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不可错过的编剧书单(第1055期)

 文心0007 2017-02-02

小 帮 祝 大 家 新 年 快 乐

浙江传媒学院电视学院讲师 徐晶晶/文 斯想/策划、编辑


编者按:看书不是目的,也并非手段。但看书,可以让你跟接近创作本身。因为“故事”永无止境,而“创作”永远都在路上.......


“一部好作品归功于很多人,一部坏作品归罪于编剧。”这是一句无奈的正确话。投资方也许因为某个IP撒钱,观众也许因为某个明星买票,票房、口碑双丰收,皆大欢喜,没多少人关注编剧。但烂片充斥时,很多人会抱怨编剧,甚至骂上几句。


“这是最好的年代”,市场需要很多「编剧」;“这是最坏的年代”,编剧的声音很弱。资金,逐利是本性;观众,真说不好!这是自主的选择,但确实可选项不多。对编剧来说,好故事是不变的追求,这是自我的满足。


对于读书,我们并不强调所谓的“十大必读”,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最强编剧书单”。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真心热爱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希望这份“新年不可错过的编剧书单”能够给予你们一点点“创作启示”,而最终我们都因身为“编剧”而自豪。


“神话是众人的梦,梦是众人的神话。”

—— 约瑟夫·坎贝尔


 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1949年


美国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路”归纳了英雄千人一面的神话叙事模型,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现实和想象。


乔治·卢卡斯曾说:“从初读《千面英雄》起,三十年间它一直吸引和启发着我。”“神话是众人的梦,梦是众人的神话。”


如今,电影恰是这般梦境,是历史、是现实、是幻想或是心灵映射。对于造梦者的编剧来说,《千面英雄》就像是“梦的解析”,不仅指引我们的创作,也可以认识自我。

  

“故事是人生必需的设备。”

—— 肯尼斯·伯克


 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1997年


《故事》的另一个名字是“编剧圣经”,它是西方年轻编剧求学路上的教科书,也是国内众多编剧的珍藏到宝典。但众人眼中的“故事教父”罗伯特·麦基却强调“你不能教别人怎么写。我教的是:什么是故事。”


所以,《故事》论述的不是公式,而是故事原理,探讨故事问题、故事要素、故事设计原理和创作问题。麦基认为人生经验比知识更宝贵,除了技巧,你还得有故事说。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定义着我们当下的认知,而想象力指向我们发现和创造的可能性。”

 

 

“人类其实只有那么两三个故事,

它们不断地重复,就好像它们从未被重复过一样。”

—— 薇拉·凯瑟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作家之旅》(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2007年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在书中坦言“英雄之旅”来自卡尔·荣格的心理学思想和约瑟夫·坎贝尔对神话的研究,这不是新的发明,只是对事物的总结。好莱坞人最感谢克里斯托弗·沃格勒“英雄之旅”的12个阶段,因为这是一个经受住考验的实用格式。

 

“《故事策略》是将故事创意转变成有感染力的电影剧本的「罗塞塔石碑」。”

—— 斯蒂夫·怀特


埃里克·埃德森《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2013年


罗伯特·麦基说:“你有技巧,还得有故事说。”反之,你有故事想说,但也少不了讲故事的技巧。《故事策略》的作者埃里克·埃德森坦言23个故事段落是创作工具,但他强调这不是导致故事索然无味的原因,工具和技巧并不排斥创作的自发性和原创性。


就像不会有太多人质疑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家的原创力,尽管他们的音乐都有着特定的曲式。不变的是结构,变的是内容。因为当你使用这些工具时,你仍然需要像之前一样开动脑力。对照23个故事段落,不仅初学者可以有样学样,工工整整;职业编剧也可以评估自己的剧本,查漏补缺。

 

“我必须得读完全书

才能获得成功的秘诀吗?

一句话,不需要。

成功的关键是这个词:

热情!”

—— 潘·登萨

 

潘·登萨《鳄鱼骑士》(Riding the Alligator: Strategies for aCareer in Screenplay Writing)2011年


《鳄鱼骑士》的作者潘·登萨不是出自“名门正派”,没有电影学院的光环,就连大学都没上过,这样一位自学成才的智者很容易被看作是“野路子”,甚至是“歪门斜道”。但这个在加拿大创业的英国人在好莱坞有了一席之地。


他像是一位导师,给你讲他的故事、经验和人生态度。言谈中没有太多的教条,甚至夹杂着不少太白话和自创概念。


潘·登萨对人性的追问使得他更看重热情、探索、坚持、自省和冥想。他会鼓励你,回答你的疑问,带着你从构思到剧本再到销售一路往前走。潘·登萨年幼失去生母,对这世界充满困惑;年少辍学,所有学艺都来自生活和实践。没有一簇而成,一路走来,始终在追寻和探索的路上,有了《侠盗罗宾汉》、《凤舞红尘》和《奇人异迹》等。

 

   “电视剧将是未来“故事”的里程碑和主要形式。”

—— 罗伯特·麦基(RobertMcKee)

 

艾伦·塞宾沃尔《美剧革命》(The Revolution Was Televised: The Cops,Crooks, Slingers, and Slayers Who Changed TV Drama Forever),2013年


电影和电视是不同的媒体,电视剧比电影有着更长的叙事时间和深度,如今以美剧为代表的电视剧正愈发展现出故事的魅力。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说:“电视剧将是未来“故事”的里程碑和主要形式”,小说作家、电影编剧、新闻记者,越来越多投入到电视故事中。看看《绝命毒师》《纸牌屋》《权利的游戏》就知道什么是麦基所说的“故事”。


《美剧革命》是美国资深电视评论家艾伦·塞宾沃尔对美剧里程碑作品的介绍,全书共12章,每一章讲一部剧。你不应该错过《监狱风云》《黑道家族》《火线》《朽木》《迷失》《24小时》《太空堡垒》《广告狂人》《绝命毒师》等。

 

 

“我多希望自己进入电视业时有这样一本书。”

—— 妮可·约金,《谋杀》(TheKilling)联合制片人

《美剧编剧策略》(Writingthe TV Drama Series: How toSucceed as a Professional Writer in TV),2013年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电视剧黄金时代,这正是“故事”的时代。诸如《权利的游戏》等电视剧持续的故事线可以讲述史诗级的故事,有着电影难以企及的变化和细节。帕梅拉·道格拉斯教授的《美剧编剧策略》正是值得电视剧编剧、电视从业者研读的专业资料,也剧迷了解美剧业态的绝佳读物。


此书是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电视剧创作方向的专业教材,也是众多院校相关专业的指定教材或参考书,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这本书的规范性和实践价值。美剧的“剧目管理人”体系正是编剧领导,故事为王的体现。

 

“当你还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时很难去评论生活。”

—— 大卫·西蒙

 

大卫·西蒙《凶杀:街头生涯》(Homicide: A Year on the killing Streets),1991年;


《街角》(The Corner: A Year in the Life of an Inner-City Neighborhood),1998年


大卫·西蒙对巴尔的摩警察局15年的追踪报道变成了纪实小说《凶杀:街头生涯》,此书电视改编版权后被资深电视制片人买下并拍成了电视剧《凶杀:街头生涯》(Homicide: Life on the Street)。十年后,新闻记者大卫·西蒙(David Simon)创制了《火线》(TheWire)和《劫后余生》(Treme)。


他极其强调编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写作技巧,“我要找的编剧是见识了一点生活冷暖的四、五十岁的编剧,或是他们正处在某一情境或地方可以带来支撑主题的某些东西,这甚至更为重要。”


他强调当你准备为任何大众媒体写作前先去体验生活体验这世界和人,别闭门写作。“我不会与日复一日做着电视剧编剧梦的人合作。他们想要成为技术工。我没为《劫后余生》聘请电视剧编剧。我请来的编剧是热爱新奥尔良,或理解美国本土音乐的人,以及新奥尔良本地的新闻记者和小说家。”

 

 

“这本书适合青年编剧读,也适合不编剧的任何人。

因为:方金貌似在讲影视,其实是在讲人生。”

—— 刘震云

 

《给青年编剧的信》,宋方金,2016年


中国电影业票房飞涨,电视业各大卫视争霸,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很少有这样一本书直面影视业当下的各种怪象和问题。宋方金用33封信直言他所处的行业,“大IP、资本运作、雷剧、神剧、抄袭、假票房、真水军……”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