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市地名考

 海潮轩 2017-02-03

    保定太慈阁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处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的中心,真正是北控三关、南通九省,素有“天下通衢”“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保定是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近五百年的历史。说起保定名称的来历,历史上经过以下几个演变过程。北宋建立初年,那时已经有了清苑县,因为该县处在宋朝和北辽的交界,出自边防需要,宋朝于清苑县设置了保塞军,取保卫边塞之意,这是作为政区名称兼地名的“保”字首次出现。保塞军和清苑县治就在今天的保定市区。清苑县又是赵氏祖籍,宋太祖赵匡胤高、曾、祖三代祖坟都在境内,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把保塞军升为保州,以寓永保安定之意。清苑县改名保塞县。

    到了北宋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九月份,金兵围攻保州。紧接着,金兵攻占宋朝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北宋灭亡。保州入金后,仍沿用保州这个名称,又名金台驿。金台驿之名是因燕昭王时,曾在保定易县境内建过黄金台。又因为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时北伐辽国,曾在保塞小驻,又称金台顿。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又于保州设顺天军,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

    金贞祐元年,即公元1213年,保州城在战火中被毁。金正大四年,即公元1227年,投降蒙古军的金将张柔率军由驻地满城移驻保州,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成为“燕南一大都会”,为后世保定城奠定了基础。元太宗十一年,即公元1239年,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寓“顺应天命”之意,保州为路治。因保州为元大都的南大门,在公元1275年,又将顺天路改为保定路,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之名自此始。保州并入保定路。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九月,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又称金台郡。后一直沿用至今。(尹晓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