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纪录片】永远的木卡姆

 心静如水D 2017-02-04

每周,推荐一部音乐纪录片

Every Week | Documentary


本周安利一部讲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

《世界遗产在中国》第四集《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


2005年,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成功入选第三批世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音乐。其中的“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主要代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新疆古属西域,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木卡姆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新疆南部的大片区域里盆地和绿洲,沿着这些绿洲形成了一条木卡姆音乐带。当我们用红线将这些盆地绿洲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惊奇的发现,这是一条和古代丝绸之路完全吻合的音乐之路。


纪录片的开头词,让人觉得,木卡姆艺人特别像西方文化中的“游吟诗人”:

“我的萨塔尔琴以生命的纽带为弦,

他能慰藉不幸者予以悲怆与凄婉。

我深深投入木卡姆使之萦回于心。

若耽于爱的憧憬既弹奏于伊人尊前。”


木卡姆其苍凉悠远的歌声在长风漫卷的戈壁大漠中回荡。常年穿行于沙漠戈壁和绿洲之间,以传唱木卡姆音乐为生的民间艺人被维吾尔人尊称为木卡姆其。意思是精于弹唱木卡姆的琴师。在维吾尔人看来木卡姆其就是音乐的精灵和化身。他们走到哪里就被音乐和歌声带到哪里,驱走痛苦抚平忧伤播撒欢乐。



纪录片巧妙的将木卡姆的历史与当代木卡姆活动和木卡姆艺人的故事结合,展现出一幅绵延几千年的音乐文化历史画卷:



—— ? 木卡姆的历史 ? ——

一种观点认为,“木卡姆”一次源于古龟兹[qiū cí]语,意为“大曲”。也有人认为“木卡姆”为阿拉伯语“玛卡姆”的音转,有“声音”之意。

木卡姆与我国古代西域的龟兹乐舞有明显的渊源关系。【龟兹国是当时西域政治、宗教的中心和军事重镇。龟兹乐舞曾对我国中原和亚洲、非洲广大地区的音乐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曾写“龟兹伎乐,特善诸国”,隋朝有名的“开皇乐议”中郑译介绍了南北朝时期来自龟兹的音乐家苏祗婆的调式理论“五旦七调”,并据此发展出了“八十四调”理论】古老的木卡姆(十二木卡姆中的琼拉克曼、哈密木卡姆)保留着散序-歌曲-歌舞曲的组成,从中可窥得唐代大曲中的胡乐大曲的结构。

十二世纪后,木卡姆逐渐取代了大曲的地位。维吾尔木卡姆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但至今依然保留着西域大曲中特有的歌舞乐同台表演的基本形态。


公元十六世纪初,南疆叶尔羌河畔,崛起一个强大的叶尔羌汗国。出身在民间木卡姆艺人家里的阿曼尼莎汗是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她不但能熟练地演奏木卡姆,而且善于吟诗作文。后来她被叶尔羌国王娶进皇宫做了王妃。进宫后阿曼尼莎汗和首席宫廷乐师卡德尔汗对流传于民间的木卡姆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和提高并用文人诗作替换原先的民间歌词。而随着叶尔羌的覆亡,十二木卡姆随着宫廷乐师,流传到了民间。


阿曼尼沙汗雕像

公元1879年,喀什民间艺人艾里姆·赛里姆、莎车民间艺人赛提瓦尔地等人又一次整理加工木卡姆音乐,将民间叙事歌曲达斯坦和民间歌舞音乐麦西热普与原有的木卡姆(琼拉克曼)音乐结合形成了十二木卡姆。从此,十二木卡姆成为维吾尔族木卡姆的代表。

漫漫戈壁 茫茫沙海,木卡姆成为寂寞旅程中,最好的伴侣。

歌声即心声
因为战争 渴望和平
因为贫穷 希望富裕
因为痛苦 向往快乐
因为孤独 座椅呼唤爱情

心胸开阔、诙谐幽默、爱说爱笑、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文化传统。

——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



—— ? 木卡姆的乐器 ? ——


从古至今,维吾尔族的木卡姆乐器,一直保持着手工制作的传统。桑木、杏木、各种动物的骨骼和皮毛成为乐器制作的主要原料。木卡姆使用的各种乐器,有20多种,除打击乐器手鼓、萨巴依外,主要包括弹拨乐器热瓦普、萨塔尔、和弦乐胡西塔尔、艾捷克等。其中的萨塔尔,是一种弹拉两用乐器,在制作工艺上吸收兼顾了唐朝的阮琵琶和古老的突厥乐器库姆孜的长处,成为中西文化相互融和的典范。


萨塔尔

哭也是歌、笑也是歌,生也是歌、死也是歌。维吾尔木卡姆就像一部用音乐和舞蹈铺就的民族史诗,记录着维吾尔人饱经沧桑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生活

——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



—— ? 木卡姆的种类 ? ——

经过数百年的流传演变,沿着绿洲丝绸之路的走向维吾尔木卡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点的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 十二木卡姆 ~

最具代表性的木卡姆

顾名思义,十二木卡姆由十二支套曲组成,每支套曲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琼拉克曼。翻译成汉语就是“大曲”的意思。这是十二木卡姆早期的唯一形式。其中又包括散序、歌曲和歌舞部分。琼拉克曼的旋律典雅华贵,唱腔委婉舒缓,由4-11首歌曲和2-6首器乐间奏曲组成。

第二部分:达斯坦。就是叙事诗,内容多为维吾尔历史故事和民间叙事长诗。由3-5首民间叙事歌去和器乐间奏曲组成。

第三部分:麦西来甫。麦西来甫是“聚会、场所”的意思。原本是萨满巫师祭祀时所跳的舞蹈,如今专指群众性的娱乐聚会。这一部分有2-7首民间歌舞曲调组成。


~哈密木卡姆~

哈密绿洲曾是丝绸之路进入西域的东大门,也是东连河西走廊,北接蒙古高原,南通塔里木盆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哈密木卡姆的表演中,高贵华丽的服饰明显受到汉蒙文化的影响,它伴奏的乐器也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哈密木卡姆的舞蹈,人人手中都拿着一束鲜花,如果跳累了,可以用花作为道具,邀请其他人上场跳舞——这里能看到唐朝时的游戏“花枝令”的影子

哈密木卡姆的乐曲是由一支支来自民间的地方性民歌连接起来的,有些民歌中还填唱了汉语歌词。

哈密木卡姆的结构还保留着教古老的形式,由散序、歌曲、歌舞曲组成。


~吐鲁番木卡姆~

海平面以下一百五十多米的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出了名的大火炉。著名的火焰山就在这里。吐鲁番木卡姆如同哪里火热的气候,乐曲激昂热烈,唱词质朴明快,动作夸张变形。


它的舞蹈纳孜库姆原本重在讽刺生活中那些不公平的现象和事物,如今苦涩和泪水却通过喜悦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出维吾尔人乐观、率真、豁达的天性。

~刀郎木卡姆~

塔里木盆地生长的胡杨林是沙漠里特有的一种树木,因生命力顽强而著称。


塔里木胡杨林

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 真正不朽的是流行于塔里木盆地叶尔羌河畔的刀郎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中最具原生态特色的地方歌舞,这种纯粹依靠本色嗓音,不使用任何技巧的歌唱有一个形象的名称叫“吼喊”。唱即是吼,吼也是唱。


刀郎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每套由散序和四首不同速度和节奏的歌舞曲组成。演奏一套十二木卡姆需要24小时,而演奏一套刀郎木卡姆,只要六七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当歌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吼出来的,那种狂野、那种张力,足以让人感到震撼。

对比十二木卡姆这种受到宫廷文化影响的“雅乐”,刀郎木卡姆是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它几乎没有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


刀郎是“成群而居”的意思,它是叶尔羌沿岸大小绿洲中,维吾尔人的自称。大部分刀郎木卡姆都被冠以“巴亚宛”的称呼,意思是荒漠。刀郎木卡姆,就是荒漠中的音乐。爱情,永远是刀郎木卡姆的主题和最重要的表达。

“情人呐,

你是来把我瞧瞧,

还是来把我灼烧?

莫不是要让熄灭的情火,

又在我心田里熊熊燃烧”


原始和野性融汇在高亢激越的旋律中。没有人这样唱歌,没有人能唱那么高的音而不用任何技巧,然而刀郎人就是这样唱的。从远古唱到现在,从日出唱到日落。

——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


纪录片中所呈现的概念,对于专业学习过中国传统音乐的孩子,并不陌生——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但在看了那么多严谨的定义和学术资料后,再看纪录片,依然觉得新鲜和悸动。对于学习和研究音乐的人,终究还是要亲自来感受这迷人的歌舞,感受它后面的历史和文化。今天的推荐,不妨以纪录片的结尾语作为结束,那是一段又回到了对木卡姆艺人的白描:

……带着所有的痛苦和欢乐,带着所有的喜悦和忧伤,带着所有的失落和希望,木卡姆其徜徉在大漠戈壁,游走于雪山林场。他不知疲倦地走着唱着唱着走着,只为天边那一抹阳光,只为自己生命中永远的木卡姆。


每周,推荐一部音乐纪录片

Every Week | Documentar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