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行(下):交易的三个逻辑

 zhoubaifeng 2017-02-04


我们都听过《卖油翁》的故事。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如果我们仔细辨析一下,就可能发现,这个故事是残缺的,它只是强调了“熟练化”这一个环节,而对前后的环节置若罔闻,但毫无疑问,前后的环节也是同样重要的。

我们今天的节目,恰好在第一部分讨论之前的环节;在第二部分讨论之后的环节,希望可以补充相应的逻辑内容。

之前的环节,其实比较好理解,你“熟练化”,是熟练什么呢?

一定是某一种技法。

比如,你找到了某一个角度和力度,以此组合发力,恰好能把油分毫不差地倾注至葫芦内,然后,你才有必要通过训练使自己熟练它。

在此之前,我们做“熟练化”的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否则,你只是熟练地把油洒在葫芦上而已。

“无他,但手熟尔”这句话,只强调了熟练,而忽略了技法,所以我说,“之前的环节”被忽视了。

那么,熟练之后的环节是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技法的进化。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提到,为了彻底地解决包括执行在内的所有交易问题,我们要重建一整套有效的交易模式,并以此取代原有的模式。这样,我们就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一:我们如何设计一套交易模式;二:我们如何做,才能使这套模式顺利地取代原有的模式。

我们首先来聊第一个话题。

当然,因为我们现在是在做读书节目,而不是股票技术类节目,所以,我们这里不涉及具体的方法,而是聊一个大的框架,大家如果对具体的方法感兴趣,可以去看我们的股票技术类节目。

所谓大框架,就是构造模式的模式,交易模式是回答“交易如何做”的问题;大框架是回答“交易模式如何设计”的问题。如同交易模式设计好了,做交易会比较方便一样;模式设计的模式理解透彻了,设计模式也会比较方便。

一个框架,如果说宽泛,可以宽泛到极大的程度。比如我们之前说目的、策略、执行、反馈、优化、风险评估的六部曲,就是极大的框架,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套用。

当然,这期节目我们不聊那么大,就针对交易系统的设计。此时,框架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们注意到交易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它首先表现为一个买卖流程,也同时包括其它与之搭配的部分。如果简单一些,最主要的部分有四个,分别是标的,也就是做什么;进出条件,也就是怎么做;级别,也就是玩多大的;资金管理,也就是买卖多少钱的。


这些内容可以再做细分,比如进出条件可以细分为进场、持单过程中的仓单处理和出场;甚至这些细分的内容还可以再做细分,比如,在趋势交易的条件里,进场可以细分为趋势判定、机会判定、进场点判定和筛选条件四个部分。

当然,其它的条件也是可以再做细分的,比如在资金管理上,我们既需要考虑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最大仓位应该是怎样的;也需要考虑在某一笔具体的交易上,单笔仓位应该是多大;在可以盈利之后,需要考虑怎么做加减仓、怎么做复利,以增加收益;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不利的局面,尤其是一旦出了大亏怎么办。

这种“整体可以分为局部,局部可以分为部件,部件可以分为组件”的细分,倒过来就是,“组件可以组合为部件,部件可以组合为局部,局部可以组合为整体”,所以,一个大的交易模式,就是由一个一个小的组件构成的。

这种构造方式,绝不仅限于交易模式,它甚至随处可见。

比如汽车,自上而下地看,汽车可以分为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又都可以再做细分,比如,底盘可以分为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四个部分;自下而上地看,这些组件一步一步组合,最终构成了汽车。

如果我们这么理解交易模式,那模式的设计就简单了,首先做出一个结构图,我这个模式需要哪些哪些部分,此时,一定要细化到组件,也就是每一个可以细分的部件,都细分到底;然后,为每一个组件设定具体的条件,比如趋势判断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最后再把这些组件组装到一起。

一个完整的交易模式,就这样出来了。

如果大家组装过家具、乐高玩具或者中国地图,你会很熟悉这个过程。

这种设计的思维自然而然要求我们,一定要同时处理好三个问题:一:照顾到各个组成部分,不能只关心其中的一个问题;二:优化各个组成部分,尽量做得更好一些;三: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搭配性。

这三个问题中,一、三两个问题是我们经常忽略的,我们特别地谈一下。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

我们往往过多地关注某一些,甚至某一个问题,而不能面面俱到。

比如说,很多人非常关注选股问题,以为选出牛股,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比如说,有些人为了强调技术分析是没有意义的,过分强调资金管理或执行,等等,想一想这些日常的表现,我们就能知道,我们有多么偏颇。

为什么我们不能忽视任何的环节呢?

因为,我们忽视了,不代表它不存在。

我们可以假想一个数学题:交易一共有N个步骤,某个打分系统会给我们在每个步骤上的能力打分,这些分数的乘积就是我们最终可期望的交易成绩。那么,一旦我们忽略了某个环节,就有可能导致,我们在这里的得分是0,此时,恐怖的事情就出现了:无论我们在其它环节做得多好,我们最终可期望的交易成绩都是0

也就是说,我们做的所有的工作,我们自认为的所有的进步,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一定要面面俱到。

我们再来聊聊第三个问题,就是各环节的搭配性。其实,条件之间的搭配性是天然的,只是我们有时候意识不到。

比如,做短线或超短线。

这意味着我们希望在一两周之内赚到可观的利润,此时,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标的选择上,要找强势股操作,因为,弱势股在一两周里的涨幅不值得参与,同时,也意味着在进出场环节上,我们要更多地做一些主动的操作,快进快出,避免进场位太高、被套或者大幅度的盈利回吐。

但是,有太多人拿着弱势股反复折腾,也太多人操作风格粘粘糊糊,不敢进、不舍得出,最终导致短线做成长线,所谓“炒股炒成股东,泡妞泡成老公”。

这当然会导致亏损,这种亏损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搭配性,导致自己的交易追求和交易设定不一致。

所以,我们在设计交易模式时,一定要注意问自己,我想赚什么钱,我要把握什么样的行情,在标的选择、进出条件、级别和资金管理上要做怎样的处理,各个环节要如何搭配,我怎么才能实现我的目的。

只有这样追问,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设计出可靠的模式。

我们需要细致研究、反复追问的四个部件中,进出条件类似汽车的发动机,是核心部件,其它条件都是围绕进出条件工作的,所以,我们特别聊一下这个部分。

进出条件,就是交易的流程,我们知道,它可以简单划分为进场、持单和出场三个部分,这种划分方式是把流程分段,我们转换一下分类的角度,从交易处理方式的角度,可以分为自主交易和系统交易。

所谓自主交易,就是每一次都根据当下的市场行情做当下的判断,然后根据我们的判断制订交易计划,最后执行我们的交易计划,也就是“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

所谓系统交易,就是每一次都按照固定的交易系统做交易,没有任何的主观判断,因此,它是完全模式化的,也是可以实现完全的自动化的。

但无论我们怎么做交易,我们都必须依托一套认知体系,也就是我们对市场的认识。

比如说,比如根据我们的技术体系,市场可以分为牛市和熊市,我们只在牛市做股票;牛市可以区分为波段上涨和波段回调,我们在波段回调的非背离段观望、背离段买进;在波段上涨的非背离段持有、背离段卖出。

所以,无论我们是做自主交易,还是设计交易系统,我们都需要遵循下图的体系,只是在具体的判定条件上,可以有自己的设定。比如,不同的人可以各自定义自己的牛熊市判断条件。


所以,进出条件的设计,大致遵循这样的框架:


这样的框架基本也决定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它会是活的、充斥着市场认知框架与具体操作的不断地互动的:我们根据我们对市场认知体系做具体的交易,或者设计交易系统;在做具体工作时出现了新情况,或者发现了新问题,就需要市场认知体系对此做出回答,一旦现有的知识回答不了,就需要调整或提升我们对市场的认知;而一旦我们的市场认知体系得到提升,我们的交易能力,或者交易系统的水平,也必然随之提升,进而会发现更高水平的新情况或新问题,再次推动市场认知体系的进步。

这是一个完全良性的互动。

当然,在我们这里的讨论里,自主交易和系统交易,我们是平等对待的,这也是我们一贯的处事方式,我们当然有我们自己的方式方法,但我们绝不会盲目认为,只要跟我们一样才是对的,比如,我个人是非常稳健的交易风格,但我不认为只有稳健才是对的。

所以,尽管我们是做系统交易,我们也一再建议大家做系统交易,但我们并不否认自主交易的价值。

那么,我们为什么建议大家做系统交易呢?

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执行:系统交易是模式化的、可以实现自动化,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通过训练,使之成为一种交易直觉,让大脑自动去执行。这是彻底解决执行问题的最有效方案。

好了,我们开始聊执行了,模式设计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觉得在模式设计方面还有意犹未尽的地方,可以去看我们的股票技术类节目。

执行问题,在这里,本质上就是用我们设计的模式取代原有的不靠谱的模式。怎么实现这个取代呢?

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既然交易系统是完全确定的,就通过大量的重复,让我们的大脑习惯它、熟练它,使我们执行交易系统变成一种直觉,就如同系鞋带、开车、弹钢琴、投篮一样,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一样。

当然,我们强调的重复,肯定不是反复据此做实盘,而是做复盘。

做复盘有多种用途,比如可以检验方法;在检验上,仅仅做复盘是不够的,还要做模拟和小资金实盘检验,这些我们就不展开了。在本文的主题内,我们想强调的是,在复盘中,一:我们会熟练、熟练、更熟练;二:我们会通过长期的交易状况建立起对方法的信心,而随着我们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信心,我们自然而然能够接受和执行好这个系统。

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复盘的过程。

首先,复盘特别枯燥,也特别累;其次,任何方法都会经历持续的亏损期,复盘的时候经历这些时期,会非常难受,甚至会有恶心、想吐的生理反应,所以,很多人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复盘的工作。

比如,写智能交易系统好了,让电脑复盘,又快又准确。

嗨,你这么一想,可就落入大脑的圈套喽。

我们反复强调,调整行为模式的过程会让大脑很痛苦,因为它会丧失安全感,所以,它会千方百计地阻挠你的调整,告诉你说,你看,现在的方式不行,咱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来吧。

如果你真的就此认输,那你前面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比如智能系统这个事情。

我当然认为,无论写指标帮助复盘,还是通过智能系统得到大量准确的数据,肯定都是有意义的,但它的意义主要在于检验方法和方便实盘操作,在执行上,基本没有意义。

原因在于:一:数据以及数据分析,这是理性,这不是大脑所能自然接受的,如果一看数据,哦,系统不错,我按照它做,然后我们就能按照系统做,那么,我们根本就不会有执行问题,也不需要反复讨论这个话题了;二:我们上一期节目也说了,让电脑执行系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问题;三: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在复盘时,面对亏损都这么难受,都无法坚持,你怎么能指望我们轻松面对实盘?

所以,复盘的工作,无论多难、多么难以坚持,我们都必须坚持下来。

如果你说,我就是坚持不下来,那也没有问题,你可以考虑自己不做交易的执行了,比如,可以在团队中专门做策略设计或者其它的工作,毕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当然,如果你坚持做,因为人的大脑的可塑性,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你知道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大家知道,在这一段,我们要聊技法的进化了。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聊这个问题。

其实,单纯聊执行的话,在“熟练化、直觉化”之后就可以结束了,到这里,我们已经实现了卖油翁的境界了,一伸手,就是那个准确的角度和力度,不会有一滴油洒出来,还要求什么呢?

但如果我们真的就此结束,很容易就带来一个疑问:你按照固定的系统做,你的每一笔交易都严格符合系统,这是不是太死板啊;这种死板的交易,是不是不适合灵活多变的市场啊,交易是不是应该有艺术化的成分啊?

这个疑问,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

因为,如果这个问题我们解答不了,大家存有这种疑惑,即便你能设计出好的交易系统,也很难做好交易,因为你对系统交易本身没有信心,交易顺利还好,一旦出现亏损,你的第一选择肯定是放弃自己的交易系统。

所以,让我们仔细地审视一下,系统交易死板吗?

如果从一笔一笔具体的交易看,确实很死板,因为我们在执行上要求严格执行系统,不得有任何主观成分;但如果是从交易者进步的角度看,系统交易不仅仅不死板,反而具有真正的灵活性。

又是一个令人诧异的结论,对吧?

我们慢慢说。

我们需要首先做定义,什么是真正的灵活。

每一笔交易都灵活应对,是真正的灵活吗?

有可能恰恰相反,它不仅仅与灵活无关,反而会带来混乱。因为市场本身就是有随机性的,单笔交易的结果本来就是不确定的,你再往这个随机性上累加随机,结果只会更加不确定。

很多人说无招胜有招,我们开个玩笑,帕奎奥或邹市明在训练场上想的肯定不是无招胜有招,而是抛洒汗水,努力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尽量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对应地,我们可以说,真正的灵活就是,你自己是不断进步的,交易能力、盈利水平是不断提升的,所以,无论在多么困难的市场环境下,都会有自己的盈利空间,都有资金复利增长的可能。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与灵活应变的交易相比,系统交易更能促进交易者的进步吗?

我们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一:在设计方法时,系统交易的思路更容易推动进步。

因为设计交易系统要求条件的精准性和完全量化,你不能给一个简单的框架就可以,所以,很容易就帮助我们发现很多细节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取得了进步。

但对于灵活应变的交易来说,交易条件往往不那么细致,有一个框架作为参考就可以,所以,很多的问题就被隐藏了,这就难免造成实盘中的困扰。

比如,经典的MACD理论里有一条:第一次零轴上方的MACD金叉,买进价值极大,因为,这是DIF拉升上0轴,且回撤不破零轴带来的,说明市场走出一波大幅度的拉升之后,跟随一个微弱的反弹,大概率地再有拉升。

对于灵活的交易者来说,这样的叙述就够了,但系统交易者据此设计交易系统,然后做复盘,却能发现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大幅拉升,远离零轴的情况,预示着上涨空间被严重透支,是不是可以不做;略微破一点零轴是不是也可以做,如果做,要附加什么条件;熊市中的较大反弹,也能满足这个条件,但我们此时进场,往往做在反弹顶部,要如何避免,等等。

解决了这些问题,系统通过了复盘检验,然后再做实盘操作,显然是更靠谱的;但是,如果看过几例较好的走势,觉得这方法不错,直接就上实盘,那么,在实盘中遭遇问题,进而怀疑方法,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二:在实盘操作的过程中,系统交易更容易推动进步。

当然,在实盘的过程中,重点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实盘,而不是方法的进步,但是我们考虑到,进步需要两个条件:一:发现问题;二:为解决问题提供思想素材,所以,我们在实盘中对盘面的感受,对我们追求进步是有极大的意义的。

这么一说,就有意思了:是灵活的交易对盘面更敏感,更能够发现问题或素材呢,还是系统交易?

答案很可能是系统交易。

出现意外情况,然后我们意识到,并且对此做出反应,这在大脑里由两个脑区控制,一个是前扣带皮层,它是监控意外的;一个是侧前叶皮层,它是做应对决策的。

一般人在面对任务时,是两个脑区同时工作,所以比较乱,效率不高;但如果我们实现了直觉操作,不需要实时做决策了,就会关闭侧前叶皮层,把所有的能量提供给前扣带皮层,所以它会特别活跃,有什么意外,马上就能发现,然后再打开侧前叶皮层做应对,此时,效率就会比较高。

这是心理学家在监控小提琴手的大脑活动时发现的,但我们在其它很多事情上都能发现,比如新手开车会手忙脚乱,但老手基本靠直觉开车,所以能够对意外路况做出更好的反应;玩游戏的情况也是类似的情况。

所以,如果我们做灵活的交易,就可能难以发现意外情况,并对其做处理;但如果是直觉化的系统交易,就会更为敏感,发现更多的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找到更多的素材。

三:在对交易进行总结时,系统交易更容易推动进步。

我们经常有一个误解:每笔交易做完,或者每个交易日结束,我们都要对交易情况进行总结,尤其是反思自己操作的不足。这样做其实是有一点问题的。

我们知道,单笔交易的结果是有随机性的,有些亏损就是正常的,不需要反思什么,但我们在反思的时候,又不可能写上一句正常的随机性的亏损了事,必然要找一些具体的原因。

但是,因为偶然性的因素,我们这次找到的亏损原因,下次可能会带来盈利;或者反过来,以为这次的盈利是某个原因带来的,要反复按照它做,但下一次它却带来了亏损。这时候我们的操作就乱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以至于有很多人说,懂得多了,反倒不会做交易了,所以,懂得多是坏的。荒谬之极!其实,这恰恰是不懂怎么做总结导致的。

真正做总结,应该是做了一段时间之后,针对一段时间的总体情况进行研究,找到真正重复起作用的因素,进而据此优化自己的交易。

如果大家接受这样的观念,那么,我们就能够理解,系统交易在这方面是更占优的,因为,它的交易条件具有一致性,所做的所有交易,都是同种类型的,可以放一起分析;但所谓灵活的交易不同,它的交易两两之间都有条件上的偏差,这自然就增加了分析的难度。

在总结时,我们主要分析什么呢?

因为交易系统是由组件组合而成的,所以,交易出了问题,要么是我们忽略了某些交易环节;要么是交易条件的搭配性不好;要么是交易条件本身的水平太低,不会有其它情况,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盘中反馈的信息,精确地找到问题,并解决它。

而最终我们是否取得了进步,要通过资金曲线进行评估,只要新的系统可以获得更平稳的、更高水平的收益,我们就可以确定,自己是进步了,甚至可以确定,自己进步了多少。

所以,从实盘前、实盘中、实盘后的情况对比,我们可以猜想,系统交易者更容易获得进步,因为,我们能够很好地实现理性和直觉的互动。

首先,我们通过理性设计好交易系统;然后,我们训练为直觉,靠直觉去执行,在直觉执行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材提供给理性,理性就可以根据它们提升交易系统的水平,再度交给直觉去执行。

往复循环,我们的交易能力和盈利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所以,在每一笔具体的交易上,系统交易者是死板的,是严格执行的,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一致性的执行,才能带来一致性的结果;但是,他们绝不会对意外的情况无动于衷,恰恰相反,他们能敏锐地发现这些情况,并据此做出交易系统的迭代进化。

这其实跟人的行为方式很像,我们知道人的行为是模式化,但这绝不等于人的行为是死板,恰恰相反,我们曾经论证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在资本市场上,我们有没有可能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能不能找到自己个性化的定位,并据此获得自己的收益呢?

我永远对此抱有期望,并且希望我们这三期的节目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在节目的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梭罗的名言:“绝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因为我们看到,在资本市场,确实有很多人不断地重复必然会带来亏损的交易模式,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希望我们的节目能够打破这种平静。

——我们未必能够帮助大家最终解决问题,但我们希望我们至少可以促使大家思考这些问题,这是从绝望到希望的起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