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瞭望图闻丨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开展

 占顾 2017-02-04


◆ “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10月25日在故宫开幕,结展时间是2017年2月26日

◆ 首次公开了2014年以来景德镇御窑遗址和故宫博物院内考古出土的最新成果,使人们透过考古发现的瓷器窥见到明清御窑的管理制度

 明清御窑瓷器从生产到使用,直至废弃的整个过程,始终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下


  “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10月25日在故宫斋宫开幕,并将于2017年2月26日结束,由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展览首次公开了2014年以来景德镇御窑遗址和故宫博物院内考古出土的最新成果,使人们透过考古发现的瓷器窥见到明清御窑的管理制度。




明清景德镇御窑瓷器的制作,必须遵照北京皇宫的意图,按照皇宫提供的“官样”来生产。可以说,皇帝借助“官样”,使生产者准确了解自己的意图,从而达成对御窑瓷器的控制。


  制作过程中,御窑的瓷器会被打上皇帝的印记——以皇帝的年号作为瓷器上的款识,如下图即在瓷器外底署“大清宣统年制”。可以说署年号是皇帝有意为之的结果,是否署款、署什么款,都由皇帝决定。


记者刘苗苗/摄


相关研究表明,雍正时瓷器款识由楷体变为篆体,乾隆时使用篆体款识的新官样,均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进行的。


  烧造好的瓷器出窑后,会经过非常严格的拣选,最后分成合格品和落选品。无论哪一种,其使用方式和处理方式,都体现着皇帝的意图。


谁能享用御窑瓷器?

  

对于合格品,谁来享用,如何分配,使用中破损后如何处理等,都有严格规定。根据文献记载,只有以皇帝为代表的皇室人员才有资格使用御窑瓷器,宫廷之外,若没有皇帝的许可,任何人拥有或使用御用瓷器均属违法。



记者刘苗苗 摄


  而且即使是皇室成员,对御用瓷器的使用也有严格的釉色和数量区别。《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对此有详细规定。


其中黄色是区别等级最为重要的釉色。皇太后、皇后使用里外黄釉瓷器;皇贵妃使用白里黄釉瓷器,贵妃、妃使用黄地绿龙瓷器;嫔使用蓝地黄龙瓷器;贵人使用绿地紫龙瓷器;常在使用五彩红龙瓷器;级别最低的答应没有专属其等级的瓷器釉色。


记者刘苗苗/摄


除了明确有等级限制的黄釉及龙纹瓷器之外,后宫人员均能分得数量不等的“各色瓷器”。等级越低,分配的瓷器数量越少。


记者刘苗苗/摄


  比如,瞭望记者从展出的《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卷三《铺宫》中看到,黄瓷盘、黄瓷碟、黄瓷碗、黄瓷钟是皇太后和皇后的专属,且皇太后的黄瓷盘数量是250,比皇后多50,皇太后的黄瓷碟是45,比皇后的多5个。而白里黄瓷的盘、碟、碗、钟则属于皇贵妃的专属。黄地绿龙瓷的盘、碟、碗、钟属贵妃和妃使用。


使用中破损的瓷片怎么处理?


如何处理使用中破损的磁片?近年在故宫博物院内的考古发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答案,即集中深埋在紫禁城里。


▲故宫出土的瓷片(记者刘苗苗/摄)


  2014年故宫考古研究所在故宫博物院南大库区域发现一个瓷片埋藏坑,坑形状规整,坑内堆积单纯,除少量渣土外,几乎均为瓷片。出土瓷片的年代从明洪武一直到清光绪时期。根据底层关系,出土遗物等判断,该坑为清末处理宫中破损御用瓷器的埋藏坑。


  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1924年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时,在多处宫殿区域发现成箱的破损瓷器和瓷片。可见,对破损瓷器、瓷片有意收集和装箱收贮,是清代宫廷处理破损瓷器的管理方式。结合南大库瓷片埋藏坑的考古发现可知,部分收贮的瓷片,最后于宫中挖坑掩埋。


落选品怎么处理?


  至于落选品,既包括生产时出现的塌底、流釉、窑裂等残品,也包括釉色不均匀,器形不端正,发色不纯正,或纹饰错误的次器,也还包括并无质量问题,仅仅是因为超出定量之外的。


▲御窑瓷器落选的原因。(记者刘苗苗/摄)


  下图为本次展出的永乐甜白釉瓷砖。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永乐甜白釉瓷砖,这种砖和南京大报恩寺旧址出土的白瓷砖完全相同,应是为大报恩寺塔烧制的备用品。该类白瓷砖不属于次品,但也被落选了,究其原因,可能与明代御器厂烧造瓷器没有预算和决算有关。官员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为完成烧造任务,往往增加烧造量。而多烧的质量完好的御用瓷器不能流向民间,由此产生了这些质量精美的落选品。


▲记者刘苗苗/摄


根据规定,这些落选品都会被处理,具体的处理方式因时代变化而有所不同:

  • 洪武到宣德时期是将器物打碎后集中埋掉;

  • 正统到弘治时期是打碎后随窑业垃圾倾倒而不再掩埋;

  • 嘉靖以后到雍正六年(1728)是将其存在窑厂的库房内;

  • 雍正七年(1729)至乾隆八年(1743),落选品随大运瓷器一起运到北京,或变卖或赐人;

  • 乾隆八年以后,除黄釉瓷器和礼祭器外,其他类别的落选品均直接在景德镇变卖。


  综上,不难看出,御窑瓷器从生产到使用,直至废弃的整个过程,始终都在皇帝的掌控之下。瓷器是皇帝的,瓷片也是皇帝的,而瓷片坑同样属于皇帝。



  正如展览前言所述:明清御窑瓷器从生产意图的产生到生产命令的发出,从生产始端、再到使用末端,形成了一种封闭性的小循环模式。这种模式在表象上体现了御用瓷器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但从本质上观察,该模式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出了由官样、生产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等所共同组成的御用瓷器生产体系。而这种相对完善的生产体系,正是使瓷器的御用性得以凸显的根本原因。从宏观角度来说,这种模式反映了明清时期皇权专制的历史。


编辑/唐朵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