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文夜话| 去年夏天,我在“北大培文杯”那些事儿

 抱夏b83jn22s50 2017-02-02



      7月23日晚,我们邀请多位2015第二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的获奖选手,以去年的参赛经历和写作经验作为切入点,一起聊了“去年夏天,我在北大培文杯那些事儿”。在这次有趣且有意义的交流中,选手们畅所欲言,说出了他们对“北大培文杯”、对第三届参赛选手们的心里话。






“去年夏天,我在北大培文杯那些事儿”
主题对话
2017年7月23日19:00-22:00
对话人:

培文大大
翩翩学姐
图图学长
翁榕榕(2015第二届“北大培文杯”一等奖获得者)
付钰欢(2015第二届“北大培文杯”一等奖获得者
程远浩(2015第二届“北大培文杯”一等奖获得者)
王雪莹(2015第二届“北大培文杯”初中组一等奖获得者)
许文骞(2015第二届“北大培文杯”二等奖获得者)
苏  热2015第二届“北大培文杯”二等奖获得者)
毛文耀(2015第二届“北大培文杯”三等奖获得者)
蔡伊铭(2015第二届“北大培文杯”三等奖获得者)




图图:欢迎大家来到本次的对话。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去年夏天,我在北大培文杯那些事儿”,希望大家以去年的参赛经历和写作经验作为切入点,畅所欲言,进行一次有趣而有意义的交流。

我来介绍一下嘉宾: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有培文大大、翩翩姐姐,以及第二届“北大培文杯”高中组一等奖选手翁榕榕、付钰欢、程远浩同学,初中组一等奖选手王雪莹同学,高中组二等奖选手许文骞、苏热同学,高中组三等奖选手毛文耀、蔡伊铭同学。

今天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围绕几个问题进行交流,并将话题延伸开来。希望大家能在讨论中大开脑洞,使这次对话有趣又有料~


大家:

 

图图:第一个问题。在你们看来,北大最好玩的地方是哪里?


苏热:由于时间比较紧,天气太热,我没去多少地方。我印象里最深的就是英杰交流中心。松林食堂的饭菜赞一个,有机会一定再去吃。还有农园的包子。

名人故居有很多。北大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文化底蕴,在那里能感受厚重的底蕴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学长学姐带领我们参观北大,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蔡元培校长塑像前的花,未名湖里的金鱼,博雅塔的倒影等等。

翁榕榕:具体好玩的地方我也不大清楚,因为我迷路了!好玩的事倒是有一件。作为一个不肯轻易问路的顽固路痴,报道当天,我耐着性子在北大校园里兜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对地方。中途路过一值班室,里头有个穿工作服的年轻人翘着二郎腿在看书。我试着问了下某学院的位置,他的回答大致的这样的:“嗯……应该是这个方向吧,等等……我去看一下线路图……嗯……同学不好意思,这个位置我也不太确定……你再找找吧……不然我帮你问问?”我果断拒绝了,他也果断放下我,回去看他的书。

程远浩: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未名湖。比赛前一天我和奶奶晚饭后来到北大的未名湖。然后……下雨了。

蔡伊铭:我整个暑假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在北京度过了少有的室外时光。未名湖是我感受到夏天的地方。走在湖畔的时候,那种阴凉使我感觉像跟一种温和的热在拥抱。我没记错的话,未名湖边上还有个什么建筑物,我忘了叫什么,不过很喜欢。

培文大大:慈济寺,又叫花神庙。

蔡伊铭:就是那个!历史沉淀的气质,和那种酷暑中的阴凉就会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许文骞:未名湖啊。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未名湖是北大的一个名签,是心里的一种符号,推荐学弟学妹一定要走走看看。还有沿途有各种小动物,霸占自行车座的懒猫、花喜鹊。猫和喜鹊都特别胖。可见北大的生活是有多滋润诗意。

培文大大:都是北大女生喂胖的。

王雪莹:我觉得北大最美的地方肯定是未名湖,当时似乎还有荷花盛开,北京的艳阳毫不吝啬地在湖面上泛起波光。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胜日寻芳”的惬意~再就是决赛的时候我住在北大东门附近,每次到集合地点都几乎要横穿北大(所以订宾馆也是技术活……),但是真的饱览了北大的风光!“文化味儿”这四个字,刚好能诠释我对北大最深的印象。

毛文耀:我觉得未名湖好玩,因为那儿是我们第二届的参赛选手曾一起走过的地方,有我们的回忆。


 未名湖


图图: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得知自己晋级决赛的情境是怎样的,当时是什么反应?


蔡伊铭:内心大概是……hello?what??我???

翁榕榕:当天下午在家里和爷爷喝茶,随手就翻到了晋级名单。带着“小姓氏”优越感,我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名字了……反应同上。就呼呼跑楼上,宣布取消去某地玩的计划,然后一家人严肃地讨论了北大培文杯的真实性……(笑)

蔡伊铭:我下铺的闺蜜也参加了,她跟我说她闺蜜看到了决赛名单很郁闷地发给了她,然后她看到了我的名字。然后我大概兴奋了一天听不进课。看到了决赛名单之后,我的空间和朋友圈状态都是:哈哈哈哈我进决赛啦哈哈哈哈我好开心啊……

程远浩:那时的情形真的记得很清楚。晚饭后我正躲在宿舍玩手机,打开微信看见老师发给我的决赛名单。然后我就“懵逼”了。到官网反复看了好几遍……就差用放大镜了。当晚走路都是一跳一蹦的。

苏热: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刚刚正好过17岁生日。当时正在聚会,我妈给我打来电话说我入围了,我手里手机掉了两次,然后我直接抛下十几个人直接回家。

许文骞:在写完《左右》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像陈忠实写完白鹿原时的感受,“把命交出来了”。《左右》是一篇我很用心的作品,饱含了我的感情与思索,完成它的责任感与满足感大大超过了我对于晋级比赛的渴盼。所以知到晋级的时候反而觉得很淡定。就像它就在那里等我一样。“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恰是遇到了。”

王雪莹:得知晋级的时候,其实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我终于能进北大的门了!(因为之前有两次旅游都被拦在门外……心塞。)心里更多的是期待,期待自己被北大培文杯的命题虐一虐。

程远浩:然后我开始害怕因为巧合进决赛,然后被各个学霸虐。睡一觉,吃个早饭,一切都想开了。进都进来了……

付钰欢:我语文老师那天在QQ上告诉我,然后我就跳起来了。激动到不行。现在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毛文耀:其实我是在决赛名单公布前一个小时就知道我入围了的结果的。我记得我当时躺在床上看着电视。不知道是怎么了,看到了北大培文杯的工作人员是QQ在线的,突然有种欲望去咨询名单的事。其实我那时都想好了,最难受的结果是无非你安慰我一通,我难过一阵。于是我们就聊天了,越聊越聊,当老师问我是不是续写余华的《活着》的毛文耀,我说难道还有其他的毛文耀?工作人员又问我一些信息,我也毫无保留地都说了。等了将近十分钟,回复我一句:“恭喜你,你入围了。”我当时那个激动,把午睡的爸爸给吵醒了。


翩翩学姐:那你们得知入围后,私底下为决赛做了哪些准备呢?


程远浩:有啊,看完了一本《末日邮差》。

苏热:我买了一本百花奖文集和《收获》看,我还看了一遍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培文官网上推送的文章。

翁榕榕:看了《哺乳期的女人》《故事新编》《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有乱七八糟的杂志。还逃了一场考试,远离考场议论文……

蔡伊铭:私下准备大概就是联系家长,因为那时不在家中,在上海学习。然后,我在群里活跃顺便把活跃的各位的……性格和爱好……都摸得差不多(笑)。我那段时间在读《时间简史》和一些心理学书籍,还有代码书。和写作关系不大……因为我在外地而且行李箱除了英语词典练习册就剩那几本了。周围都是大商场没有书店,除了有一间,是卖教辅的。

毛文耀:为了续写好余华的《活着》,我是不停地看《活着》。

图图:嗯我知道你是资深余华粉。(笑)

翩翩学姐:大家提前预测排名了么?

蔡伊铭:没有……觉得入围的都比我厉害。

付钰欢:有。就是三等奖或者参与奖。当时也在想,人家都厉害,但是还是忍不住想了一下。

图图:哈哈还是要祝贺你yy成真~

付钰欢:谢谢!当时我差点就飞起来,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苏热:没,我觉得能入围就很幸运了。

程远浩:三等奖……

翁榕榕:那我算不算自信的,二等奖。

毛文耀:我突然以参赛者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太幸福了。我以前看奥赛班的人,暑假的时候去北京大学参加夏令营,那种羡慕,不知道怎么用言语形容。我只是觉得,我也有今天呀!(笑)

 

图图:比赛前一天晚上在做什么?


苏热:比赛前一天晚上我可能比较放松吧,相比其他人。别吐槽我,我一个人在外边是烤鸭吃到10点。

毛文耀:比赛前一天,我在酒店外的一家兰州拉面店吃牛肉拉面。我发现我吃不完,份量太多了!北方人是不是特能吃,我当时就是这样的想法。我找一家可以做南方菜的饭店,找了好久……北京的汤,太大碗了。

许文骞:前一天晚上应该在参加艺术系的夏令营,结束后和小伙伴一起漫步在北大的夜景中。

蔡伊铭:我在先去了南锣鼓巷(这个名字没错吧?)然后买买买然后和同住的妹子看了花千骨电视剧然后刷b站。

程远浩:在酒店纠结到底去不去看升旗。

图图:是的是的,后来你妈妈还给我发信息让我把你劝回来。(笑)

程远浩:是啊,然后图图就找上门了……

翩翩学姐:看来大家都不紧张呀。

王雪莹:比赛前一天下午,我签完到之后就去了琉璃厂的中国书店,那里可以淘到各种旧书~(我至今还记得一本《红楼梦集刊校注》花了我80软妹币……)所以比赛前一晚我读了读淘来的旧书,然后早早睡了。

翁榕榕:我就着电视剧喝牛奶,和有事要先行回家的朋友聊天。一个特仑苏过去,两个特仑苏过去,终于迎来了伟大的十一点。同行的人都洗洗睡了,喝撑的我只好在黑暗中看完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电影里头加入了新的象征物——皮影。忽然就想到之前很喜欢的布袋戏,于是,枕着《戏梦人生》里李天禄咿咿呀呀的戏文,我睡着了。

蔡伊铭:@翁榕榕 我们真的过的同一个晚上……吧……感觉回了房间是两个世界。

翁榕榕:@蔡伊铭你们报道那天,我睡到下午……



决赛现场

 

图图:去年决赛的题目有两个,分别是《闪电》和以王昌龄的诗为切入点写作,你们的构思和写作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可以向学弟学妹们传授的决赛现场写作经验?


毛文耀:大大拿着麦克风宣读了随机抽取的两个题目,然后问了一句“这首诗,不用解释了吧。”当时前排的女孩子说,不懂。于是大大开始解释《从军行》。我当时选择了《闪电》,只不过当时脑海里浮现的不是一道闪电,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乌云,不过当时想了好久该怎么写乌云,后来想不通,放弃了。于是第二个画面出来了,是两个人影。一个是城市人,一个是农村人。因为我对闪电的理解是,闪电划过的是一阵光芒。要么转瞬即逝,要么光芒万丈。

翁榕榕:我之前说过,看到题目后满脑子“qi chua”!!!(注:“qi chua”为闽南语,意思是闪电。)加上担心断句断错,就放弃那首诗了。有一个小建议,就是列提纲,打草稿。还可以大致分配一下每个部分的字数范围什么的。我写到中间部分的时候才发现故事讲漏了,一冷,又想不起来落笔前是怎么构思的……幸亏作文纸够长,还有补救的机会。然后,写发生在个人生活地域的故事会顺手些,毕竟长久自觉不自觉地受地域文化“熏陶”。

付钰欢:我花了20分钟构想《闪电》,脑子里闪过了无数个场景,雨天,闪电,树荫,街角,雨伞,然后我在草稿纸上重复两个字,却只局限于很普通没有灵气的思维。然后我就开始焦灼,我一抬头又看到了《从军行》,然后脑子里开始回旋一首歌蜀绣。然后脑子里就开始演戏。一个女子青丝如瀑无言上西楼,深院锁清秋。于是就华丽丽地写成了爱情故事。写到最后的时候,终于爱国青年的一腔热血被激起了,然后我就开始上升为家国情怀。其实主要是脑洞大开。

苏热:我写的是《闪电》,我看见了古诗题直接放弃。我当时的创作构思就是把闪电抽象化为磨难与改变。现场写作的话,我个人建议可以想好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要太过复杂,以免在写的过程中时间不够,讲述不完整。我个人能力有限所以觉得边想边写不太好这样容易卡文,甚至会完全地写死。我个人觉得写故事先从小的方面开始写,慢慢往大的方面写。同样,哲理也是以小见大,从生活中小事写起。我以前看过一些剧本书,有些帮助。希望第三届的赛友要合理安排时间,注重打草稿的时间,列提纲很重要。

程远浩:本来是要写从军行的,发现不好写。于是转而去写《闪电》。故事的情节是在构思从军行的时候构思好的,然而真正写下来的只有个开头。就像一个叫做“孢子”的游戏一样,文中的两个种族自然而然地发展开来,而且渐渐地不受我控制。准确来说是我放开思绪任由他们发展。想到很多很多,写下来的可能只能算一个概括。写了不知道多久。快写完时问了下时间,还剩半小时,于是开始结尾。写完后发现字乱的不行,结尾和我预想的也并不一样。

实际上最后写出来的和构思的只有开头相似,后续发展真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有种看电影的感觉。其实我是蛮享受这种写作的过程的。这种感觉大概有点像做出一道数学压轴题后的那种酣畅淋漓吧。

许文骞:看到闪电时便觉得灵光一闪。激烈的霎时间震慑天地的闪电,仿佛是一种混沌天地里的警醒。之前又有读过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会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于是就构思了一个人性之恶人性之善博弈的故事。贪欲,生存之欲,便是故事里闪闪发光却让人一去不返的金子。而每次人们作恶后都伴有的闪电,便是良知的警醒。而结尾小男孩的星星,就是人性的纯真与一尘不染。

经验的话,可以平常多读一些书多体验一些生活寻找灵感。

王雪莹:当时一看到这两个题目,我先是在心里叹服了一下培文杯的题目。在选题方面,我比较喜欢古典文学,所以自然而然选择了王昌龄的诗。诗的词句不难理解,我也并不想用白话文把诗解释一遍。于是乎,我脑洞一开,决定从失败者的角度来描写诗中的这场战争~果然,脑洞之深,可以容纳三千弱水。

蔡伊铭:我想对第三届的同学说,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对于写作,临场写作发挥和平时自己的表达关系很大。表达能力很重要,在平日多练习自己的表达,不是只做倾听者,多阅读对写作有益处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对阅读不表达造成的现场写作结果是乱麻和堵塞,多练习语言组织能力,才能把绳结变成绳子。

毛文耀:我给第三届选手的建议就是,写作的时候不要刻意矫饰文章。矫饰过度会让一切显得粗俗不堪。这会给人一种厌倦,也会使得自己感到不堪重负。自然的东西,总是比造作的东西更受人欢迎。

王雪莹:补充一点小建议,因为是创意写作,所以创新的角度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逻辑思维也很!重!要!一定要把握好写作的逻辑,记清自己的出发点,才不会让自己被文章带跑。

毛文耀:另外我觉得善于创新是具备写作能力的证明,如果说善于创新是一种能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则是写作才能的一种成熟。创新需要特别的勇气,因此很少有发生。多数人精于探究已有的写作风格,而只有少数人能够发现与创新。虽然新奇的东西确实是会招人好奇,如果想要获得成功,那就要倍添华彩。但是在需要创新的时候,过分追新求异十分危险。

付钰欢:其实用我的观点来说,因为我比较感性,然后我觉得用情感来写会好一点。很多感情都可以抒发寄托在很微小的的事情上。有了情感就不会生涩,不会造作,会很自然。我觉得吧还是自然最美。

王雪莹:我觉得自己的作品首先应该感动自己,即使是虚构的小说,也应该把真实的感情融合进去,然后一气呵成,不要被其他的思绪打断。最终的文字可能不那么华丽,但是简单亦是真诚。

付钰欢:对,要先感动自己。

毛文耀:我还觉得,创新不是想出来,也不是喊出来的。我们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创新的源头上,那就是生活。

苏热:古希腊的摹仿说,艺术的起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图图:说得不错,脚踏实地,根植现实。

苏热:我个人受史铁生,博尔赫斯影响比较大。看过一些哲学书,心理书。我比较喜欢在写作的时候去探索人的情感,人的记忆,还添加一些我对人生的感想。记得有人说过小说是人性的试验场。我个人由于经验有限无法写出太多内容,我就写几个小的生活方面,努力往深些。

文风的话很重要,但在我们这个年龄能有成熟的文风的人很少。希望大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培养一下自己文风。开始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模拟,但在后来一定要走出模拟的这种模式。

程远浩:对第三届选手的建议就是多读书。无论是什么题材、什么类型,只要是有兴趣看的书就行。这样做虽然不一定能提高文笔水平,但是能增长自己的阅历。关于写作,我自己想过,为什么作家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最后得到的答案就是他们能够将所见的人和物放到一起去,产生出一个新的故事。

苏热:对啦,大家看完书后,可以从网上搜一些相关论文、评论什么的,或者和朋友交流一下。一个会写作的人一定是一个会看书的人。

毛文耀:带着自己的思考看书,从而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程远浩:看完书后可以写点书评,然后上网对比一下其他人的书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

 

图图:在决赛期间,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苏热:未名海洋”!

程远浩:糕点!!

蔡伊铭:未名海洋”!

程远浩:烤鸭!!

图图:你这吃货……

程远浩:撸串!!

苏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大家一起排练“未名海洋”,然后上台演出。说真的当时很紧张,我们只练了很短时间,但最后效果还行。我觉得这是我在第二届北大培文杯的一段最为宝贵的经历。

我是临时加进去打酱油的,我应该是“未名海洋”里排练最少的成员,那首歌我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听了一遍。当时的队形,动作都是临时加的,我超级害怕自己做错了,尤其是我还站在最中间……我其实很羞涩的,平时上讲台讲话都不敢。一下这么多人,黑压压的一片,顿时感觉自己腿软了。我不停地想自己初中高中参加的合唱技巧和老师教过的乐理,够不够,够不够。但是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我感觉突然放松了,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潜在水底。我突然感到自己就是一条自由的鱼,北大就是一个海洋。这种感觉在唱歌是都有,音乐一结束我又紧张了,不知道怎么下的台。

蔡伊铭:比赛的前一天突然间组了一个合唱团,当时特别的激动!《未名湖是个海洋》这首歌在我进群后不久就听了,好听到睡不着。听说要合唱这首歌就特别开心,很久没有唱过歌的我一直到上台前三小时都没有练习好。不过最后还是表演成功啦!上台前很紧张、又强行镇定的感觉到现在都还记得!下场后坐到朋友身边超级久才平静下来……

许文骞:比赛后,我们和张老师一起为颁奖典礼编排节目“未名海洋”。五湖四海的小伙伴团结在一起,在很短的时间里努力去做好一件事。还有谢冕老师的亲切平易近人,为他献花时他说要将花献给学子们。



许文骞给大赛顾问、北京大学谢冕教授献花


王雪莹:《未名湖是个海洋》这首歌真的很震撼人!关于《未名湖是个海洋》这首歌,一开始我是被民谣的曲调吸引了,对歌词的感觉比较模糊。但是“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这句真的震撼到我。正如歌中所言,因为北大,因为北大人,未名湖倾听了无数的哲思,也荡漾着无穷的诗意。就像海洋,在它的广袤中,人的心灵也得以澄净。

翁榕榕:谢冕先生率先上台发言,站偏左位置。之后每一位上台发言的人,都说着类似“xx站过的位置,我还没有能力站”的话主动往右侧退。而上台发言的人,不是平庸之辈,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

毛文耀:还记得2015年7月29号的那个炎热的下午,我们一行人与教授、作家、编辑和老师拍照留影后,我和曹文轩老师并排走在一起,我向曹老师打招呼,曹老师也向我问候,又问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当我和曹老师说我先进颁奖厅的时候,曹老师把我叫住了。这时候曹老师走到我的跟前,把我的左肩的衣袖给弄整齐了。他说,这样子才显得精神。

王雪莹:我还记得颁奖典礼的时候,曹文轩老师说,中文系的教授们广播大扫除的通知都要念稿子。(笑)

颁奖典礼上,教授们的演讲都非常真诚。我记得曹文轩老师是拿着一个笔记本上的台,应该是完全手写的稿子,真的很令人感动。曹老师说的“为自由而写作”深深触动了我。同时,于我而言更是“因写作而自由”。

付钰欢: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参天的大树,留荫的道路,还有覆盖在房屋上的爬山虎。还有一个地方有一块草坪,围着白色的木头栅栏。夏天的阳光和风都显得静谧安详。最好玩的地方我觉得是未名湖旁边的一条小溪。其实也不能叫小溪,大概就是一条宽度一米左右的小水沟。水特别清凉,在火热的夏天泛着寒意,给我一种柳宗元寻访的小石潭的感觉。还有小鱼,那种很小的鱼,很聪明看到人总是乱躲的小鱼。我觉得吧可能是第一次在一个学校里见到那么清澈灵动的水,看到它就会觉得有生命的灵气,你就会想变成一条鱼,我言辞拙劣无法形容我见到它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我喜欢它。主要是水好冰好冰好清凉的。

程远浩:不时还会有诗人掉下去。(笑)



决赛选手们表演《未名湖是个海洋》

 

图图:距离上届决赛结束已经一年了。一年中,有没有成长和变化?参加“北大培文杯”对你有什么影响?


翁榕榕: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兴趣+1,自信+1,创意+1,脑洞+1,文章+1,情谊+1,视野+1。

毛文耀:差不多将近一年了。一年了,有人高一了,有人高二了,有人高三了,也有人高四了,还有人大一了。受到硕士,博士,教授们的指点,我也开始慢慢会看文学理论了,比如陈晓明老师的书。因为面对同样一部作品,读者因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以及阅读爱好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有人认为那是优秀,也有人觉得不过如此,我知道这是文学鉴赏普遍的现象。那么这时候文学理论就起到了必要且重要的作用了。文学理论是理性的,逻辑的。文学鉴赏是相对感性的,审美的。通过文学理论(虽然现在看,还不容易懂)鉴赏文学作品,有助于自己好理解文学作品。

程远浩:具体来说就是:决定将写作作为一种爱好持续下去了。

苏热:我觉得相比获奖那些,我觉得我能参加北大培文杯就是对我的一个莫大的鼓励与肯定,让我感觉自己能够在文学这条路上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说真的7月参加培文杯,6月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我连三等奖优秀奖都拿不上,这让我难免心生挫败感。北大培文杯入围我当时想也不敢想。一年中,我觉得我有所成长吧,不能说长大,我才刚刚十八岁。可以说北大培文杯在我人生最为重要的时候给我上了节名为梦想的课,让我有了继续在文学之路上探索的决心与动力。接下来我又参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赛,拍摄了微电影,参与组建了一个全国90后文学爱好者平台。我觉得培文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这让我既看到了身处屋内的自己,也让我看到了窗外美丽的风景。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我觉得自己因为有了培文所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我会在文学之路上继续探索的。

图图:我觉得你以后很可能在纯文学写作路线上走下去。

苏热:想!

蔡伊铭:一年来,北大培文杯让我接触的人和世界更广泛,以及不可避免的思维碰撞,我曾经是个固执的人,固执的点在于我只坚守自己的观点,北大培文杯带给我的是另一种处事方式,是求同存异。至少我现在比以前更开朗更愿意拥有多角度思考。

许文骞:成长与变化是自然有的,而且很大。参加北大培文杯甚至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过去的我以文字寻求一种自我精神的超脱和艺术美感,而现在我更想以文字承载时代,时代问题的求索,人类文明的延续。作家野夫说,“伟大的作家无法不书写黑暗”。我的心里有一整个人类,我会秉着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去写作。这种“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的情怀也是北大培文杯所给予我的。

王雪莹:北大培文杯让我对文学多了一分憧憬。很多人认为文学只是生活中的某种调剂,或者是一门冷冰冰的科目,但是在北大培文杯,我感受到了她的光与热。在这一年里,我面对的是紧张的中考备考,因此,每一次空余时间的阅读都让我无比满足,每一次简单的创作都让我欣喜雀跃。我知道,写作这条路上一定有我梦想的远方,而且五湖四海,还有许多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在为之努力、为之前行。

付钰欢:很开心。认识了很多人,每次看见你们在群里谈天论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产生共鸣的就会好兴奋好激动,我觉得这很美好。你看我们都有各的梦想,可我们都喜爱着文字。每次看到群里一片热闹就会觉得好像心里在放烟花那种大朵大朵五颜六色的烟花。虽然很多时候我都听不懂,但是我看到还是会开心。纯属傻乐。其实很多时候你们说的那些我的生活中可能完全没有涉及,而且我也完全没有概念,看到你们言辞间洋溢的自信和激情就忍不住向往。不管怎么样,每个人热衷文字的方式不同,但终究我们都是热爱文字的。我希望能一起越走越远。Nice to meet you all.给你们手比爱心噢~

不要慌,似乎走偏了。(笑)

图图:说得我有点感动了。说句题外话,对我来说,在北大培文杯里最大的收获就是能认识你们这群有爱有趣的小朋友,很开心。



2015第二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一等奖获奖选手与颁奖嘉宾大合影(颁奖嘉宾左起:陆绍阳、蒋朗朗、曹文轩、谢冕、周其凤、戴锦华、白烨、毛尖、高秀芹、朱竞)

 

图图:第三届选手们马上就要来了,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关于读书、写作与生活?有没有向他们推荐的书籍?


付钰欢:我觉得生活和写作本就是相通的,可能很多时候写作不需要套路,随心而欲,跟着你的心走,它总会带你去一个新奇的地方,或许你曾想过或许你连想都不曾想。好好生活才能好好写作。我觉得应该保持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吧,保持初心,方能始终。童心爱心,要坚守你童年的王国,保持最初对这世界的热忱和真挚。用心去爱人爱生活,“这世间大都温柔善良,是因为终于我也经历过。”多看书是真的。你的灵感就不会枯竭,情感就会丰富。生活态度的话,用三毛的一句话“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加油。

王雪莹:我觉得在读书方面可以不必局限于纯文学,历史、哲学之类的书也值得深度阅读。有时在书中能找到灵感,有时生活中就存在着文学之美,那么请及时地、用心地记录下来,这就是写作的积累。在此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一句话,“生活是一个节日,是一场盛大的庆典,因为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刻。”

翁榕榕:不试试,你咋知道自己能不能从培文杯那分一杯羹吃?

推荐张艺谋早期导演的一系列电影;小说方面,余华、毕飞宇;《古文观止》、《聊斋志异》……还有各式各样的历史书。

毛文耀:推荐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

程远浩:读书的建议的话就是读自己喜欢的书,能增长阅历更佳。

付钰欢:+1

王雪莹:我推荐童庆炳的《旧梦与远山》,作为一本带有回忆录性质的散文集,其中的文章非常清新自然,你仿佛能跟随童先生的文字到达他在福建的故乡,看到黄昏时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蔡伊铭:希望下一届的同学们加油加油加油!相信能够进到北大培文杯的选手都已经有自己的阅读和写作风格。在这里特别强调,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应该是多进少出,有积累与沉淀才有精华的产生。当然也不能多进不出,否则会遇上写作时没有办法理顺观点的问题。

苏热:我希望大家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一个好名次,当然更希望拥有更多比赛之外的收获。我觉得做一个认真生活的人是很重要的,就是最好的艺术家也离不开生活。做一个对生活真诚的人,生活也会真诚对你的。我觉得多阅读是可以提高写作的。我比较喜欢纯文学,史铁生我最爱,务虚笔记。我个人喜欢的也比较杂。一些哲理性比较强的尤其喜欢。卡尔维诺啦,博尔赫斯那些。尝试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去创作,也是很好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做笔记。看一些文论和文学批评相关的书籍,然后用这些去鉴赏名著。书籍的话我个人看的比较杂,国外的多一些。《百年孤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月亮与六便士》《2666》《魔山》《挪威的森林》,都是经典。

王雪莹:我最近在读《耶路撒冷三千年》,宗教的虔诚能够净化心灵~厚厚的宗教史,暑假充电再好不过。我一直在做读书笔记,理一理作者的思路和我的阅读收获。

许文骞:第三届的选手们加油!期待你们优秀的作品。放下顾虑,脱下枷锁,自由为墨,浸润天地。读书写作不是闭门造车,更是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过程。祝愿选手们多读书读好书,同今贤往圣一起开放心灵,带着对社会的良知与道义写作,以无用之心做有用之事,以有涯之生命做无涯之事业。

鲁迅先生的书必要读上多遍。

 

图图:大家来谈一谈对未来的憧憬吧。


程远浩: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写出很棒的科幻小说的物理学家~

图图:或者是一位很懂物理的科幻小说家,就像刘慈欣大大。

程远浩:倒不喜欢把写作当成工作。作为爱好多好。

付钰欢:我同意远浩说的。

图图:我也同意。但一直不能远离文学艺术太远。

苏热:同意!

付钰欢:我可能写不出什么很经典的作品,可能也不受人欢迎,我想记录自己的生活,名字都想好了,叫“把你的悲伤开成我的花朵”。

蔡伊铭:我希望我的未来是能够到爱丁堡大学学习人工智能。每年可以出去旅游去不同的国家,平时写写画画,坚持自己的爱好,业余学习点服装设计3D建模之类的。

苏热:希望我可以写出一些好的文章,当一个作家,如果可能还想拍几部还算看得过去的电影。

图图:典型文艺青年。

翁榕榕:我想负起该负的责任,浅浅学会想学的东西,能想写就能写,心平气和地写,而不是在水深火热之中。

 

图图: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今天的对话就要到尾声了。我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非常感谢同学们今天利用三个小时进行这次对话,在聊天中我也收获到了满满的回忆、开心和感动。能够认识你们,和你们成为朋友,是我在2015年巨大的收获。希望大家能够珍重2015年在北大培文杯的经历,以及收获的友情,还有关于文学、生活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也希望这次对话能给2016第三届大赛的选手们带来启发与鼓励。特别感谢大家精彩的脑洞和真诚有趣的发言~大家晚安!欢迎你们常来北京玩!





欢迎与大赛官方微博实时交流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