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 气功概论

 wxsjbcf 2017-02-03

第一章   气功概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群众性的气功锻炼活动澎湃于世界的东方,而且正在向着全球荡漾。她那巨大生命力和神奇效应正冲击着各个科学领域。


气功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效用,已被很多人承认与接受,视气功为迷信、巫术等等错误看法渐趋消除。但对气功的理解和看法却形形色色: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医疗方法,是中医或医学的一部分;有人认为它是体育或体育疗法的一部分;有人认为它是武术的演化……这些见解都有一定道理,但均有所偏颇。在气功事业将磅礴于全世界的今天,对气功认识上的片面性,于气功的科学研究必然有碍,对学练气功的人来说,也会带来弊端。故探讨、确立气功的全面、正确的含义,把气功放到应有的高度,是十分必要的。


气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瑰宝,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故欲探邃气功,需从深度、广度两方面入手。所谓深度,一是要探究气功与人体生命运动的关系,并赋予它现代的科学内容;二是要在我国古代文化史的背景上,考察气功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它和我国古典文化的关系(这一点将于《中国气功发展简史》一书讨论)。所谓广度,是气功涉及的方面很多。确实,历史上的三教九流对气功都很重视:儒家把它当作修身治学的要旨,道家以此为实现“长生久视”的秘诀,佛家视之为“成佛作祖”的通衢,医家把它奉为“祛病延年”、诊疗疾病的无上妙法……各家练气功的目的、方法以及练功获得的效应与应用不同,因而对气功的称呼也不同。譬如:医家称之为“摄生”、“养生”、“导引”、“行气”……道家称之为“吐纳”、“内丹”、“九转还丹”、“玄功”、“周天搬运”、“葆性全真”、“静功”……儒家称之为“修身”、“正心”、“诚意”、“执中”、“存心养性”、“存夜气”、“静坐”……佛家称之为“止观”、“参禅”、“禅定”、“瑜咖”……等等,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为了使读者对气功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本章将对气功的含义、气功的类别、气功的效益等问题作一概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