗”。 其实关于沈阳的风水,清朝有很多史书都有记载论述。
又称其山源出长白西麓,由长白而永陵起运(在新宾县境内),由起运山而福陵天柱山(沈阳东陵),由天柱山而昭陵隆业山(沈阳北陵),一脉相承,直到沈阳以西塔湾而止,是为“龙脉”,也称“龙岗”。 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后金的根据地赫图阿拉城、祖陵永陵以及沈阳的故宫、福陵和昭陵,基本都建在这条龙岗上。 如果从沈阳的自然地理状况上看,从东陵山地经过盛京城向西至沈阳站,确有一条自然的岗脊,在城中某些地方且有较高的突起。 在清朝的盛京城这里,地势应该属于高于其他地方的平面。这也是为啥在故宫的下面,能发掘出来战国时期的候城遗址的原因,因为这块确是“风水宝地”。 而另一条”龙岗“的所在地,从东陵山嘴子起,经毛君屯、文官屯、北陵,西至塔湾,也是一条绵亘北部市区的黄土岗。这两条缓慢起伏的被现代科学称之为褶皱的地貌,恰巧合了古代的“风水”之说。 关于龙脉的说法呢,有真有虚幻。不过沈阳的地理位置确实是很好的,自古以来都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有山有水,气候也适宜。 无论是外在条件,还是“风水”因素,亦或是努尔哈赤力排众议的选择,都能够说明沈阳是一块有福气的地方呐! ▍ ▍资料来源:沈阳网、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