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从拍梅花来讲讲摄影艺术审美的锻炼

 gbkY 2017-02-02

摄影公众号琳琅满目,大部分是你抄我我我抄你。辗转了3年,其中我认为大部分题材都是老药新瓶。所以精品越来越重要。2017年,在教摄影(zhongbaidi)我也期待写多点精品文章。所以更新频率不一定日更,但是每周至少一个精品文章,每月至少一个公开课,我认为还是必须的。



今年我会在色彩学,摄影审美上多下工夫,而摄影思维启发,是我一直都在倡导,所以这方面会继续努力发掘新内容。



梅花,我认为是要比牡丹容易出作品。因为我们在摄影圈有前辈的梅花作品做借鉴,我自己也看了一部分,把梅花拍好的人,还是很多。



但是我很少拍菊花,这个是我的心里话,因为很难拍。而且在我收藏的菊花照片里面,我认为值得模仿去拍摄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少拍菊花的原因。



如果从一个新手拍摄一组梅花,我会怎么思考呢?我们需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尽量拍出有艺术美感的摄影作品,而不仅仅是到此一游。




第一部分。我认为梅花的枝干形态很重要,因为梅花是一个点,如果这个点没有很好的陪体,就会显得很孤单。所以我们在选择梅花的品种很重要。


比如上面这张照片,大家可以看到梅花枝干的形态就是一条直线,毫无美感而言,我们说美女的曲线美,如果是一个竹竿,那就是过于直白。梅花是同样道理。所以我不建议我的学员选择这样的枝干拍摄。因为这样拍摄毫无意义所在,你就算让我点评,我也不会说还可以之类,首先这个图片是还达不到点评的意义。



ok



既然是这样,什么样的枝干是我们值得去选择研究的呢?怎样的枝干才富有美感呢?

大家看一下这样的枝干选择,粗与细,曲线中有点,其实简单一点就是我们在取景不要只拍直线,我们要寻找曲线,曲线的形式有粗细的对比,如同我们画中的笔触一样。




我们再看这个图片,因为有部分学员会误解,他认为我的拍摄照片现在不是有粗细了吗?但是我认为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摄影艺术的审美粗细之美的搭配必然离不开疏密。所以这个照片的问题就是花太多,导致层次出不来,太密就会导致我们的视线模糊,从而形成色块,就会导致我们的照片没有主次之分。



而这样的照片,很多学员分辨不出好坏,目的就在于认为蜜蜂的存在,因为很多人看到蜜蜂就兴奋,所以哪怕蜜蜂拍成苍蝇,他们的心目中觉得太难得了,从而舍不得放弃这张照片,这是初期的不舍得心理。其实这个照片的质感没有粗细,曲线所以只有直白的枝干,就是一个单调的画面,就算有蜜蜂也补救不回来这样的作品。



总结,如果枝干单调,无粗细,无疏密,这样的梅花作品无法成为经典。




第二部分,我们选择好背景,艺术的背景必然是干净,从而有一定的艺术色彩在里面搭配。

大家看看这张照片,实际上枝干的选择有一部分符合我们说的粗细曲线美,但是这样的背景明显无法衬托出这样的枝干。所以我们更适合选择一种深色的背景。




黑色背景,我们在教摄影(zhongbaidi)曾经分享过黑色背景的几种方法,也受到很多同学的欢迎,大家点下面的视频教程复习一下。



但是上面这个梅花照片所体现的黑色背景,如果是学员的作业,我也不会给及格的。因为过于局部,除非再夸张就是把花瓣与花蕊再局部构图,否则这样就是不上不下,显得很尴尬。


比如可以考虑这样的黑背景取舍梅花,其实这个照片我认为花还是有点多,因为如果在拍摄花的时候,只有一两朵的简单,会更加显得寻味。因为太多主角,就会很难让人留下印象。



大家看看这个照片,从枝干看就是基本都差不多,然后这样的背景很难产生艺术美,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所以这样过于真实的背景往往会让我们的照片显得过于普通,自然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特别右边白色的背景很干扰我们的视线,所以这个照片的毛病很多。



通过比较,背景与枝干的对比最好是明显的一点,这两点的选择很大就是取决我们梅花摄影作品的因素了。比如下面这张照片,利用的质感的黑处理成水墨,用高调的背景来衬托质感,梅花的点缀,让这个画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作品,才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




当然如果我们要拍好梅花,抓住这两点要求,我们还可以通过人为去创作一些特殊背景,比如我们常用的圈圈背景。通过折返镜头,去让我们的照片产生一些唯美新奇的画面。


总结,梅花取景拍摄,枝干的选择不要过于直白,注意粗细对比,曲线美。背景的选择对比影调要大,梅花的点缀最好是大小,疏密之分。


我相信过完年大家应该还有梅花拍摄,所以通过这样的对比,希望大家可以拍到自己满意的摄影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