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昵称36587557 2017-02-03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今天,无论你的家庭贫富与否,都离不开一样东西,它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用一则谜语揭开答案——“眠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没错,它就是小小的筷子。

筷子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但是,除了吃饭的功能之外,它又有哪些文化内涵和禁忌呢?趁着新年假期之际,一起来了解一下指尖上的筷子文化吧!

筷子的由来

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箸文化”。据考古发现,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古人便开始使用筷子了。在一双也许并不起眼的筷子里,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血液以及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筷子的叫法很多,其中“箸”是最为流行的叫法之一。《说文解字》里称:“箸,饭攲也”。“攲”在古人眼里是一种奇巧之物,被认为是一种令人叫绝的发明。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筷子最开始叫“快儿”或“快子”,陆容在《菽园杂记》一段关于时俗的记载中引用较多。据载,那时水上行舟之家讲究一些避讳,以吴中一带最为甚。如忌讳“翻”或“往”等谐音的字眼,例如称“幡布”为“抹布”,于是“箸”就被称为“快儿”。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明人李豫亨在《推篷寐语》中则有另一种说法,他认为船家将“箸”称为“快子”,并不是“箸”与“住”谐音,而是“箸”与“滞”谐音。记载称:“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船家取意行舟快如飞,久而久之便喊开了,于是“快子”就渐渐变成了“筷子”。

筷子的传说故事

说起筷子,还有几则浪漫的故事。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节省时间,他会在野外进餐。有时,时间紧迫,刚刚开锅就急于进食,然后匆忙赶路。可是,滚滚的开水无法下手,于是他就折树枝而夹食,这就是传说中筷子的雏形。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还有传说,姜子牙喜好钓鱼,可是整日又钓不到,于是妻子很生气。有一天他又钓鱼回来,饿极了就伸手去抓肉吃,这时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他手上啄他,他赶走之后又用手抓肉,小鸟又飞了回来。这时小鸟说话了,让姜子牙随它走,小鸟飞到了一个篱笆上停下来,抓起两根小竹棒递给他说:“你拿去夹肉吧,不要用手抓了。”

姜子牙听了小鸟的话后回家。可是他一夹肉竹棒里就冒出一股烟,他很奇怪。这时候妻子没有办法只好说出了实话,原来是妻子在肉里下了毒想毒死他。之后,姜子牙便时刻带着这两根小棒,以防被毒害。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筷子。

筷子的中国智慧

我们每天使用筷子夹食,殊不知筷子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天圆地方是中国传统阴阳学的一种体现。筷子都是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也就对应了筷子的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我们在手执筷子的时候,都是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和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这是天地人三才之象的说法,也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解。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中国人遵循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为二。一分为二,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而一,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追求完美的结果。中国人讲究合二为一,所以我们常常在餐厅里听到顾客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来”,而如果有人说“拿两根筷子来”,毫无疑问,也许是外国人。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我们在使用筷子的时候,都是一根为主动,另一根为从动。主动为阳,而从动为阴,这就是两仪之象。人是用筷子吃饭的,筷子的长度也用来区分人与动物。筷子的基本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着人有七情六欲,这也就从本质上与动物区分开来。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筷子的材质有很多种。一双上等品质的筷子,象征着生活的品质。在浙江杭州地区,有一双著名的筷子,被称为“天竺筷”。早在春秋时期,西湖一带的汉族农民就取材制作竹筷子,发展到清代有所改进,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有名的天竺筷。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如今,作为天竺筷第五代传人的王连道老师傅仍在用自己的坚持留住这一宝贵的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他以60岁的高龄,亲自参与设计并全身心投入到天竺筷工艺的保护挽救工作中。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天竺筷要经过繁复的流程才能被制作出来。切割毛料,确保切口平整,切割后还需蒸煮个把小时,再用清水洗净完成脱脂工序,然后晾晒三至四天。接下来用砂轮磨筷子的足端节,再用抛光机打磨。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烙花是天竺筷的特色之一。早在1875年之前就有这样的工艺。烙花的时候要逐支进行,滚动的时间和速度都是关键。烙花的过程更是体现了手工艺人们的心境,每烙出的一个花印,我们都看得到匠人独具的温度。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烙花的纹饰主要是西湖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各类寓意吉祥的图案,除此之外还有可以定制类型的图案。烙完之后的筷子需进行校直,最后进行斜面滚动试验,以确保每一根筷子都是平直无曲的。天竺筷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它完美的外观和质感,更多的是一份老手艺匠人稀缺的认真。

筷子的忌讳

食之而用的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却也潜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忌讳。这其中也体现着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首先,用餐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把筷子长短不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我们叫做“三长两短”,代表着“死亡”。因为古时候人死后入棺,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正好构成三长两短,所以这是不吉利的事情。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我们在饭桌上吃饭与人交谈的时候,不要用筷子指人。我们在伸出筷子的时候,食指也是伸出来的,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不礼貌的“骂街”行为。伸出食指不停地指人,大都有指责别人的意思,这一行为被称为“仙人指路”,虽然名字很诗意,但实则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过去,只有要饭的人才用筷子击打饭盆。现在在我们的饭桌上,偶尔有些小孩子因为不懂事,还能看到这样的行为,这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同时,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要把筷子含在嘴里来回嘬,这种“击盏敲盅”和“品箸留声”都是缺少家教的表现。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有一点往往不被我们注意,在用餐的时候,把筷子随便交叉着放置在桌子上,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在我们饥不择食的时候,可能会全然不顾地把筷子颠倒使用,这种“交叉十字”和“颠倒乾坤”也是不礼貌的。

有时候我们会失手把筷子掉落在地上,虽说不是刻意之举,但这也是一种失礼的表现。中国人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于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

新年筷乐:筷子里的中国文化

筷子的这些忌讳我们看似都是不经意之举,实则都能看到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涵养。我们每天用的最普通的筷子就是一种信仰,举手投足间都传达了中国人的通达和智慧,我们每天用的筷子也就是我们个人修养的最好体现。

在春节假期之际,透过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传播,也为大家送上最好的祝福,祝大家新年筷(快)乐!

精彩回顾:

那些近乎绝迹的老北京民俗......

或许,这才是过春节的意义!

一把剪刀、一张纸,艺术到家了!

[编辑/兜][文/星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