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体育场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中国国际体育投融资报告(2017)》|春节专栏

 Darkkiller23 2017-02-04



一、 数量规模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截止2013年12月底,共有体育场地 1,694,607个,体育场地面积1,991,996,957平方米,人均面积1.46平方米。其中,室内场地169,113个,建筑面积259,156,182平方米,人均面积0.19平方米。其中用于满足高水平比赛的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1000多个。


二、 市场规模


(一)产业概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公布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被纳入了体育产业11个大类中,涉及体育场馆、其他体育场地服务,以及室内、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4个小类,都被统计在体育产业范围。


(二)体育场馆产业规模

根据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产业统计数据,2014年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增加值69.48亿元,占比1.72%,从业人员2.47万人,较往年有所增长;体育场馆设施建设136.82亿元,占比3.39%从业人员5.38万人,较往年有所下降,原因与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减速速度放缓有关。


表5: 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

类别

增加值

(亿元)


增加值

同比增长

合 计

4040.98


11.30%

体育场馆管理活动

69.48


14.06%

体育场馆建筑

136.82


-14.46%

三、 发展现状


(一)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难度大

目前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多为政府投资建设,主要用于满足城市体育事业发展基础配套,存在着重公益、重竞赛功能、忽视配套服务和赛后运营等问题,使运营难度加大。如雅典奥运会闭幕后,场馆使用率低、维护不利导致设施受损等问题凸现,政府每年需投入近亿欧元的维护费用。


(二)运营模式以事业单位模式为主,逐步向公司化转变

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主要有事业单位、国资公司与专业机构运营这几种模式,但目前仍以事业单位模式为主,有抽样调查显示60%多的场馆采用该模式,仅有少部分是公司化运营模式。事业单位模式是由体育局下属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由政府财政进行全额或差额拨款,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这种模式限制了经营人员的积极性,缺乏激励机制;国资公司模式是由国资公司针对具体的体育设施成立专门的管理公司,运营管理纳入国资管理体制,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专业机构模式采取的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实行契约式管理,政府仅作为资产所有者行使监管权力,场馆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交由专业机构负责。


(三)运营内容以场地出租为主,范围与开发力度逐步加大

体育场馆以简单的场地出租和传统的健身项目开放为主要经营内容,逐步挖掘场馆的自身功能,实现了场馆与票务、广告、商业、商务、文化、旅游、互联网等融合,增强了体育场馆活力。


(四)一线大城市运营效果显著,二三线城市运营困难

体育场馆设施的运营与城市经济、人口、体育文化市场状况等因素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场馆使用率较高,运营状况良好。但众多二三线城市,体育场馆使用率较低,多闲置,运营比较困难。 

    

(五)存在一些问题

 诸如:体育场馆过规划设计多考虑竞赛训练功能,功能单一,缺乏造血能力;大部分体育场馆为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体制机制滞后,缺乏激励考核制度,限制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我国体育市场不够成熟,职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场馆缺少优质的体育与文化资源,使用率降低,品牌与人气难以提升;缺乏运营管理人才。


四、 发展模式现状


体育场馆是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特殊性,国内大部分体育场馆、特别是大中型体育场馆仍以政府性投入和运营为主导,近些年来,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资源的开放,社会力量逐步参与到投融建设和运营中来,呈现出了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趋势。


表6:体育场馆主要运行模式

分类

运行模式

市场单位

备注

场馆规划设计

1、政府主导规划设计,设计招标;

2、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运营单位前期介入;

3、聘请咨询顾问

中奥广场

华体集团

悉地国际

哈工大设计院

北京设计院

政府主导

企业参与

场馆投融资

1、BT、BOT等模式

2、PPP模式

中奥广场

华体集团

中国建筑

中铁集团

缺少投资基金等机构参与

场馆建设

1、 政府建设管理

2、 代建管理


政府建设、移交为主

场馆运营

1、 事业单位模式(60%以上)

2、 委托运营模式(不足10%)

3、 合作运营模式

4、 政府行为企业化公司化模式

中奥广场

华体集团

佳兆业

珠江集团

企业化、市场化是趋势,新建场馆难以新设事业单位

 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大部分场馆建设之初采用了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并在赛后进行了企业化运营,最大化体育场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表7:北京奥运会主要场馆运行模式

项目

运行模式

备注

鸟巢

联合体,PPP模式

北京市政府、中信联合体

收回产权,北京市国资公司运营

水立方

捐赠

北京市国资公司运营

国家体育馆

BOT模式,捆绑奥运村开发

收回产权,北京演艺集团运营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

BOO模式,捆绑商业用地开发

项目转让,华熙集团运营

 

(五)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46平方米,室内场馆人均仅0.19平方米。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5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将达到2平方米。预计未来需要建设将近8亿平方米体育场地,其中室内场地面积约增加1.1亿平方米。

 

图2:体育场地未来规模

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未来主要增加满足高水平比赛训练的中型体育场馆和满足大众健身的小型场馆。中型场馆将以区县级城市为主,成为主要的需求者;小型场馆包括各类综合性、羽毛球馆、篮球馆、游泳馆等设施,将会分布于城市社区。


从产业规模来看,不管是体育场馆管理服务,还是场馆设施建设,未来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增长较大,每年将保持不低于10%的增长速度,涵盖依托场馆举办的赛事活动等各有关产业,未来年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规模,在体育产业中占比达到10%。


体育BANK祝您春节快乐

( END )

本文摘自中国第一本《中国国际体育投融资报告(2017)》中场馆产业分析一章的部分内容,全套近100万字,目前正在热销,如有需求请加微信13520180908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