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争鸣,其实谁都没赢!

 real寿元调养 2017-02-04

孔子之后,墨家便对儒家发难。

墨家曾是与儒家齐头并进的高超学派,《吕氏春秋》记载,儒家与墨家“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

但几乎是在墨子死后,墨家便迅速消失匿迹,相比儒家后世的兴旺发达,墨家的衰败简直异乎寻常。甚至到了汉时司马迁著《史记》,只给了墨子寥寥二十四个字。

这么一看,儒家好像是赢了。百家争鸣,其实谁都没赢!

但要注意的是,当时墨家对儒家的公开诘难,犀利,猛烈,有理有据,逻辑缜密。墨家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

《墨子-非儒》篇,将孔子和他的学说批了个体无完肤。亲疏、尊卑是有区别的?虚假!礼乐、祭祀是社会必需的道德?骗子!孔子所作所为,心术不正,残暴!

《非儒》一篇,对孔子颇有诋毁,所述孔子之事也多有不实之处,此处不赘。儒家学说固然有其闪光之处,墨家之法却也并非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对天下大乱,孔子的看法是“礼坏乐崩”,提出的办法是“仁爱”;墨子的看法是“起不相爱”,提出的办法是“兼爱”。

这便是儒家能被后世诸朝所采纳的原因:儒家思想更符合人性且操作性强。所谓仁爱,无非是君爱臣,父爱子。孔子的爱,是纵向的,下层建筑忠于上层,上层建筑礼爱下层。如果上层不爱下层怎么办?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而墨家的“兼爱”不仅稍显横向且操作性极差。墨子的爱,是无差别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人人平等,四海一家。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人人平等之后却又怎么治国呢?墨子说,要尚同。人民“尚同乎乡长”,乡长“尚同乎国君”,国君“尚同乎天子”。

这也是儒墨两家的有趣之处:儒家主张恢复统治阶级的特权,却最终走向了民主;墨家主张人人平等兴天下之利,却不巧走向了独裁。孟子甚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也是儒家能在后世赢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但是,与儒家同样影响深远的道家却没输。道家思想在中华大地传播了几千年,甚至到了汉朝,还有了道教。

说到道家,首先要说杨朱。

作为先秦道家哲学先行者,杨朱留下来的事迹却不多,最著名的,当属他的“一毛不拔”。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如是说。

这是一个很让人难以接受的论断:只需要拔一根毫毛,便能利于天下,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却如此小气,偏偏不去做?

其实,这便是道家对于天下大乱的解决办法: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消极无为,是道家的重要思想。儒家、墨家,对于天下大乱,都想要做些什么。而道家,主张什么都不做。越做越糟糕,越做越坏事。最好的社会,是不需要人来拯救的;最好的领导,恰恰应该是民众不知道有人在领导。所谓“太上,不知有之”。

治大国如烹小鲜,便是这个道理。反对折腾,大家管好自己,天下自然大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消极治国,寡欲,愚民,反智。这是道家的办法。

与墨家一样,道家也批儒家。

《庄子-外物》编了一个故事,说两个儒家子弟去盗墓。天快亮了,望风的问盗墓的:东方作矣,事之何若?盗墓的答:未解裙襦,口中有珠。道家以这个小故事,来批驳儒家的所谓仁义,不仅虚伪,而且可笑。

老子也反对仁义。他说:大道废,有仁义。社会出了问题,仁义啥啥的也就出来了。而一个“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的社会,是不需要仁义道德的。“无为而无不为”,当是一个社会的最好形态。

这恐怕也是道家没有被后世政权所接受的原因:要真是什么都不做,政府税收从何而来?抵御外敌去哪找军队?道家的最理想社会,恐怕是个乌托邦,现实中不太可能存在。

因此,虽然汉朝政府初期施行了道家“无为而治”的国家治理办法,却也不得不在武帝时拨乱反正,将儒学立为国家独尊的学术思想。

但,虽然道家的办法没有被政权长期实践操作,其思想却是深得人心,统治者与老百姓都喜欢,老少咸宜。可见道家思想之魅力。老子讲权谋,“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也讲兵法,“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至于庄子,则更得文人墨客们喜欢。庄周梦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简直脍炙人口。这样有魅力的思想,怎能不受人喜爱?

接下来要说法家。百家争鸣,其实谁都没赢!

儒家代表了文士,墨家代表了侠士,道家代表了隐士。而法家,则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的根本办法。

只不过,像秦皇那样大张旗鼓的尊崇法家,恐怕是不行的。

法家思想,只能是隐晦的,阴暗的,不能放到明面上的手段。法家,是最现实主义的思想。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家思想都被人们讨厌。

“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

这套学术思维,老百姓讨厌,当官的也讨厌。唯一对其喜爱有加的,便是君王皇帝了。

韩非子对此毫不讳言,他明确表示自己的主张是“帝王之璞”,他的著作,也通篇都在为帝王出谋划策。在韩非子的眼里,儒生、侠士、纵横家、食客、工商业者,都是社会危害社会的人,应当统统予以消灭。一个国家真正需要的只有两种人,农民和战士。

农民为国家创造粮食,士兵为国家打仗护国。

法家,是谋士的思想。法家只为君主服务,不考虑理想,只关注现实。

儒家讲求德治,礼治,但在法家看来,这些靠不住。管理国家,只能靠严刑峻法,来恐吓,恫吓,使人不敢作恶,不能作恶。由此,则天下太平。

法家思想显然并不如儒家来的深远,广阔,深入人心。但法家也没输,它的思想被后世诸多君王所采用,兼取儒法,杂用王霸。

至此,先秦诸子之间的思想碰撞交锋,便说完了。其他纵横家、阴阳家、名家、杂家等,因影响较小,不予置评。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诸多思想中,最大的赢家是儒家,输的最惨的是墨家。

但,真是这样吗?

我看未必!

思想之间的对殴,怎么可能分出胜负?又如何确定赢家?

你说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但法家思想同样被统治者杂用,道家思想也同样深入人心。你说墨家输的最惨,但古来侠士无不具有墨家“兼爱非攻”的天下大义。

依我看,谁也没赢,谁也没输。争论输赢,没有意义。

真正的赢家,只有士人。

百家争鸣,其实谁都没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