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教授:“国家级新区”与“经济特区”“开发区”有何区别?

 秉思曜道 2017-02-03
点击上方“聚焦高新区” 可以订阅哦!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各种“区”层出不穷。改革开放伊始,国家就设立了深圳、珠海等几个“经济特区”,区内实行特殊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分别先后建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设定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不断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成立,能够进入开发区园区的企业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近些年,又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等等。为了给大家讲清楚“国家级新区”与“经济特区”“开发区”有何区别,“聚焦高新区”选取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兼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刘涛雄教授文章供参考。

1、国家级新区的设立:着眼于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规律

①为什么会不断设立各种各样的“特区”、“开发区”、“新区”?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面临的发展问题不同,要解决的发展中的问题不同。改革开放之初,对于推进改革和发展,大家的认识不一致,很多条件不具备,在全国统一推动改革开放的话,许多措施不一定都可以行得通。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在不同的地方设立比较特殊的区域来促进开放和发展,除了最早设定的“经济特区”,还有后来开辟的“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在这个过程中建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是前期推进开放和改革战略的产物,当然,他们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之所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是因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上下一致认识到,高新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特殊的政策扶持。

当前,要解决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破解一些制度上的瓶颈,既和技术产业特性有关,也和地理区域特性有关,既和整个社会治理有关,又和管理体制及政府的政策等很多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就需要更综合的措施来解决这样一系列问题。“国家级新区”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之下应运而生,从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到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再具体到市场与企业组织,多渠道多角度综合入手,探索发展新模式。

②“国家级新区”与“开发区”在目标和功能定位上有何区别?

这要从产业的发展规律与区域的发展规律两个维度来理解。从产业发展规律的维度来讲,工业最突出的可利用特点是产业有集聚效应,相同的或相关的产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规模效益递增”效应,从而更好地发展;从区域发展规律的维度来说,各个区域的特点不同,有一些地方在某些方面更具发展的潜力或特质,可以成为“增长极”,从而带动其他地方的发展。

“经济技术开发区”既着眼于产业发展的规律又着眼于区域发展规律。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程度跟现在无法同日而语,不同的产业之间如何互补,突出产业的集聚优势,政府都要发挥较大的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特殊的规律,在发展初期更加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原来的国家科委现在的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国家级新区”相对来讲侧重着眼于区域的发展规律,“国家级新区”的布局更多的会考虑怎么样通过新区的建设带动区域的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的增长极,改变整个区域的发展态势。

2、国家级新区要特别注重创新改革的试验

①“国家级新区”应着重在哪些方面积极作为?

这需要从中国发展阶段的转换,以及面临的要破解的发展难题的改变来思考。

过去我们的发展更多的是通过把制造业做大和快速工业化。而到了当前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或者通常说的经济新常态,往下一步发展,经济增长的动力要发生变化,不再靠原来的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国际转移作为主要动力。将来长期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是要靠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是“十三五”的重中之重。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思考我们采用的设立各种“区”的模式,或者通常说的开发区经济模式,如何适应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与新的发展思路,就发现要创新实际上是要带有综合性的改革。因为现在很多创新的瓶颈不是一个企业甚至不是一个产业的问题,而是这个地方整个环境、整个经济管理体制,包括政策管理体制的一系列综合性的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政府的审批权怎么下放以增进经济活力。“国家级新区”可以把这一系列的综合性的试验进行好。

②“国家级新区”在建设和发展中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在“十三五”期间,推进“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和发展要特别注重创新改革的试验。创新活动需要的不仅是免税、补贴等扶植,而更多的是自由,允许企业去探索,甚至政策上的探索。有很多新的产业形成后、新的业态出现后,与过去的政策极为不适应,或者过去的政策根本没有规定,或者是跟过去的政策是有矛盾的。那么能否允许在“国家级新区”,自由地探索新的产业形态、新的运作模式,甚至对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做实验,这样才能使“国家级新区”“新”得名副其实,成为创新不断涌现的集中之地。

将来,从“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来讲,今后应给予企业、当地社会、地方政府更多的探索空间,也就是说,允许他们去进行更多更大胆的探索,或者是现有政策所没有讲到的,甚至是跟现有政策有矛盾的,都可以允许探索。

3、国家级新区建设侧重于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①“国家级新区”对于产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互动有什么意义?

对于“国家级新区”来说,在其建设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有产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如果产业化落后于城镇化,则会由于城镇化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出现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收入差距扩大和经济萧条等问题;如果城镇化落后于产业化,又会因城镇配套设施缺乏,出现住房短缺、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合理有效地实现产业化和城镇化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产城融合发展,是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相对于“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的设定和发展主要侧重于什么样的经济机制?

“开发区”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而“新区”相对来讲侧重着眼于区域的发展规律。当然,这两个维度是交叉的。产业发展的规律本身也有产业的空间特性,相同或相关的产业正是聚集在一定的地理空间,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区域发展的规律本身也有区域的时间特性,各个区域的特点不同,有些区域具有以较快速度发展的潜力,而有些区域则不具有,在某些方面更具发展潜力的地方会优先发展。从经济学上来讲,区域之间也存在“梯度转移”的发展规律,作为增长极的区域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有辐射效应。当然,有的增长极辐射作用弱一些。

“国家级新区”相对来讲更侧重着眼于区域的发展规律,“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的增长极,改变整个区域的发展态势。比如:重庆的两江新区,对重庆整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带动作用就十分明显;而上海的浦东新区对上海地区、长三角、东南沿海及沿江的经济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文:吕昱江(中国经济导报);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