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的本质不是工具,而是生命空间

 huyanluanyuya 2017-02-03

最近跟朋友们一直聊这个话题:互联网何去何从?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结束。这次大会给我一系列启发。最大的启发是,互联网将比过去创造更多的机会,新一批人将崛起。

1.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

李彦宏在互联网大会上说:

互联网的变化会深刻影响我们的社会,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过去未曾想到的东西。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处在一个新的阶段,两年前我来乌镇的时候还在讲,我们怎么样去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今天我要讲的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我说这个话不是说以后大家不会用手机来上网了,而是说如果今天一个公司还没有成立、或者说没有做大的话,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因为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互联网人口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像百度成立的时候不到1000万的中国网民,今天是7亿多的中国网民,我们很幸运从极少的网民人数一直跟着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成长到现在一个比较大的体量,但是未来没有这样的机会了。那么未来的机会在哪里呢?我认为,是在人工智能。

李彦宏所说的事情跟企业有关,跟更多的个人没什么联系。简单来说,就是不接地气。另外,他对互联网的发展存在误判。相比之下,马云的发言更有启发。

马云:以后三十年,“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人将把握未来


中国人讲,神仙是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我们在互联网公司,肯定没有这么夸张,但是都有这个感觉:过了一个季度就象以前过了一年。三年来,互联网世界发生的变化,产生的进步,我想至少相当于过去的十二年。 互联网发展很快,世界变化很大,但其中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变的。

我们回顾最近两百年三次技术革命,每次技术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约50年,而且有一个规律,前20年是技术研发的革命,新技术层出不穷,一批批涌现;到了后30年,进入技术应用,新技术开始和传统产业相结合,新产业不断出现,真正影响生活方方面面。

三次技术革命中,第一次技术革命,解放了体力,煤炭成为生产资料;第二次技术革命,解放了距离,石油成为生产资料;这一次互联网技术革命,解放了脑力,数据成为核心资源。未来,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

今天互联网刚好走过20年,未来的三十年,是人类最关键,最需要重视,最需要把握的30年。未来30年,是新技术融合到传统行业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社会天翻地覆的30年,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身处哪里,我们所有每个人都会是这场大变革的一部分。

不过,未来30年一定不会只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未来30年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国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年轻人的天下。 我们必须同把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源能够普会化,才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巨大的福祉。

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过去把人变机器,未来把机器变人。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就是以创造为中心。以制造为中心的时候,需要能源、电、石油;把一切非标准的变成标准。而未来以创造为中心时,需要的是数据、智商、情商,把一切标准变成非标准,变成个性化。只要你对未来有想象,我相信谁都有机会。需要是你敢不敢对未来有想法!

马云说的比较接地气。首先他认为互联网的机会仍然在。互联网的机会分两段。第一段是技术研发革命。第二段是技术应用阶段,这个阶段会真正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人人都有机会,“只要你对未来有想象,我相信谁都有机会。需要是你敢不敢对未来有想法!”

着眼于普通个体的发展,我们来解读一下,马云所说的关键概念。

什么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用的最好的人是把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什么人做到把互联网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呢?那就是拥有网络生命体的人。有人说是自媒体,实际上,自媒体还是把网络当成工具。而本质上,互联网早已超出了工具的范畴,它是一个生存空间,生命空间。只有在网络上有自己的ID(身份),有自己发布的作品,才开始有自己的网络生命。

什么是“把机器便成人”?把机器便成人,就是把人的灵魂注入机器。这两句话都很夸张。比如传统的工作岗位,基本不涉及人格,即便到了电商时代,人格化的作用也微乎其微。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做得好的电商,本质上已经不是电商,而是网络生命体的附带功能。比如“年糕妈妈”,是浙江大学心理系的硕士,怀孕期间,在自己的订阅号上写文章,关于怀孕、早教等等。结果引来N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后期顺便给大家推荐产品。这个过程跟淘宝的过程是相反的。开淘宝是为了卖产品。而像“年糕妈妈”这样的个体,它是为了在网络空间上有存在感,通过发表作品成为了网络生命体。然后,顺便卖东西。

像“年糕妈妈”这样的人就是通过作品把自己的人格注入到了网络空间,把手机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这样的人就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人。也是“把机器变成人”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人都是先知先觉者。他们优先意识到了,网络空间的本质是生存空间、生命空间,而不是简单的工具。

所以,未来的30年属于“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人。那么这个群体里的绝大多数,是拥有网络生命体的人。

2.为什么互联网的本质不是工具,而是生命空间?

互联网首先是工具,提供各种软件支持,提供各种便捷的交流、交互。所以,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把它当成了工具。用于掌握技术,用于学习知识,用于娱乐,用于社交,等等。

但互联网的本质不是工具,而是生命空间。

互联网承载一切非物质化的东西。以文字、图像、视频和各种编码的形式。问题是这个非物质化的东西有多重要?显然,如果我们的思维深入一层,就会发现非物质化的东西比物质化的东西要重要的多。

在群体层面,非物质化的东西形成大规模的超越时空的协作。赫拉利的《人类简史》里面举了许多例子。有一家公司叫标志汽车。虽然路上有很多标致制造的汽车,但显然这些车并不代表公司。就算全世界所有的标致汽车同时被回收打成废铁,标致公司也不会消失。虽然,公司有工厂、机器、展示大厅,也雇了技工、会计师和秘书,但就算把这些全部加起来,也不等于就是标致汽车。即使来了一场灾难,让标致公司所有员工全部罹难,毁了所有的装配线和办公室,公司还是可以借贷,重新雇佣员工,重新盖起工厂,重新购买机器。另外,虽然标致也有经营团队和股东,但这些人也不等于公司。就算解散经营团队,股东也把所有股票出售,公司本身依然存在。

今天的公司就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相信那家公司存在,于是那家公司就存在了。如果今天的法律,法官,给我们一个判决,叫标志公司不存在了,标志公司解体了。你会发现即使他的人在,即使他的生产线还在,即使生产的汽车还在,今天这家公司就不在了。所以,像公司,金钱,帝国,文化,所有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是“虚构”的东西。赫拉利用了“虚构”这个概念,因为在他看来,人类在250万年的历史中崛起成为地球的主宰物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的虚构能力,也就是想象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人与人之间能够产生大规模的协作。协作的空间的广度上可以涵盖成千,上万,乃至百万,千万,亿万数量的人员,这是任何其他物种不可比拟的。在协作的时间长度上,可以跨越几千年。

所以,在出现虚构之物以来。人类群体的维系方式,越来越远离血缘关系,而是依靠虚构之物。社会上一切稳定存在的,超越家族的组织,从根本上都是靠虚构之物得以产生,并得以维系,甚至得以发展。

我认为,“虚构”这个概念,并不彻底。因为从个体的角度上看,精神性的东西本来就存在,而且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虚构不如改为,非无物质化的存在,或者精神存在。

在个体层次,精神具有主导作用。因为人的生命有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两个部分,虽然二者存才极为微妙的交互影响,但是人的精神生命支配肉体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差异并不大。一个餐厅服务员和扎克伯格、爱因斯坦、和乔布斯相比,在身体上多大差别吗?没有。可是在影响力上相比,那却是数亿倍的差别。这种差别的根源在哪里?在精神层面。

网络空间上的生命体具有生命的一切特征。它有诞生的过程,有成长的过程。而且能繁殖,能产生新的生命体。比如网络唐家三少又虚构了一部有影响力的玄幻作品,那个作品就成了一个新的生命,在网络上传播。包括作品中的人物,都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当然也有消亡的时候,一旦人们不再需要、不再关注某个东西的时候,那个生命体就会逐渐消亡。

网络空间上的生命体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年糕妈妈这个网络生命体。她可以在网上形成一系列的生命链接,可以发表自己作品,可以形成一系列的产品,可以产生经济交易,等等。

网络生命体和实体生命的最大差别是,网络生命体可以在空间内无限放大、渗透,在时间上可以无限延长。这正是实体生命做不到的,或者难以做到的。想象一部作品,一首歌,一首诗,可以流传多久。而一个人可以活多久。


3.你的网络生命体有多顽强?

所以问题在于:你是否有自己的网络生命体?你将赋予它怎样的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