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方会有不一样的习俗跟习惯,咱贵州就有一些村子的习俗能让第一次来的人惊叹不已~你是不是也心动了呢? 不穿衣服的拉片村拉片村 拉片村中居住着一支独特的少数民族——白裤瑶,“白裤瑶”得名于当地男人穿着的白色的“马裤”,至今仍保存着原始氏族社会的远古遗风。然而白裤瑶最独特的服饰不是男人的“马裤”,而是女人的“亮乳”——夏天,白裤瑶族的妇女们只着前后两块布,里面什么都不穿,侧览时女性双乳若隐若现,一但弯腰干活,便是全览无余。 “亮乳”是当地对女性的生殖器及乳房的崇拜,并非是情欲的展露,而是淳朴的、对母性的一种至高崇拜。 供奉蜘蛛的杨家寨 杨家寨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寨子里居住的20多户村民世代将蜘蛛视为“神明”,年年祭祀,包括家中的老隆门上都悬挂着蜘蛛的图案。 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在堂屋、隆门前烧香、点烛,祭祀蜘蛛。不仅祭祀蜘蛛,杨家寨的人还不准伤害蜘蛛,有人不慎踩死蜘蛛,都会先祭祀一番,然后送到隆门前安葬。 传说这种独特的风俗,和村民祖先的一次奇妙经历有关。据称,杨家寨村民的祖先曾因战乱被驱赶,躲进一个山洞后,蜘蛛迅速在洞口结网,追兵赶到,看到洞口结有蜘蛛网,认为洞内无人活动就离开了。此后,村民们就对蜘蛛无比敬重。 以树为名的岜沙 岜沙位于贵州省丛江县城西7.5公里,海拔550米,是一个仅有两千多人的村落,至今仍然保持着狩猎耕田的古老生活状态。 岜沙人有着古老而朴素的树崇拜生态观念:“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生命的降临和消陨是一个永世的循环。孩子出生或亲人离世,岜沙人都会种一棵树。每一棵树有一个灵魂,越是古老的树越有神性。修剪四周枝杈使其繁茂,而绝不能砍掉树顶的枝叶。 因此,岜沙男孩从3岁开始蓄发,到了15岁时,由寨老为其举行成人礼仪式:将头发束辫挽于头顶,四周的头用镰刀剃光——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发型——以此祈福孩子茁壮成长,健康长寿。 喝水绕银镯的苗寨 有些苗家人,特别是50年代的老苗人,有这样一个奇特的风俗——当翻地累了口渴的时候,总是先摘下戴在手上的银镯,在水边绕几圈,然后才俯下身子去喝。 这种风俗在凯里的各个苗族聚集地都有发现,很多人觉得十分奇怪,搞不懂他们是在做什么,但其实这一套动作里蕴含了苗家人的智慧。 银饰对苗族人而言,可以避邪,还可以防止瘟疫,当苗族人在山里需要饮水时,先把戴在腕上的银手镯摘下来,在水井边绕几圈,根据银饰颜色的变化,就能粗略地判断水里有没有毒。所以苗族人对银饰的感情,是极为深厚的,这种独特的风俗,隐藏着苗家人的生命密码。 用先人头发盘发髻的长角苗 有这样一个苗族支系,族中的妇女用一支木制长角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伴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发簪,装束极为奇特,因而他们又被称为“长角苗”。 如今,长角苗的聚居地主要在六枝特区的梭嘎、新化和织金县境内的一些村寨中,总人口4000多人。族中女子的历代母系(比如母亲、姥姥、太姥姥等最长可达5辈)长辈,都会将每天梳发时掉下来的头发,掺着黑麻毛线搓成辫子,又将这些头发作为嫁妆,一代一代传下去。她们认为,长发是生命繁衍的一部分,代代相传能得到长辈的祝福和保佑。 鼓楼抢鸡 '侗家有个正月二,姑娘临嫁抢鸡节,谁抢得鸡跟谁去,爹娘不得硬强迫。'历史上,侗族曾盛行过姑表婚俗,舅家优先娶外甥女为儿媳,女性想另嫁必须得到舅家同意,否则不能缔婚。于是人们想出了这个折中的办法,既不违背祖制,又解决了女性婚姻的自主。 ![]() 如果姑家的女儿不愿嫁到舅家,便可依据老规矩,由姑娘的父母出面,抬出家里最好的米酒,摆上糯米磁粑,把娘舅两寨最受尊敬的长老请来做仲裁人,于农历正月初二,在女方寨子的鼓楼前坪地上摆开阵势,中午时分,礼炮三响,抢鸡便在鞭炮声中开始,姑娘将一头倒捆着公鸡,一头挂有饭囿(一种竹制的盛饭用具)的长扁担在肩上,公鸡在身前,饭囿在身后,女伴们在其后用手护着长扁担,姑娘则用鸡挑逗前来抢鸡的表兄和其他想娶她的男青年一块来抢。 ![]() ![]() 微清镇,阅读悦心约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