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四大无人区

 爱雅阁 2017-02-02
 羌塘、可可西里、阿尔金山和罗布泊无人区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成片无人区,是中外所有探险家向往的地方。四大无人区是我国4个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地球上人类少有涉足的极少地域之一。在总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保存着大量的珍稀动植物,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四大无人区内有我国著名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和库姆库里沙漠;有我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叶尔羌河、车尔臣河的终端湖罗布泊,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区和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有我国著名冰山—木孜塔格峰。四大无人区地形复杂、地貌奇特,由戈壁、盐壳、沙漠、沼泽、雅丹、高山、冰雪、流沙、草甸、河湖、岩溶地貌组成。

 

图片

 


罗布泊

 

  罗布泊在新疆巴音郭勒自治州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 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

 

 

图片

 

      在我国历史上,罗布泊地区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一页。它是新疆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本世纪以来,在这里发现了为数甚多的细石器时期的遗址和遗物。从先秦时期起,它作为丝绸古道上的门户,起着联结内陆与西域,促进中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反对者也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1972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图片

 

阿尔金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面积450万公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高原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阿尔金山南部,昆仑山东部的库木库里盆地。其具体范围是北起昆仑山支脉祁曼塔格山;南界新藏两区交界处的可可西里山山脊;东界为新疆与青海省省界;西以一系列五六千米高峰至木孜塔格峰的弧形连线为界。东西长360公里,南北宽190公里,总面积为44940平方公里。整个保护区位于高山环绕的既畅旷又闭塞的巨形高位盆地中。地处东昆仑中段北坡大型凹陷盆地中,东邻柴达木盆地,南倚昆仑山与藏北高原相接,北部受干旱贫瘠的阿尔金山所屏蔽。区内陆形复杂多样,现代冰川、高原湖泊和高原沙漠构成了保护区的奇特景观。较好地保持了高原原始的生态环境,主要保护对象为原始状态的高原生态系统及野驴、野牦牛等珍稀动物。

阿尔金山保护区内主要的八条河流与众多的时令河组成的高原盆地中的“大动脉”,滋润着广袤的高山草场。八条主要河流的流域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河流的水量补给主要有两种,即冰川融水和出露泉水。保护区内河流形态各异,有的汹涌澎湃,直泻湖盆;有的时而潜入地下,时而冒出地面,缓缓向盆地洼地汇集;有的水质纯净;有的矿化度高达71.5/升。苏鲁贝提勒克河为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源于新青峰北坡,注入阿雅克库木湖,全长280公里,流域面积达6250平方公里。

 

图片

 

       阿尔金山保护区内主要的八条河流与众多的时令河组成的高原盆地中的“大动脉”,滋润着广袤的高山草场。八条主要河流的流域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河流的水量补给主要有两种,即冰川融水和出露泉水。保护区内河流形态各异,有的汹涌澎湃,直泻湖盆;有的时而潜入地下,时而冒出地面,缓缓向盆地洼地汇集;有的水质纯净;有的矿化度高达71.5/升。苏鲁贝提勒克河为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源于新青峰北坡,注入阿雅克库木湖,全长280公里,流域面积达6250平方公里。

       保护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占保护区面积的2.7%,对调节区内气候起着重要作用。 区内有阿牙库克、阿奇库克和鲸鱼湖三个不冻大咸水湖,阿雅克库木湖位于保护区北部,面积536平方公里,是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的湖泊。阿其克库勒湖位于保护区西部,面积352平方公里,湖水矿化度达81.6/升;湖中屹立着两个小岛,远远望去犹如劈波斩浪的舰艇。岛上栖居着大量的鸟禽。鲸鱼湖位于保护区南部,以形似鲸鱼而得名。盆地东侧还有沙子湖、依协克帕提等面积不大的淡水湖,库木湖和克其克库木湖,维吾尔语为沙子湖和小沙子湖,位于库木库勒沙山上,湖水为沙山凝聚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水质良好,矿化度为0.3/升。唯一有进出水口的淡水湖依协克帕提湖,又称伊阡巴达湖,面积11.8平方公里,形如葫芦,水质较好,湖中生长有钩虾等多种水生物,湖周一片茵绿。是保护区唯一有牧民居住的地方,也是“鸟类的天堂”。积沙滩小湖群位于被沙丘链分隔的海拔4900、世界最高的高山沙漠——积沙滩沙漠中,145个小湖泊呈月牙形分布。保护区内的盆地中涌泉千百成群,有沙山涌泉——沙子泉、冻胀丘、河泉冰丘、热融碟状洼地等特殊水文地质景观,还有多处冰期残留的冰川终碛湖。

 

 

图片

 

       受构造断裂裂隙控水作用和断层阻水影响,保护区南北侧地下水量差异很大,沿断裂走向南侧有多处断裂泉。在石灰岩地层出露的涌泉,是很好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东北部库木库勒沙山北麓坡角的沙子泉,有三口标高在3920的泉眼,其东、南、西三面被沙子环绕,呈向北开口的漏斗。最大的泉眼直径在200以上,其它两眼为50。泉水为下降泉特点,由坡角一线以数千股散流潺潺溢出,若人立泉水中,动则下陷。明布拉克,即“千泉”之意,由近千口泉眼散布在洼地边缘而得名。这里水草丰茂,是动物觅食的好场所。保护区南缘沿着第四纪火山活动场所,尚有多处待探明的高山温泉。

       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阿尔格山中,有一片古老的岩溶地貌,东起布喀达坂山峰,西止阿其克库勒里,深藏在海拔4400-5000的崇山峻岭之中,面积广达5000平方千米。 这一片古老的石灰岩山体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溶解分化,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林立的石峰,有的拔地而起,直插蓝天,有的象“骆驼”、“大象”、“苍龙”、“卧虎”、“笔架”、“天桥”、“庙宇”、“点将台”、“仙人掌”、“石旗杆”、“拴马桩”,维妙维肖,还有千姿百态的溶沟、石笋、甬道、走廊。 阿尔金山的岩溶地貌,由于局部地区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形成了“静扫群册出,突兀撑青空”的角峰。保护区的岩溶地貌套叠冰川地貌,崖壁奇峭,幽谷深壑,冰川悬挂,气象万千。

      这里分布有较大面积的高寒草原,加之人迹罕见,使这里成为许多高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乐园,是野生动物的乐园,高地型动物种类之多,密度之大举世罕见。区内分布着高等植物种类达300余种,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高等动物有6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野牦牛、藏野驴、藏羚、黑颈鹤、野牦牛、藏野驴、藏羚、雪豹、盘羊、岩羊、北山羊、原羚、棕熊、猞狮、兔狲、石貂、黑颈鹤、藏雪鸡、棕头鸥、白肩雕、玉带海雕、金雕、秃鹫、兀鹫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且种群数量较大,密度较高,被誉为“天然动物园”和“有蹄类动物世界”。

 

 

图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罗布泊留下了许多中外探险家的足迹,瑞典的斯文·赫定、英国的斯坦因、日本的橘瑞超等都来到罗布泊进行“考察”,发现了许多遗址遗迹。1972年,罗布泊彻底干涸,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生态环境最恶劣的表现之一。罗布泊环境恶劣,气候干旱,交通困难,令许多探险者望而却步。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彭加木同志在罗南岸考察时不幸走失;90年代我国著名探险家、当代“徐霞客”余纯顺壮士在穿越罗布泊的途中不幸遇难…罗布泊被人誉为“生命景区”、“魔鬼之域”……这些都使罗布泊更加神秘、扑朔迷离。

 

 

图片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建立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和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东经89o25'94?05?,北纬34o19'36o16。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600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亦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海拔6860;最低点在豹子峡(昆仑山南鹿红水河横穿博卡雷克拐弯处),海拔4200。区内陆势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而东部低。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横贯本区中部,山地间有两个宽谷湖盆带,地势较平坦。海拔55006000以上的山地,有现代冰川发育。如布喀达坂峰(6860)米,马兰山(6813)米,少数超过5600的山峰也有小规模冰川分布,如东岗扎日(5882)米,冰川总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

 

 

图片

 

      可可西里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河为主的长江北源水系,主要为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河流往往是季节性河流。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区内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第四大湖。可可西里湖泊大部分为咸水湖或半咸水湖,矿化度较高。 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著名的有布喀达坂冰帽冰川,马兰山冰川、岗扎日冰川等,是“中华水塔”的宝贵冰川。本地区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山谷冰川,地表冻丘、冻帐、石林、石环、多彩的高原湖泊,盐湖边盛开的朵朵“盐花”,以及现代冰川下热气蒸腾,水温高达91的沸泉群等,有机地组成了其他地区所不及的本区特有的地质资源。 

      本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区域差异较大。境内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暖区,最暖区年均温为-4.10C,最冷为最西边的勒斜武担措,年均温为-10.00C(推算值),最低气温-46.40C,其它地区均在两者之间。

 

 

图片

 

      可可西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在173495毫米之间。本区风大,是全国风速高值区之一,在风力较弱的季节。西金乌兰湖附近仍出现瞬时风速为24.0/秒的大风(1990791647),年平均风速分布由东向西增大。区内的土壤类型简单,多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的有沼泽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土壤发育年轻。受冻融作用影响深刻。

      区域内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坡向及地表组成物质等各种水热条件分异因素的影响,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其中高寒草原是主要类型。高寒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有少量分布。高寒草甸、高寒沼泽仅分布在极个别的地区。可可西里地势高峻,空气稀薄,气压偏低,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烧开水的沸点只有80多度,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自然环境严酷,气候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生产和生活,因而保留了其原始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图片

 

       本区生物区系种类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种比例大,且种群数量大。据多年观察,哺乳动物有29种,其中11种为青藏高原特有,鸟类53种,爬行类1种,鱼类6种。区内高等植物有102属,202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84种,占全区种类的41.56%,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包括大家熟知的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本区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嘱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图片

 

羌塘自然保护区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那曲地区和阿里地区,地理座标为东经79°42-2°59,北纬32°10-6°32的藏北高原地域,藏语称为"羌塘",意为北方广阔的草原,总面积2980万公顷,为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和仅次于格陵兰国家公园的世界第二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93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高原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羌塘地处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其北、西、南三面分别为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所环绕,为一半封闭高原,区内低山、丘陵与湖泊构成波伏起伏的地面,平均海拔5000左右,山体连续分布,相对高差一般在200-1000之间,大于1平方公里的封闭型内陆湖泊约200个。羌塘地区从总体来看,显得苍茫而辽阔。从那曲往西,进入那曲与阿里两个地区的交界地域,有一片被称为"无人区"的处女地,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浙江省那么大。过去由于这里交通不便,很少有人深入。除东西两端及南部有稀疏人口外,其余广大地区是无人区。在无人区内,天气变化异常频繁,忽而蓝天如洗,忽而乌云沉沉。即使在六七月份,闪电雷鸣刚刚过去,顿时飞雪满天。无人区里风大得令人吃惊,一阵飓风,能把装满油的大油桶刮倒。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