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石老人的50幅小画片儿

 我爱奇瑞新能源 2017-02-02



你也许早见过他的作品

也许小时候就临摹过他的画

也许大家都说他虾画得好

……

但今天,请对齐白石的“信息”归零

来看看他的50幅小小的小画片儿

重新来“理解”白石老人方寸间的艺术世界




  第一张图画,齐白石描绘了一个青花白盘上摆放着两颗硕大鲜红的桃子,取名“双寿”。桃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吉祥、长寿的民俗象征的意义。这里,文字直观的告诉我们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让我们看第二张,可能有人(小朋友)不很确定齐白石画的是什么,那就不妨先看文字——“风味有徐寅能知”。徐寅,唐末五代诗人,生平爱吃荔枝,写过赞美荔枝“好吃”的诗。


《荔枝》 徐寅 唐

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
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
蛮山踏晓和烟摘,拜捧金盘献越王。


  齐白石也特别喜爱吃荔枝,他将自己对荔枝的感受与徐寅联系起来。假如我们没有尝过荔枝,不知其滋味,也不晓得徐寅对其所做的诗文,我们便无法理解齐白石对荔枝的认识,以及文字与图像的双重关系。




  在第三张图画中,齐白石描绘了三只小蝌蚪在水中从左向右游动,右边写着“看君不忘学童时”七字,含义不言自明。有人会问,为何在此用蝌蚪指代“君”,而非小鸡小鸟。在我看来,很可能在于“水”,自北宋苏轼等文人士大夫就有“游于艺”一说,画中之“水”延伸出蝌蚪“游”的状态;淡墨所组成水纹,绵延伸向远方,使观者无法通过视觉看到的那条“漫长学艺之路”,从不可视转化成了可视的图像。


  接下来,我缩小了齐白石创作的题材范围,主要来比较7张以禽鸟为主题的画作。





  第四、第五张分别画了一只鹦鹉和一只乌鸦,呈站立姿态;上图题“汝好说是非,有话不在汝前头说”和下图题“爱说尽管说,只莫说人之不善”。两张作品中,文字直接将动物“拟人”化了。带有说明性的文字,分别找到了各自图解的象征符号——“鹦鹉”和“乌鸦”。




  “羽毛可取终非祥”­——将羽毛去掉,不是一件吉祥的事。齐白石在画面上方,描绘了一只形象可爱(萌萌)的鸟儿,站在一支莲蓬的枝干上。老人“精”、“准”地选择了体型娇小柔弱、羽毛靓丽的翠鸟,而没有用鹦鹉,或者麻雀之类。然而,这张图画还暗喻了另一层含义:如果一个人拥有美貌,但却引起了他人不善的企图的话,那么这种美貌对于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理解为:事物不应迷恋自己美丽的表象。




  而在第七张画中,根据不同语境,“羽毛”则表达了不同的含义。齐白石画了一只有点像鸡的禽鸟(我不很确定),它身材硕大,蹲立在画面中央。左上方题“羽毛自知美,被人呼作鸡”,从字面的后半句来看,这种禽鸟在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和“鸡”混淆。有趣的是,老人想表达的含义恰恰和上一张相反。但是,“羽毛自知美”这种对自身自信的态度,并不是通过这只禽鸟身上的羽毛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眼睛”传达出来。如果说翠鸟那呆萌的眼睛凸显了它的娇小可爱,那么这只禽鸟的眼睛则显得炯炯有神,自信十足。同时,这里的“羽毛”也并非是自身所拥有的美好外表,而指的是个人内在性格修养的行为。




  第八张,“此家鸭非野鹜也”,说的就是画面中的这只是家鸭不是野鸭子。相比野鸭,家鸭更显得温和,体型也大些。齐白石通过从八大山人那里借取并且“加工处理”了这种“鸭”的形象。




  齐白石画中这只家鸭昂头挺胸、单腿独立,身材相比于八大笔下鸭子更显的瘦削,仿佛老人笔下的此家鸭有着不输给野鸭的那种野逸“气质”。这里提一下,齐白石早年学的就是八大山人。




  接下来这张画中鸟儿的形象,同样来源于八大山人。它身体微耸,翘起尾巴,张开嘴作鸣叫势;从枝干带出的飞白和一气呵成的树叶,能够感受出运笔的快速,从而更加生动地将其形象与“鸣”字联系在一起。仿佛透过此四字,我们能感受到白石老人对着自己画好的鸟儿问道:“你在说什么呢?”




  第十张画了一只麻雀站立于画面中央偏下方,这个形象是7张以禽鸟为主题的画作中最小的,画面中除了题跋什么都没有;大面积的空白更显得这只麻雀孤零零的。然而,麻雀的尾巴却高高翘起,显得异常突兀。








来源/书画超市

作者/二藤

责编/兰宇

制作/兰宇、跃升

版权声明:【阅读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