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区分茶叶的寒性、凉性、平性和温性?

 sh_hyl 2017-02-05

很多刚开始喝茶的朋友,常常对自己适合喝什么茶一筹莫展,而在接受推荐时,得知茶叶也有寒性、凉性、平性和温性的区分,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似乎明白了,却又更糊涂了。比如怎样区分茶叶的凉热属性,经常就会弯弯绕绕的让人头大。

如何区分茶叶的寒性、凉性、平性和温性?

1. 关于食物的寒性、凉性、温性、热性

中国人对于养生的讲究,自古以来即盛行不息。甚至对于日常食物,也按照养生理论将其分门别类。食物的寒热“四性理论”,就是古时人们对于食物对正常状态下的人体影响的一种归纳总结。比如苦瓜性寒、绿豆性凉,可清热、泻火;生姜性热、羊肉性温,有散寒、补阳气的作用。

这种归纳总结,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来自于人体的本能体验。因为它是人们一口一口、一次一次地尝出来的,是一种直接的经验总结。简单来说,在合理食用的前提下,如果吃了一种食物以后,身体产生发热、温暖、出汗等一系列属于“热”的反应,则认为其属于热性,相反则是凉性。

如何区分茶叶的寒性、凉性、平性和温性?

当然,这套流传已久的食物“性味”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多来自现代医药科学研究的支持。因为每个人对于“热”“寒”的判断标准都会有所不同,根据人的个体感知来判断一种事物的性质,在现代科学角度看来,是很不严谨的做法。

我们认为,在食物的寒凉温热方面,并没有必要过于讲究。作为正常成年人来说,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即可。而食物的寒热理论,虽然其理论基础较弱,但是由实践得来的结论,应该仍具有部分的参照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种根据自身体验来判断事物的认知方式,有时候其实是很值得推荐的。

2. 如何判断茶叶的寒热属性?

关于茶叶的寒热属性,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茶叶的寒性、凉性、平性和温性,目前虽无科学研究证明,但是一直都有这么个说法,而喝茶的人也会有这方面的体验。关于茶叶性味的说明,最有名的应该是出自陆羽《茶经》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不过,在《茶经》创作的时候,还只有绿茶,所以不能用于判断绿茶之外其他茶类的茶性。

如何区分茶叶的寒性、凉性、平性和温性?

第二,绿、白、黄、青、黑、红六大茶类寒热属性不同。

中国六大茶类的分类,是根据制法与品质的系统性和加工中的内质主要变化,尤其是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而来的,也即通常所说的“发酵程度”。

经过了“发酵”工艺,具有强收敛性和强刺激性的茶多酚类,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等,茶汤颜色随之加深,汤感变得更加醇和滑润,茶性变得温和。

如何区分茶叶的寒性、凉性、平性和温性?

绿茶核心工艺是“杀青”,不发酵茶;水清茶绿,给人清凉爽新之感,本性寒。黄茶的核心工艺是“闷黄”,口感较绿茶醇厚一些;茶性与绿茶很接近。

黑茶的核心工艺是“渥堆”,发酵程度高;茶味醇和,茶性温和。红茶的核心工艺是“发酵”,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很高;花香、蜜香醇厚,味甘性温。

白茶的基本工艺是“萎凋”、“干燥”,新茶属性与功效大多接近绿茶,但在逐年陈放的过程中,茶性也会由寒转凉及至平和。

青茶(乌龙茶)茶性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趋向平和,核心工艺是“做青”和“焙火”。发酵轻的清香型铁观音,茶性更接近于绿茶;发酵适中或较重的则与红茶接近。

如何区分茶叶的寒性、凉性、平性和温性?

3. 茶叶的寒热属性对于饮茶的指导作用

怎样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茶?我们常被建议说:茶性温和的,适于寒冷季节,茶性寒凉的,适于暑热时节;燥热体质的人要喝凉性茶,虚寒体质型应该喝温性茶;春天喝花茶,夏天饮绿茶,秋天泡乌龙,冬天喝红茶;等等。

其实,喝茶不能绝对,也没有这么复杂。判断一款茶是否适合自己,最准确、有效、快速的办法,那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喝下去

如何区分茶叶的寒性、凉性、平性和温性?

喝下去后用自己的身体来感受。就像大家都说“没有最好的茶,只有最适合的茶”,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不能喝的茶,只有没喝过的茶。”没有尝试,所以才不能断定它是否适合自己。尝试了之后,发现喝着身体还蛮舒服的,那它就是最适合当下状态中的你的。

比如冬天寒冷,喝红茶可以帮助暖胃去寒。但对于办公室一族来说,空调、暖气开的温度很高,空气干燥,还会吃很多暖性、辛辣的食物,还有因年末而来的各种压力……都容易导致人体上火,引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冒痘、牙痛等症状。这个时候还每天喝红茶,就会加重上火症状,反而饮用一点性质平和的乌龙茶或清新的绿茶,更舒服一点。再换到夏天,可能又是相反的情况。

如何区分茶叶的寒性、凉性、平性和温性?

以上,即是我们对于茶叶性味的几点说明。现代都市群体,很多人都是亚健康状态,不能完全根据茶叶的寒热属性理论来饮茶,我们更倡导大家多喝多试,选择自己喝着最舒服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茶带给我们的健康和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