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科学营之舌尖上的寄生虫|片形吸虫

 知识百科2016 2017-02-03


片形吸虫
目录

一、简介
二、形态
 1、肝片形吸虫
 2、大片吸虫
三、生活史
 1、肝片形吸虫
 2、大片吸虫
四、致病性
五、流行病学
六、防治
片形吸虫
生活史
一、简介
  由片形科 (Fasciolidae)片形属(Fasciola)吸虫寄生于家畜肝脏、胆管而引起的一种蠕虫病。1379年由德布里发现,其后卢卡特和托马斯两氏同时于1883年查清了其全部生活史。本病流行全世界。中国也很普遍,呈区域性流行。主要侵袭牛(包括黄牛、水牛、奶牛、牦牛、犏牛)、羊(包括绵羊、山羊),在某些地区的马、骡、驴、骆驼、猪、犬、猫、鹿和兔以及其他野生动物中亦有发现。人偶有感染。
  片形吸虫感染可致片形吸虫病,是严重危害反当兽的一种蠕虫病。病的特征是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并伴有全身中毒现象与营养障碍。本病可使患羊消瘦、贫血,发育障碍,肉质低劣,乳山羊奶量下降,严重感染时引起山羊大批死亡,给养羊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形态
  片形吸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肝片吸虫,巨片吸虫也有发现。
1、肝片形吸虫
  肝片吸虫体扁如柳叶状,新鲜虫体呈棕红色,长20~40毫米,宽 5~13毫米,前端突出部呈锥形,锥底部突然变宽形成“肩”(见彩图)。巨片吸虫的体形略大。长33~76毫米,宽 5~12毫米。前端锥形突出部的底部不形成“肩”,两侧较平直,呈竹叶状。虫卵都呈椭圆形,黄褐色,一端有盖,另一端有扁平结节。
2、大片吸虫
  大片吸虫与肝片吸虫形态相似,区别点为:体形较大,竹叶状,大小为33-76毫米x5-12毫米;体前端头锥不明显,因而无明显的肩;虫体窄长,长度超过宽度2倍以上,两侧近于平行,后端钝圆。腹吸盘比肝片吸虫的大。咽长于食道;肠管的内侧分支比较多,并有明显的小支。睾丸所占空间的长度比例小。虫卵较大,大小为0.144一0.208毫米x0.070-0.109毫米。

三、生活史
1、肝片形吸虫
  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他草食动物和人的肝脏胆管内,有时在猪和牛的肺内也可找到。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类,在中国以截口土蜗为最重要。在胆管内成虫排出的虫卵随胆汁排在肠道内,再和寄主的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下经过2~3周发育成毛蚴。毛蚴从卵内出来体被纤毛在水中自由游动。当遇到中间寄主锥实螺,即迅速地穿进其体内进入肝脏。毛蚴脱去纤毛变成囊状的胞蚴,胞蚴的胚细胞发育为雷蚴。雷蚴长圆形,有口、咽和肠。雷蚴破胞蚴皮膜出来,仍在螺体内继续发育,每个雷蚴再产生子雷蚴,然后形成尾蚴。尾蚴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和长的尾巴。尾蚴成熟后即离开锥实螺在水中游泳若干时间,尾部脱落成为囊蚴,固着在水草上和其他物体上,或者在水中保持游离状态。牲畜饮水或吃草时吞进囊蚴即可感染。囊蚴在肠内破壳而出,穿过肠壁经体腔而达肝脏。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如被肝片吸虫寄生,肝组织被破坏,引起肝炎及胆管变硬,同时虫体在胆管内生长发育并产卵,造成胆管的堵塞,影响消化和食欲;同时,由于虫体分泌的毒素渗入血液中,溶解红血细胞,使家畜发生贫血、消瘦及浮肿等中毒现象。
2、大片形吸虫
  大片吸虫的生活史与肝片吸虫相似。最主要的中间宿主是萝卜螺,我国福建则以小土蜗最易感,在宿主体内的发育比肝片吸虫需要更长时间。由感染大片吸虫囊蚴到粪便中发现虫卵需101一103天。
  整个生活史过程约10-15周。片形吸虫以宿主组织中毛细血管内血流为营养,也有学者认为以胆管内容物及增生上皮为食。每条成虫每天产卵约800~25000个。成虫在绵羊体内可存活11年,牛体内存活期短,为9-12个月,在人体内的寿命可长达12年。

四、致病性
  在终末宿主小肠内逸出的童虫,自钻人肠壁起至进人胆管寄生的过程中.随着寄生部位的变更和虫体的发育,对宿主可产生一系列的致病作用,而引起机体的种种病理性改变。
  早期童虫在穿过肠壁各层进人腹腔的过程中,不断破坏组织和摄取组织为食,在虫道中留有出血灶,并为细胞残片所填充。童虫在肝脏实质中移行时以肝细胞为食,破坏肝组织,同时破坏微血管,引起出血,因而发生创伤性、出血性肝炎及肝实质梗塞。当感染强度甚高时,往往在此期发生急性死亡。
  症状依感染程度和动物体质而有不同。有的严重,有的轻微甚至不表现病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期相当于童虫在肝组织内移行的过程,而慢性期则与成虫在胆道中的寄生期有关;同时临床症状显著与否常与感染强度和机体的抵抗力、年龄、饲养条件有关。
1.急性期
  急性期也称侵袭期。病初发热、衰弱,易疲劳,离群落后,叩诊肝区半浊音界扩大,压痛敏感,迅速发生贫血,红细胞减至300万-400万,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粘膜苍白,严重的山羊多在几天内死亡。
2.慢性期
  慢性期也称阻塞期。患羊耐过急性期后,多在冬春转为慢性,主要表现贫血症状,粘膜显著苍白,食欲不振,异嗜,高度消瘦,毛干易落,步行缓慢。眼睑、领间、胸下和下腹部出现水肿。母羊乳汁稀薄,妊羊往往流产,终于衰竭死亡。

五、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带虫的山羊,其他家畜及野生动物不断随粪便排出大量的虫卵,而污染牧地、河流、湖沼和低湿地等地。虫卵落人水中孵出毛蚴进入中间宿主进行发育,大量尾蚴钻出中间宿主附在水草上或水面上形成囊蚴,严重污染牧草及饮水。
2.感染途径
  羊群常去低洼地采食、饮水,经口吞食含有囊勤的饲草或饮水而获感染。
3.易感动物
  虫体可寄生于山羊、绵羊、水牛、黄牛、鹿和骆驼等各种反当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也多见于猪,马属动物和家兔及一些野生动物也有寄生,人也有被寄生的报道。
4.流行特点
  本病流行常依各种自然因素不同而致流行程度也有不同,一般以多雨的年份特别严重,因为雨水多、水位高,螺类容易繁殖;虫卵易落人水中,进行孵化;还可使囊蚴广泛散布,严重污染水草,易被宿主吞食。南方适于虫卵和幼虫发育的季节,也正是中间宿主大量繁殖的季节。
  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冬末春初时,山羊因膘情下降,抗病力差而发病较多。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地处亚热带,在春、夏两季气温高、雨水多,经常有大量尾蚴从广泛分布的椎实螺中逸出,随着雨后水涨而散布到田边、牧场的草叶上形成囊蚴。云南省在夏秋季节雨水集中,气温适宜,具有片形吸虫卵大量发育和感染中间宿主的极有利的因素,尾蚴大量从椎突螺中逸出,在水边叶片上形成囊蚴,山羊在冬春季节采食水边绿草吞食囊蚴,造成春季死亡的原因。感染因地理环境不同而有差异,山羊喜攀登,对片形吸虫病的感染较绵羊低,但在坝区由于缺乏灌木丛,故感染高于绵羊。云南省山羊感染率为6.5%- 100%,感染强度1一246条。
  人体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芹等茎叶。在低洼潮湿的沼泽地,牛羊的粪便污染环境,又有椎实螺类存在,牛羊吃草时便较易造成感染。

六、防治
  人体感染可能是食生水、生蔬菜而得,因此在牧场中应改良排水渠道,消灭中间寄主锥实螺,禁止饮食生水、生菜,可使人免受感染。肝片吸虫感染,临床使用吡喹酮、硫双二氯酚(bithionol)治疗。
对易感牲畜的防治如下:
1.定期驱虫
  驱虫不仅是治疗病畜,也是积极的预防措施。因本病常发生于10月至第二年5月份,所以秋春两次驱虫是预防此病的必要环节。第一次秋末冬初驱虫,可杀死畜体内当年感染的幼虫和成虫;第二次春季驱虫,可杀死畜体内由越冬囊蚴感染的成虫,并保证当年新螺不能大量感染毛蜘.
2.粪便处理
  把平时和驱虫时排出的粪便收集起来,堆积发酵,杀死虫卵。
3.消灭中间宿主
  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和草地改良,填平无用的低洼水潭,使椎实螺无法孽生。饲养鸭子也 可减少椎实螺的数量。还可结合施肥灭螺,如每亩稻田,保持一寸水深,施用20%的氨水 20千克,或每亩用4一5千克茶籽饼配成0.2%溶液喷洒,均可收到灭螺的效果。
4.保护水源
  注意保护水源,防止在低洼草地放牧和饮水,尽量减少山羊在放牧中吞食片形吸虫囊蚴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