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北京朝陽、海澱元大都城墙遺址【圖文】

 還舊樓主. 2017-02-02
 
    元大都城墙遗址是元代大都城的外郭城墙遗址,主要以土夯筑,俗称土城。  城墙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到元顺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竣工。为加强防御,又在大都城的十一个城门建造了瓮城和吊桥。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元大都城墙遗址由若干段东西走向的元大都的外郭城墙遗址组成,属于元代古遗址。东起北京市土角楼西侧服装学院以东673米处,西至昌平路,全长6730米。元大都始建于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建成于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因其全部用土夯筑而成,又名土城。现遗址为元大都北城墙,城墙历经700余年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至今区域内尚存的遗迹有大小豁口九处。土城遗迹高低不等,东段最高6~7米,西段最低2米;基宽不一,约20~26米。元大都城墙的建筑形式、建造方法和周密严谨的规划设计,成为研究元代建筑和元代城市营造工程以及北京城市发展史重要的实物数据。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元大都土城是由元世祖忽必烈在元四年(1267年)至十三年(1276年)建。现存遗迹为当时之北城墙东段。朝阳区段长共计4173米,其中断续有大小豁口九处,呈东高西低状。遗迹堆土距城下地面2.7至7米不等,基宽20余米。土城上现植有大量松柏树,北侧外现有“百鸟园”占用。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元大都土城遗址因系择址新建,全部为开放形式的街巷。按照方位,元廷将大都街道分为50坊:福田坊,在西白塔寺,即今北京白塔寺一带。阜财坊,在顺承门内金玉局巷口,即今北京民族文化宫以北。金城坊,在平则门内,即今北京阜成门内大街以南之大水车胡同一带。玉铉坊,在中书省前相近,即今北京故宫午门以东。保大坊,在枢密院北,即今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带。灵椿坊,在大都路总管府北,即今北京安定门内大街之西灵光胡同一带。丹桂坊,在灵椿坊北。明时坊,在太史院东,即今北京建国门内观象台一带。凤池坊,在斜街北,地近海子,即今北京鼓楼西大街以北。安富坊,在顺承门羊角市,即今西皇城根南街以西、甘石桥东北。怀远坊,在大都城西北隅。太平坊,有大承华普庆寺,在今北京西直门内宝产胡同一带。大同坊、文德坊,以其取义,或在元大都国子学和宣圣庙,即今北京国子监一带。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金台坊,有齐政楼,即今北京旧鼓楼大街一带。穆清坊,地近太庙,在今北京朝阳门内以北。五福坊,坊在中地,或在中心阁附近,即今北京鼓楼一带。泰亨坊,地在大都城东北。八政坊,地近万斯仓、八作司。时雍坊,有庆寿寺,即今北京电报大楼西侧一带。乾宁坊,在大都城西北。咸宁坊、同乐坊、寿域坊、宜民坊、析津坊、地近海子,即今北京积水潭东北、鼓楼西大街一带。康衢坊、进贤坊、嘉会坊,在大都城南部。平在坊,在大都城北部。和宁坊、智乐坊、邻德坊、有庆坊、清远坊,在大都城西北隅。日中坊,在今地安门西北。寅宾坊,在大都城东部。西城坊,在大都城西部。由义坊,在今北京阜成门内北三里。居仁坊,在大都城东市。睦亲坊,地近诸王府。仁寿坊,地近御药院,在今北京隆福寺一带。万宝坊,大内前右千步廊之西,在今北京故宫午门以西。豫顺坊,有福寿兴元观,即今北京西直门内桦皮厂胡同一带。五云坊,大内前左千步廊之东,即今北京故宫午门以东。湛露坊,近官酒库,在大都城东部。乐善坊,地近诸王府,与睦亲坊相近。澄清坊,地近御史台,在今北京米市大街甘雨胡同一带。元大都的坊皆以街道为界线,虽有坊门,但无坊墙,坊门只不过是标志而已。《析津志》称元大都有50坊,但《日下旧闻考》引《元一统志》只列49坊,或有遗漏。《析津志》又载有里仁坊、发祥坊、善利坊、乐道坊、好德坊、招贤坊、善俗坊、昭回坊、居贤坊、鸣玉坊、展亲坊、惠文坊、请茶坊、训礼坊、咸宜坊、思诚坊、东皇华坊、明照坊、蓬莱坊、南薰坊、迁善坊、可封坊、丰储坊等坊名,均为《元一统志》所不载。《析津志》著于元末,其所记坊名当即旧坊所改,或元末所增。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元大都士城是元太祖元世祖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士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马可·波罗游记》述云:“元大都土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虽然大都城南面三门、北面二门,但从丽正门北穿皇城正中的崇天门及大明门、大明殿、延春门、延春阁、清宁宫、厚载门,直抵中心阁的中轴线上,亦有一条宽阔的御道。经勘查,近年在今北京景山公园(延春阁、厚载门遗址)之北发现的御道遗迹,宽达28米。
     《析津志》载:元大都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其著名街道有“千步廊街、丁字街、十字街、钟楼街、半边街、棋盘街”。元大都内的胡同,其规划是以相邻两城门区间为一区域。近年在元大都光熙门(东北门)至大都城东北隅进行勘查,计发现东西向胡同22条。今北京东直门(元崇仁门)至朝阳门(元齐化门)之间现仍保存的东西向胡同也是平列的22条。可见,相邻两城门区间内平列22条胡同,当是元大都城规划的统一格式。今北京东西长安街以北的街道,因同在元大都和明北平(北京)城内,所以改动不大,至今仍多保留元大都时期的格局。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国六)(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