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多位专家指出化学品监管空白是主因
2011-07-16 10:08:00来源:食品商务网专稿
监管的篱笆越筑越高,然而,还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食品安全事件仍然频发。如此众多的部门为何还难以保障百姓吃的安全?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到底在哪?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在6月17日结束的首届全国检验检疫学术报告会上透露,目前,我国市场上使用的约十万种化学品,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但监管却几乎处于空白。这直接威胁食品安全。 魏复盛指出新的化学品要进入市场,进入人们的生活,要做风险测评,做动物实验。实验以后,要进入市场,必须要拿到准入证,现在好多东西没有这个门槛。生产者举得这个东西加了能防腐、能改变口味,能好卖,就加了。 魏复盛还强调,目前发生的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其实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要破解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困境,必须从监管化学品这个源头抓起。 魏复盛对于监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称体制和机制上有问题,原来是16个部委在管,各管一段,但综合的没(部门负责),后来就是搞了个由环保部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环保部有化学品管理处,就一个人管。几万种化学品他一个人管的过来吗?这个问题跟形势很不相称。我们以后会提这个建议。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会明:我们是不是可以跨出食品来看食品安全呢?因为三聚氰胺是个非法添加物,既然是非法添加物,它跟食品没有关系,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我国整个的化学品监管跟发达国家是有距离的,从法规层面,机构设置,国家整个投入不足。这就让化学品渗透到食品中,化学品研究专家纷纷呼吁,如果要破解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困境,必须从监管化学品这个源头抓起。 陈会明:包括三聚氰胺的问题,包括塑化剂的问题,是食品安全的问题吗?它既然是非法添加,那就是化工原料的监管的源头出了问题。为什么市场准入没有严格监管起来?在西方都是通过化学品的立法把它确定下来的。你必须准入,你必须报这个数据,你必须要做风险评价,必须要确定它的用途,OK了,那这条链条不就闭起来了吗? |
|
来自: 牛人的尾巴 > 《食品安全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