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站台上,只有孙忠杰一个人孤单的身影,在确认车门口等待机械师开门登车。 列车车体上显示着本次列车车次到站等信息情况。 确认车开车后,孙忠杰要一直看着前方,不能放过任何一点细微安全隐患。 添乘过程中,使用高精度仪器设备进行线路数据检测工作。 添乘确认车的时候,孙忠杰要始终保持一个姿势紧盯前方运行线路状态。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孙忠杰认真观察运行方向的线路设备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孙忠杰及时进行记录,并将情况反馈给相关车间。 列车在丹大快速铁路线上安全平稳的运行。 到达区段添乘终点站后,孙忠杰要到列车的另一个端头准备折返添乘准备工作。 添乘任务结束后,孙忠杰走出车厢回到车间进行本次添乘数据分析工作。 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 5时25分,天空还是一片漆黑。在丹东站4站台上停靠的动车组内,丹东工务段职工孙忠杰已经上岗,开始一天的工作。今天他的任务是添乘“确认列车”前往庄河北站,检查丹大线本段管内线路及设备状态。 “确认列车”是每天高铁开行最早一趟不载客的列车。“我们这趟车被职工称为高铁列车的“领航者”,通过人体感觉和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前一天夜间施工结束后,线路是否符合高铁开行条件。”孙忠杰这样解释自己这份工作的。 6时10分,全列车门已确认关闭。孙忠杰从随身携带的背包中取出一个和本书大小的仪器,平放在司机座位下面。“这个就是便携式添乘仪,主要用来检测线路几何尺寸数值变化的。”他一边连接着仪器与机车的数据线,一边说道。 6时28分,列车对讲机传来可以开车的命令后,DJ7462次列车开出丹东站,驶向丹大线,正式开始了一天的探测工作。 列车以每小时198公里的速度安全平稳的运行着,孙忠杰站在司机的左侧,弯着腰目不转睛的盯着列车运行的前方,不时的在手里的记事本中记录着数据内容,但是眼神依然盯着前方。长期从事着高铁“探路”工作,孙忠杰已经练成了“盲写”的技能,就是眼睛不用看着记事本,手拿着笔就可以在本子上记录下各种数据情况。“列车运行速度太快了,可能我眨眼的功夫,列车已经‘飞’出去几十米了”孙忠杰一边说着一边记录着病害内容。 7时18分,列车正点到达检测区段终点站,孙忠杰收拾好仪器后,向列车的另一端头走去。“列车马上就要折返跑了,刚才检查完上行,我就得赶紧做好检查下行的准备工作”孙忠杰一路小跑的说道。 “探路者”在添乘时,不仅仅是检查线路状态这一项工作,而且还要随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线路上是否有异物,防护网、声屏障是否完好,隧道设备是否正常……各种注意事项,他们都要探测到。他们的眼睛好比一部扫描仪,列车在运行时线路两侧的细微情况都要记录下,及时反馈到相应的车间工区,组织人员在夜间“天窗”修的时间内进行处理。 “这是一份责任心很强的工作,列车高速运行,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正确的做出判断,这样才能保证后续载客高铁列车的运行安全。”在做好折返添乘准备工作后,孙忠杰说道。 东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车窗外的景色渐渐明朗起来,紧随“确认列车”其后的高铁动车组安全正点的开通运行。很少有人知道,在千万旅客享受高铁带来的“贴地飞行”之前,有一趟列车已经作为“领航者”开始“起航”,有一群人已经为旅途确认出一条安全畅通的运行轨道。 (迟金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