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轮牛市的内驱力是什么?

 真友书屋 2017-02-05

鸡年行情已经开局,没有收出人们所期盼的开门红,这多少让人有些失落,同时也给部分雄心勃勃准备鸡年大干一场的投资者,小小泼了一盆冷水——让人清醒是好事,凡是想在股市赚大钱的,第一个要重视的便是“市场环境”再好的盘感,再高的技术,再敬业的精神,若遇上熊市环境,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

 

那么,这个鸡年股市,是否有走牛的可能,其市场环境究竟会是怎么样的呢?前两天,我已写了“鸡年行情会这样走!”的文章,概括成一句话,就是综合宏观面、政策面、资金面、技术面、人气面、上市公司质地以及外围影响等方面因素,鸡年A股还是让人“乐不起来”。今天,还想跟大家聊聊,A股行情,除了资金推动是牛市不变的标签,还有什么是必备的条件,现在是否具备?

 

这个条件,就是股市的内在驱动力。换句话说,股市需要一个由头来吸引资金进场,否则,外围资金再充裕,对股市不感兴趣,也是白搭这个内驱力,一要够新鲜,二要够强大,二要够持久。A股历史上的两轮大牛市,即2006-2007、2014-2015这两波大行情,都有这样的内驱力,或“由头”。

 

2006-2007年,内驱力是“股改”——这个概念够新鲜,制约了A股十几年的股权分置,终于有了解决办法,是改革新政;够强大,因为每家上市公司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和机会,给出的对价让二级市场投资者普遍受益;够持久,因上市公司众多,股改进程较长,寻宝、淘宝可以持续下去……故,那波牛市,可称为“股改牛”

 

2014-2015年的牛市,内驱力是“定增”——对每一家公布定增的公司来说,基本属于“突发利好”,绝对够新鲜;一般方案出台都会有三五个涨停,利好程度够强大;各家公司陆续重组转型,时间够持久……而所谓的“杠杆牛”、“改革牛”,其实都不准确,真正的动力来自于上市公司的重组转型——两三年来至少有上千家公司实施了定增,那波牛市,是“定增牛”

 

那么,下一轮牛市,会是什么“牛”?从当前环境看,外围资金不够充裕是一方面,同时A股本身也缺乏这样一个内驱力

会是“国企改革”吗?这并不是新的概念,这几年的走势也告诉大家,国企改革带给市场的利好程度相对有限,炒作的持续性也较差,难当“内驱力”重担。

 

会是“业绩驱动”吗?这跟GDP增速一样,A股从来没有因为业绩改善而发动过一波牛市(阶段性行情除外,比如1996年下半年的绩优股行情)。更何况,A股公司经营状况并不让人乐观,真要靠业绩驱动,恐怕也是几年后的事了。

 

会是“养老金驱动”吗?从新鲜度和持续性看,确实还比较符合条件,但从利好程度看,似乎还不够,因为其入市是慢慢推进的,这个过程也不希望股市出现过快过急的上涨,政策面会为其营造足够低、足够长的入市过程。因此,这一因素会有“托底”的作用,要发动一轮牛市,除非养老金已基本完成建仓之后。

 

还有什么能成为内驱力?除了未来新出现的未知因素,现在想得到的,或许只有“周期牛”了。大家还记得否,2007年牛市的后半段,其实是周期股(包括有色、煤炭、钢铁、机械、地产、金融等大蓝筹)接捧疯涨,最终形成了冲顶行情。现在,这批周期类股票,还没有迎来第二个牛市周期——即使在2014-2015年的大行情中,这批股票也只是出现了一波大反弹,并没有真正走牛。

 

随便举个例子,如云南铜业,在2007年的周期顶部,最高97.82元,之后最低跌到6.78元,2015年牛市头部,其最高价仅25.5元,目前仅15.41元——对这类股票来说,2007年之后,第二个牛市周期还没有到来。而周期类股票的周期往往比较长,一旦再次迎来景气周期,涨幅会相当可观。 


当然,现在还看不出这类股票有出现新的景气周期的迹象,但从大方向看,若中国经济在未来数年内有希望筑底回升,周期类行业出现全面的、明显的复苏过程,那么A股的“周期牛”倒是有可能出现的。现在虽还不到时候,也许还需要再等上数年时间,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的,保持关注、保持耐心没毛病

 

以上为个人浅见,仅供参考,欢迎指正,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