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12岁前,再忙也不能忽略这3件事!否则耽误孩子一生

 仙人掌i3amw5c6 2017-02-03

孩子12岁前,再忙也不能忽略这3件事!否则耽误孩子一生

睿妈导读

12岁,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年龄,因为刚好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本命年。同时也是孩子告别童年,走向少年的一个分水岭。12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很多成年以后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12岁以前。

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家长一定要做好这3件事,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0~3岁

陪伴最重要

孩子12岁前,再忙也不能忽略这3件事!否则耽误孩子一生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妈妈在休完产假后,就会回到职场,而孩子则由家里的老人帮忙照看。

记得睿睿2岁多的时候,有一阵子,睿爸接到了一个比较急的项目,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加班赶工,导致好些天都没能跟睿睿说过一次话。等好不容易忙完了,睿爸想好好陪陪睿睿的时候,睿睿竟然开口说道:“爸爸,我是不是没有‘加班’乖?”一句话,就把虎背熊腰的睿爸说的流下两行热泪。

孩子3岁以前,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父母如果能多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完全确定父母对自己的爱,坚信父母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那么就算将来父母不在自己身边时,他们也能很好的独立地生活。

相反,如果孩子没能在3岁以前建立起安全感,那么就会很容易在乎周围人的看法,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自然也就容易出差错了。而且,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对外在的人事物的依赖感特别强:有玩具玩才高兴,没有就会特别沮丧;大人夸一句会特别高兴,但批评自己一句,就会特别沮丧……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这样一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更何况我们所说的陪伴孩子,并不是要你完全舍弃自己的工作,这谁也做不到。陪伴孩子,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而且,妈妈的一次哺乳,爸爸亲自换尿布时的身体接触,还有爸爸妈妈的拥抱,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陪伴啊。

3~6岁

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孩子12岁前,再忙也不能忽略这3件事!否则耽误孩子一生

3-6岁,是孩子大脑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习惯培养非常关键的时刻。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习惯,好的习惯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生活上:不少家长在孩子成年后抱怨,孩子整天好吃懒做,啥也不会干,啥也不想干。其实这也怨不得别人,谁让你在孩子3到6岁这个年龄段之间,不让孩子动手做任何事,惯孩子来着?

不要因为孩子小,就想着什么事都替他做。你不可能永远陪着孩子,孩子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找到自我生存的信心和成就感。其实,3到6岁的小孩是非常乐意参与劳动的,只是很多家长嫌麻烦没耐心等待。所以,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当中来,从让他自己吃饭、穿衣、刷牙、洗脸洗手、上厕所、穿鞋袜做起吧。

学习上:很多家长在孩子10多岁时才发现孩子不爱学习,不爱读书,其实就是3-6岁年龄段没有建立起自主学习和阅读的习惯。

当孩子在看书时,家长要监督孩子远离电脑、电视机、手机和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不是说一定不能看,可以和孩子事先商量好,要么先玩,玩完之后再看书;要么先看书再玩。总之,不要让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做其他事。

与此同时,家长不要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大声谈笑,以免嘈杂的声音干扰孩子,让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

6~12岁

培养自信最重要

孩子12岁前,再忙也不能忽略这3件事!否则耽误孩子一生

孩子在6~12岁这个阶段,成长变化会非常快,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开始学着去独立。而自认为人生经历很丰富的家长,却总想要给孩子指出一条明路,于是乎,当有了主见的孩子被动接受家长的命令时,就会出现叛逆的表现了。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说再多都是多余,他们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反而会觉得烦。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不要硬碰硬,不要用命令去束缚孩子。有些事情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孩子从中一定会学到东西,因为这是他成长之路上必经的事。

总之,不要张口闭口就是“不可以”“不行”,还自以为是为孩子好,你总是这样打压孩子,孩子怎么能自信?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要经常给予鼓励,让孩子从成功中获得自信,然后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有人曾发问到:你生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看到书里一个很感动的答案说:“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如果你想和孩子同行,那就一定要把握好孩子0~12岁的教育,至关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