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石离不开艺术美:田黄石、鸡血石、翡翠、羊子玉等宝玉石更是观赏石的近亲

 johntong 2017-02-05

赏石离不开艺术美:田黄石、鸡血石、翡翠、羊子玉等宝玉石更是观赏石的近亲

2004-11-30 00:00:00   来源:中国古玩网   评论:0 点击:1138
我国的观赏石文化体制,必须先从统一观赏石鉴评标准做起。所谓统一,就是要把观赏石发展的无序化变为有序化,在继承和发展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变成先进的价值观和艺术观,这是一项逐渐完善,具有新起点、高水准,足以带动赏石文化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系统工程。     制定鉴评规则需要借鉴姊妹艺术的经验。田黄石、鸡血石、翡翠、羊子玉等宝玉石更是观赏石的近亲,它
我国的观赏石文化体制,必须先从统一观赏石鉴评标准做起。所谓统一,就是要把观赏石发展的无序化变为有序化,在继承和发展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变成先进的价值观和艺术观,这是一项逐渐完善,具有新起点、高水准,足以带动赏石文化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系统工程。

    制定鉴评规则需要借鉴姊妹艺术的经验。田黄石、鸡血石、翡翠、羊子玉等宝玉石更是观赏石的近亲,它们中的许多特点,完全可以为观赏石所借鉴。这些宝玉石非常讲究石头的地子。所谓地子,不仅指石头的透明度,还指石头的冻度(如皮冻、鱼脑冻)、纯净度和色彩的稀有程度(如羊脂玉有油性,有一种极好的温润感)。在古玩界有人用“脏、柳、钉、浊、燥、散”来评定一些宝玉石的等级。“脏”是指石头中杂质的含量,一般称作“瑕”,所谓“白璧无瑕”即指此;“柳”谓裂,指石头中细小的“冲”纹;“钉”指石头上的砂眼,是鸡血石上常见的毛病,这两种东西在刻印章时均受不住力;“浊”指光线穿透石头的能力,它在翡翠中叫水头,俗称“水头短,水头差”,均指透光性能不强,一般可用尺来丈量,如光线深入石头二分,即为“二分水头”;“燥”与滋润成反比,石头看上去干巴巴的,枯燥无味,暗然失色,这是缺乏油性的表现;“散”即色散,石头中由氧化铁和氧化锰生成的红、绿色彩分布不匀,看不出内容。以上6个瑕疵占了多数是下品,占了三四个是中品,占一二个为上品,一个没有那就是极品。在我国许多宝玉石都以这种标准来定级。国际上也是一样,如缅甸就将翡翠分为“帝王翡翠”、“商业翡翠”和“普通翡翠”三大类。我国则按“浓、阳、正、和”四大标准进行区别。“浓”要浓得鲜艳,要绿得像雨打芭蕉和漓江春水;“阳”要明亮而不阴晦;“正”要楷范,挑不出任何毛病;“和”要没有浓淡之分。反之,“淡、阴、邪、花”则难入好翠之流。

    目前观赏石按照形色质纹来进行划分也有一些讲究,但单就石质而言,还远远没有宝玉石那样规范和系统。一些玉化程度高的“主打石种”与宝玉石几乎难分伯仲,宝玉石某些鉴评标准经过改造后完全可以借鉴过来使用。

    观赏石鉴评除了科学内容外,还有艺术内容。借鉴雕塑、绘画、书法艺术的某些标准,对制定观赏石鉴评标准同样大有裨益。在古玩界,判断书法作品的艺术标准一般就有下品、普品、妙品、神品之谈。在书法家看来,貌合神离、无力无筋,谓之下品;书体得当、章法合度谓之普品;形断意联、枯湿相宜谓之妙品;形随意转、师法自然谓之神品。在观赏石中是不是只要构成了某种物象,就可以按形色质纹的标准划分?天然物象中还有没有下品、普品、中品和神品之分?如果有,区分这种等级的标准又是什么?人为艺术中有哪些能够借鉴,哪些不能完全借鉴?这些问题在我们制定新的鉴评规则时,都需要组成专家做深入的研究论证。天然艺术不完全等同于人为艺术,它和人为艺术之间有共性,也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就是说,人们从天然物象中发现的美和人为艺术一样,也必须遵循审美的游戏规则,所表现的美的物象,也要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要切合实际,切合艺术章法和规范,否则,所构成的天然物象就会不伦不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