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按照社会文明标准成为最好的自己

 lion__ 2017-02-02

文|许锡良


有媒体报道,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小学上的是中关村三小——无数家长向往孩子能上的小学,然后是中国人大附中——无数家长向往孩子能上的中学;随后是准备去美国留学——无数家长向往孩子能去的地方,然而事与愿违,李双江的孩子却去了拘留所——这是所有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去的地方。孩子成长不要轻易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最终的幸福,才应该是家长真正的向往的。

 

无论李天一,还是后来改名的李冦丰,这些名字都蕴藏了父母对孩子的极高期待。李天一,其实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而改了之后的名字,李冦丰,仍然是要做天下第一的意思。这样高的期望,恰恰是李双江夫妇一开始就把对孩子的教育定位于成为一个怪物,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健康的平常人。

 

然而,这与中国的孝文化却是密切相关的。且看中国的《孝经》里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且看这里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其实说白了,就只不过是光宗耀祖的意思而已。这种教育从小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如果达不到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破罐子破摔。就是不肯定在平凡而健康的层次上考虑孩子的成长。这股风气已经侵袭着每个中国的家庭。

 

我不敢说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有多大的出息,因为有没有出息,这不仅仅是靠教育的,还有天赋、个人的机遇、时代所赋予的条件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等因素综合决定,但是如果要让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懂得文明礼貌,学会自尊与尊重他人,这并不难,只要从小教育得法,环境健康,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

 

小一郎现在就喜欢自己吃饭,也喜欢自己拖地,他才一岁半,说明孩子天生是喜欢自己动手,喜欢探究,喜欢自己主动做点事情的。可惜,许多时候,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在孩子小时就剥夺了他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这孩子从姐姐的洋娃娃玩具那里听来了第一个英语单词happy,就把全家人都happy了一次。语言这东西只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其实并不需要那样费劲去学的。关键是孩子在遇到实质的情境问题时,需要表达与交流,这个时候最容易学会。

 

一岁半的小一郎,已经能够在相片上认出我了。无论相片上有多少人,他一眼就能够从一大堆的人群里把我找出来,即使是博客上那样小的照片,他也能够指认。话都说得不全,却已经在哼着从电视里听来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插曲,虽然只有一两句,曲调都不准,但是,那样意思是很明白的,那就是要学习与模仿。

 

晚上买了两瓶牛奶,一瓶是4斤多,两瓶共8斤多,小一郎竟然一手拿一瓶,提起来还走了好几步。8斤重的东西,一岁半的孩子就能够提得起来。这孩子有点牛劲。年前严老师夫妇来我家玩,小一郎为客人拿来了香蕉与喝茶的纸杯。严老师很感慨,这么小就会招待客人了。可是,他并不都是表现好的。他有一个爱好,就是,他还喜欢咬人。可能是长乳牙,牙根发痒的原因吧。家人中,几乎没有哪个没有不被他咬过的。他在9个月长的第一对牙,就用在了咬人上。他与我争夺手机玩时,我不肯松手给他,他就咬着我拿手机的手。我当时很感觉突然。才一对牙齿,就会用来咬人,将来还得了?

 

男孩子如果不从小教育他学会讲理,将来成为李天一那样的孩子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其实孩子不是不会听道理,关键是你是简单粗暴对待,还是耐心细致地与他讲理,我发现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就能够用道理说服他。

 

今天,小一郎一定要打开他吃的奶粉瓶盖,并用用汤匙往外舀奶粉,我告诉他,如果这样,你下次就没有奶粉喝了,而且这些奶粉会掉在床单上,会弄脏床单,然后当他的面指了指床单,他看了一下,立即就停止了这个要求。小一郎已经学会了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今天他亲自剥了一个桔子,然后走出好几米走到学院的一个垃圾箱前,把桔子皮丢进了垃圾箱。以后凡是见到垃圾箱,他都会喊:“垃圾箱”,然后用手指指。其实这个孩子学会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我只教过他一次,他就学会了。


孩子越小,越容易教。父母的几乎每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这个孩子从别人那里学会了一句话:“滚开”,我费了很大的劲,要他把这句话改成“请让一下。”结果他还是不时说成:“请滚开。”让人哭笑不得。

 

教育孩子是一种乐趣,尤其是当你懂得了孩子的心理,读懂了孩子的心理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越小越容易模仿你。我准备让这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这个孩子按照社会文明标准与其自己的天赋成为最好的自己,孩子的幸福感与充实感,比什么样的出人头地都重要。其实孩子这么小,就让他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并不是什么好事,孩子过小的时候就被社会关注,并不会太利于他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常常是静悄悄的,在不经意之间,他成为了他自己。孩子出生之后,有人曾经问我准备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说,就成为他自己吧。只要活得幸福快乐,父母不应该为孩子预设太多。因为这些预设很有可能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负担与障碍。

2013-2-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