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专家告诉你,立春节气的养、生、修

 ddln50 2017-02-03

本期受访专家

李宁

沈阳市中医院针灸科 主任

立春,

一年中第一个节气,

是冬春之交的标志。

气候由阴出阳(立春到春分之间),大地由闭藏逐渐开始生发,人体也逐渐由冬藏转入春生。人体气血逐渐外向,由于天气乍暖还寒,人体适应得有个过程。

 起居方面 

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有一句养生谚语“春捂秋冻”,说的是早春季节不要急忙把棉衣脱掉,预防倒春寒。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这些特点,顺应春令舒畅生发之气。此时人体腠理随着春季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因而,在这个时候,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过早脱去沉重的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为谨慎。这就是所谓的春捂,这一捂既保护了人体初生发的阳气,又抵御了外界寒邪对机体的侵袭。

 中医理论 

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情志,因此春季养生还要从心情着手,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愉悦、平和,这有利于疏肝理气。

 饮食调养 

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立春后的一段时间,饮食方面要尤为注意,应少酸多甜,尽量避免酸味食品,防止肝气过旺,同时要适当增加甜味食品,这不仅有利于补益脾气,还可避免肝气过旺而克伤脾土。所吃食物性宜清补,宜升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品,如芽菜:豆芽、香椿、韭菜等。

春属木,木主风,春季风大,外寒入体容易侵袭肠胃(中医叫肝木克脾土),肠胃不好的人,就会拉肚子,所以腹部一定要保暖。可以多食姜,可喝姜汤,也可以在菜汤中放一两块姜,也可服痛泻药方。也可以每日晨起服用姜枣汤,以温阳散寒,调理脾胃。风邪的特点是到处走窜,容易在人体形成风寒夹杂,躯体关节疼痛的症状,服饰上注意腹背、关节、头项部位的保护。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

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水痘等多有发生和流行。

预防措施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注意手卫生。

少饮酒。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淤和肝脏阳气之升发。但不能贪杯过量,要知道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饮会伤肝。

据医学研究表明,体重60公斤的健康男子,每天只能代谢50克酒精,若超过限量,就会影响肝脏健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

 养生保健 

用擀面杖敲击,足三里穴、太冲穴、公孙穴,可起到护肝的作用,尤为适宜春季万物复苏的养生保健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