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动用万人挖开这个国君陵墓,竟养活了全军3年

 沧海一粟1951 2017-02-03

曹操动用万人挖开这个国君陵墓,竟养活了全军3年

曹操动用万人挖开这个国君陵墓,竟养活了全军3年

曹操很聪明,不盗帝王陵,而是盗诸侯王陵,诸侯王陵的目标比较小,容易掩盖,于是,他把视线集中到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刘武的墓地。他选择刘武的墓,之前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刘武生前没当过皇帝,死后想过把皇帝瘾,他把自己的墓穴造得相当豪华,不差于天子墓,所以他里面的随葬品不会少,但梁王墓固若金汤。据史料记载,其“斩山作廓、穿石为藏”,就是陵墓由整座山开凿而成,外面是坚硬的巨石形成的山体,是墓葬的天然保护屏障,而唯一的墓道口又以上千公斤的巨型条石封堵,如今我们可以靠起重机和塔吊吊起巨石,但三国时期的曹操又是怎样打开陵墓的?这到现在都是一桩谜案,没有人搞清楚。

曹操的这次盗墓还见之于其他历史文献。《艺文类聚》上就写到:“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就是说盗梁孝王刘武墓的时候,曹操亲自到现场了。另外,“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那个时候的天子应该是汉献帝,汉献帝听说自己祖先的墓被挖了,难受呀。但是通过盗刘武墓,曹操收集了数万金的宝贝,养活了全军将士三年。

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盗掘毁尸的险境,曹操生前大力提倡薄葬和秘葬,并从自身做起。《三国志·魏书》中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不只如此,为防盗掘还做了好多疑冢。成书于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称,“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同一时期罗大经著作《鹤林玉露》称,“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传云曹操冢也。后来,历朝历代的盗墓贼费尽心机,也都没有找到曹操墓地。看来,曹操防墓被盗与其盗墓很有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