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国图志》

 海阔天空zwx 2017-02-03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军队60多万,日军只有20多万,结果却令人大惊失色,清朝惨败而归,最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一步加深。为什么当时清朝以三倍于敌的兵力,还是打输了呢?这里出了清朝统治者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一本书,一本中国人写的书。

《海国图志》是编写的一本著作,魏源是清朝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跟林则徐一样,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大清国节节失利,魏源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义愤填膺之下,他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担任幕僚,于1842年写成了《海国图志》,一共50卷。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后来魏源又增加了内容,补充到60卷,系统的介绍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还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火轮船,地雷等等,更包括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等等,内容之丰富,超越之前所有书。

《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清朝当时孤陋寡闻的状况,将世界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但由于清朝统治者担心人民了解外国越多,越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一些守旧派认为这是“媚外”的妖书,内容全是对蛮夷的夸大,纯属胡扯,所以《海国图志》只卖出2000多册,就无人问津了。

1851年,日本海关在对一搜中国商船进行检查时,无意间发现了《海国图志》,稍微翻开两页就断定这是一本旷世巨作,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理论,并教人如何抵御外地侵略,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历史的必要性。

日本人得到《海国图志》后如获至宝,很快就在岛国传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大久保利通都日夜拜读,日本全国人民都在看,连贫困的日本农民都争抢买来看,这本书从1851年传入日本,直到1859年时,价格已涨了近五倍,但仍旧销量巨大。

日本后明治维新后开始崛起,很大程度上受到《海国图志》的启发,日本人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西方各国的真实状况,《海国图志》里说火炮比长枪强,于是日本采购了大量火炮,书中还说发展海军比步兵终于,可以御敌于千里之外,与人日本又照着书中所说,大力发展海军,日军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魏源呕心沥血创作的《海国图志》,却给日本人做了嫁衣,让他们崛起后反而过来攻打中国,魏源要是地下有知,估计也后悔写出这本书来,这只能怪清朝思想太过落后,没有对这本书足够重视,不得不说是一种时代的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