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汉服的审美层面看汉服的精神文化价值

 歆曉未央 2017-02-03

文明如何开始?  

历史于幽暗中被逐渐照亮。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上古,人类只能混于兽迹之中,“羽皮革木以御寒暑”,世上分居各地的人类,还没有显著的族群差异。我们发现,人们首先想到用以区分族属也区分文明与蒙昧的,是服装。 


华夏民族服饰的真正兴起,应该起源于骨针和线绳的使用,服装的面料和款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即使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精神文化生活极端落后的当时,我们的先人仍然将精致的兽骨、兽牙串在一起,戴在脖子、手腕上以为装饰,此外,不少氏族都有在身上或衣服上纹饰图腾的习惯,这大概就是最早的服饰文化。可见,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华夏古代的先民们从服饰起源之始,就不仅仅是将它作为遮羞蔽体的工具,而是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融于日常生活的服饰穿戴之中,构成了服饰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内涵,开创了华夏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虽然上古先民们创造的服饰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华夏服饰文化相比,犹如沧海一粟,但它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趋稳定,约五千年前,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棉、毛、丝、麻在我们祖先的智慧下转化为制作服装的精美材料。黄帝本人和他的大臣胡曹和伯余,可以说是最早的服装设计师,他们制作出上衣下裳,上衣如天,用玄色,下裳如地,用黄色,以此表达对天和地的崇拜,尤其是在祭拜祖先、祭祀天地时,统一的样式、统一的颜色,使得这些大型活动显得庄重而有秩序,无形中成为一种被人们认可和遵循的礼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黄帝时期是我们历史发展的关键阶段,华夏文明的各种制度大多在那个时期草创,服饰文化也不例外。当时服饰制度初步成型,并较为充分地体现出古人的世界观和文化观,服饰开始成为礼制和文化的载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们华夏民族的名字就是从这华美的衣服而来。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服制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饰体系——汉服体系。 


汉服是指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到明代结束的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又称汉装、华服,按款式大体可分为玄端、曲裾、直裾、杂裾、襦裙、鹤氅等,按形制可分为上衣下裳、上下连裳,按衣料厚薄则可分为襌衣、襜褕、复袍等,虽然汉服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发展变化,每一时期的汉服都有其不同的特征,但无论怎么变,汉服都始终保持着“交领右衽(兼有盘领,直领),无扣结缨”的基本形制,此外,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是汉服区别于同为华夏文化体系的日韩衣冠的鲜明特征。 


汉服的裁剪方法,一直是采用平面裁剪,没有省道和肩斜,且用料一般都大于覆盖人体的最小需要,所以无论是唐朝的大袖衣还是明朝的大袖阑衫,其袖长远远长出手臂,袖肥甚至在穿着后宽到及地,但是当人穿着后,一举手一投足,衣袖都会随人体的动作而形成优美的流线,这种行云流水般的设计正是汉服所特有的韵味。 


汉服传达给人们最直观的感觉是形态美,没有亲身穿过汉服的人,难以领略到汉服的这种美。峨冠博带、宽袍大袖,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历代文人墨客对衣冠之美的吟咏素来不乏作,“丝衣其晦,载弁俅俅”是何等盛大瑰丽之美,“太真先把一枝梅,花下傞傞软舞来,娉婷月下步,罗袖舞风轻,翩如兰苕,宛若游龙”,又是何等飘逸婉约之美。楚国诗人屈原就曾言道:“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屈子素以高洁出尘著称,一生都在歌咏香草美人,而他竟然推崇一件衣裳若此,可见这件衣服也足以与天然香草、绝色美人相媲美了。


画家们更是把衣冠之美发挥到象征神仙般的极致,六朝时期的画师曹仲达,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似刚从水中出来,因而被誉为“曹衣出水”,唐代画师吴道子笔下的人物,大袖飘飘,线条流畅,神采飞扬,潇洒秀逸,是谓“吴带当风”。这种审美心理是如此牢固,以至于削发易服三百余年之后,即便误以为汉人无民族服饰的人们仍然对长风盈袖衣带翩然的优雅有种莫可名状的热爱与追思,近年来古装影视剧的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人们对汉服的审美复苏。 


色彩纹饰美是汉服之美的另一特征。色彩纹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民族内在性格、精神在外在造型方面的反映。自周朝形成服制后,服饰色彩有了严格界限,也有着不同的含义。以玄端为例,士玄端玄衣纁裳,玄色黑中透红,纁色黄中并赤,有种深沉严肃的美。再如朱子深衣,白衣皂缘,纯正质朴,表达了中正平和的汉家精神。《礼记〃深衣》曾详细记载了深衣的形制和内涵:“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肋,当无骨者。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如此,衣服穿在身上,自然便能体现华夏民族的胸襟与胸怀、气度与气魄。汉服常用的服饰花纹如回龟纹、菱形纹、云雷纹等,多以二方连续构图形式来表现,主观色彩并不浓,往往是某种自然物的抽象表现。举以冕服为例,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取其临照,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取其文丽,宗彝取其忠孝,藻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粉米取其滋养,黼其决断,黻取其明辨。一件小小的衣服,竟包含了如此丰富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服饰之于古人,其意可见一斑。 


华夏服饰文化是璀璨华美、丰富多彩的,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服饰史同时也是文化史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审美的心理历程。商周时期庄重典雅的冕服,先秦两汉婀娜大气的曲裾,魏晋时期飘逸潇洒的杂裾,唐代丰满华丽的高腰襦裙和襴衫,宋代端庄理性的褙子,明代敦厚繁丽的襦裙和比甲,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汉人的审美倾向和思想内涵。 


美好的事物总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因为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而价值是精神的产物。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的事物,但美的东西一定要有美的艺术形式才能被大众接受,而美的艺术形式若具有美的内容则若醇酒,持久弥香。在这点上,汉服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它不但具有美的外表,而且有美的内涵——深厚的历史文化映照其上而产生的古朴又永恒的绚烂光辉和气蕴,正是造成汉服区别于其它任何服饰的原因。


无论是诗词歌赋、武术剑道、茗茶药酒、琴棋书画、礼乐舞蹈,无一不与汉服有着密切联系。有人第一次接触汉服,便有种言不由衷的热爱,除了汉服本身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外,与汉文化塑造的文化内涵也是分不开的。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汉服作为一种实用功能与审美意念和谐统一的服制,并没有失去它所应有的价值,反而经过历史的洗礼与时间的沉淀,更彰显其文化底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