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传:19.旷世之作

 科学声音 2021-04-08

上文提到了华莱士给达尔文写过信。那么这个华莱士又是何许人也呢?这个华莱士1823年出生在英国的威尔士。他家里并不太富裕。这与达尔文的家庭是天差地别。但是他与达尔文类似就是小的时候都喜欢抓虫子。毕竟虫子是最容易获得的一种野生动物不是。华莱士小时候就是因为喜欢抓虫子,后来喜欢上了研究生物。他老爹投资失败,家里经济状况堪忧。13岁以后就供不起他读书了。因此华莱士并没有受到过完整的高等教育。你看他的经历你就会发现,这个家伙纯粹是个野路子的自然研究者。

一开始,华莱士也和达尔文一样,去了南美洲。那时候欧洲对生物制品的需求量很大,一批先富起来的人开始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家里放个标本啦,放个矿石啦,那多有品味啊。华莱士就靠制作各种漂亮的标本来挣钱。但是华莱士的南美之行简直是倒霉透了。他深入亚马逊雨林去探险。一开始还有别的探险家作伴儿。后来大家分道扬镳了,他单独一个人继续深入。亚马逊雨林不愧是物种的大宝库。华莱士可以说是满载而归,采集了不少标本。还抓了好几只猴子和鹦鹉。要知道,这些标本可值不少钱呢。华莱士搭乘“海伦号”回航英国,这下可算满载而归了。哪知道,船开到大西洋中间,居然失火了。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最后船也沉了,好在全船的人都获救了,一个都没死。可是动物就顾不上了。华莱士眼睁睁看着猴子和鹦鹉被淹死。他只来得及随手抓了点儿个人财物和少量笔记。其他的全都毁了。华莱士可以说的肝肠寸断,发誓再也不碰这玩意儿了。好家伙,这条命差点儿搭进去!

但是,华莱士最终还是憋不住。一年半以后,他又打了自己的脸。自己又从英国跑出来了。这一回,他没去西边的南美洲,他去了东边的马来亚。1854年,31岁的华莱士开始了另一段旅程,这次是去马来群岛,许多欧洲人当时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片岛屿。那时候根本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出远门都要坐船。华莱士在路上颠簸了6个星期。什么交通工具都用上了。这一个半月对现代人来讲那是相当的难熬。但是对于华莱士来讲,那等于是风驰电掣啊。6个礼拜就能到达马来群岛,那简直是太顺利了。

那个年头,英国人出远门带的东西都很齐全,从家具、衣服到一瓶胡椒,人家全都不落。手里还要拄着个雨伞。华莱士出门就更夸张了,还要带上用于样品采集全套的科学工具,包括捕虫网、盒子、大头针和笼子。当然啦,长枪短枪的不也得预备好几支嘛!那时候英国占领了新加坡,新加坡就成了华莱士的大本营。他在周围的岛屿上到处流窜。我们来看看华莱士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我们也能近距离了解一下这个英国人。

1854年他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他描述了日常的一天:“5点半起床。洗漱,喝咖啡。坐下来整理昨天的昆虫,小心地把它们放好晒干。助理查尔斯负责帮我修理捕虫网,插满针垫,做好今天出行的准备。8点吃早餐。9点出发到森林里去。路上我们要翻过一座陡峭的小山,每次到达时都大汗淋漓。之后我们就在附近漫步探索到下午两三点,通常我们都可以带回五六十只的甲虫,其中一些非常罕见且美丽。洗过澡,换套衣服,又坐下来处理这些昆虫,把它们钉好。查尔斯负责处理苍蝇,臭虫和黄蜂;现在我还不放心让他处理甲虫。4点吃晚餐。然后继续工作到6点。又喝一杯咖啡。阅读。如果捕到很多,我们继续工作到八九点。然后就睡觉。”

华莱士在加里曼丹岛工作了好长时间,加里曼丹岛另外一个名字非常响亮,叫做“婆罗洲”。婆罗洲北部有个地区叫做沙捞越。华莱士就是在此总结出了沙捞越律。因此才有上次我们提到过的论文发表。那么他是怎么会跟达尔文联系上的呢?那是因为达尔文到处收购奇怪的家禽,华莱士恰好就是达尔文的鸡鸭供应商。毕竟华莱士首先要有经济收入。他也经常制作标本,然后卖回欧洲。一来二去,两个人就通过朋友的朋友联系上了。那年头通信的速度很慢很慢。最早他们相互之间的通信,并没有保留下来。华莱士在给别人的信里面提到了过卖过达尔文鸭子。由此我们可以脑补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

  • 达尔文:亲,在吗?有鸡鸭和鸽子卖吗?

  • 华莱士:亲,有的。

  • 达尔文:我买鸭子,包邮吗?

  • 华莱士:没问题啊!鸭子已发货。亲,还有丛林鸡你要不要?

  • 达尔文:鸭子收到以后给你好评。对了,那个沙捞越律你能谈谈吗?

看来这才是重点,达尔文信中暗示,他研究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东西已经20来年了。我意思就是比你早,你在我后边。写的超级慢那是因为身体不好。最后还有不少客气话,比如说点赞啦,看好你啦之类的。莱伊尔和胡克的意思就是让达尔文试探一下这个华莱士到底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最好别跟达尔文竞争。哪知道,这个华莱士那是达尔文的粉丝,你一鼓励他,他反倒来劲了。他的干劲更足了,热情更加高涨。

1858年1月份,在马来群岛乱窜的华莱士就来到了特尔纳特岛。不幸的是,华莱士患了疟疾。疟疾啊,俗称打摆子。这是蚊虫叮咬传染的疾病,华莱士老在深山老林子里面转悠,采集标本,被蚊子叮也难免。打摆子可不好受啊,华莱士一开始是发冷,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没多久又开始发高烧。华莱士烧的迷迷糊糊的,突然之间,华莱士的脑子开窍了。他想起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里面提到过人口增长的极限限制就是疾病、事故、战争、饥荒之类的。一场疟疾折腾的华莱士痛苦不堪,反倒使他有了切身的感受。对于动物也是一样啊,动物也会生病的嘛。动物通常还比人类繁殖得更快,每一年这些作用巨大破坏性的因素会将每种物种的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只有那些能够扛过去的幸运儿才会被留下。一个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适者生存。

等到病稍微好一点儿了,华莱士写了一篇论文《论变种无限远离原种的倾向》。在这篇文章中,华莱士指出,生存斗争会迫使一个物种转变成为另一个物种。他很兴奋的第一时间寄给了心中的偶像达尔文。然后华莱士就到别的岛上愉快的玩耍去了。现在的人们知道华莱士更多是因为他提出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华莱士注意到不同岛屿上的物种有很大区别,在巴厘岛和龙目岛上这种区别最为明显。就如他之后写道:“没有哪两个岛屿间的差别像巴厘岛和龙目岛这样明显。”他意识到,两座岛之间的水域很深,中间隔着龙目海峡。这意味着两岛的大部分物种都不能相互迁移。还有一个例子是有关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的,它们长得很像,却是不同物种,而且婆罗洲猩猩只分布在婆罗洲,苏门答腊猩猩只分布在苏门答腊。它们从来也不串门。

华莱士还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岛屿过去都与澳大利亚或亚洲大陆相连。当海平面上升时,它们就被海水隔开,上面的物种也因此分隔了。这意味着东南亚的动物要么来源于亚洲,要么来源于澳洲。正是地理上的隔绝使得每个岛上的物种独立的发生变化。那么个个不一样也就好解释了。

先不说华莱士继续在东南亚探索。先说达尔文这一边儿。1858年6月份,他收到了华莱士的论文,心头不由得一阵苦涩。完全被人家莱伊尔给说中了,这个华莱士还真行啊。他完全自己独立的发现了进化的奥秘。达尔文给莱伊尔的信里面说,这事儿也太巧了吧。华莱士这篇论文简直就是自己1842年手稿的摘要。达尔文怎么也想不通啊。即便找个人参照着自己1842年的手稿来写摘要,也不见得提炼的有人家华莱士这么精确。人家还是自己闷头现出来的。达尔文这叫一个纠结啊。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工作原创性受到动摇了。现在华莱士写了篇论文寄给自己看,巧不巧核心思想跟自己完全一样。自己要说是原创的,会不会有人说自己是抄袭啊。自己浑身是嘴说不清楚啊。达尔文在给莱伊尔的信里面说了,这篇文章就等于捆住了他的双手。

偏偏在此时,达尔文的小儿子得了猩红热,没几天就去世了。达尔文悲痛万分,更加没心思想其他的事儿了。莱伊尔去找另外一位好友胡克商量。胡克现在是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园长。他也是达尔文的好友。两人当然了解达尔文为进化论花了多少心思。这么多年以来他费了多少心血。那么达尔文的文章和华莱士的文章一起发表不就是一举两得皆大欢喜的好事儿嘛!就这么办吧。于是他们从达尔文1848年的手稿里面提取了一些摘要。还有1857年达尔文与友人的通信之中也有比较完整的进化论思想的描述,然后加上华莱士的文章。三篇文章在1858年7月1日林奈学会开会的时候一起宣读了。两位作者都没有到场。达尔文的小儿子今天下葬,他要出席葬礼。人家华莱士正在马来群岛抓极乐鸟呢!华莱士是最早研究极乐鸟的欧洲人之一。

林奈学会

莱伊尔和胡克两人威望比较高。林奈学会上,这三篇文章一宣读。大家都被惊到了。但是有这二位的力挺。大家只能在一边窃窃私语。胡克后来记录了当时场景:“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兴趣!不过这个题目过于新奇"对于旧学派是个不祥之兆"使得 &旧学派’的人在没有武装以前不敢挑战 !”这个旧学派指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居维叶为代表的那一派。在英国,很多博物学家都是牧师。你说他们支持那一派呢?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本来这一次安排了一位植物学家边沁来宣读他的报告,他在研究英国植物的时候,观察到一系列的现象能够说明物种是永恒不变的。结果边沁听完了达尔文和华莱士的文章。他赶紧把报告给撤回来了,他表示自己先回家好好想想。他对自己原来的结论产生了怀疑。

这次林奈学会开会的全部内容都会在8月份的会刊上发表出来。达尔文还是很高兴的。但是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怎么面对华莱士呢?华莱士还不知道达尔文跟他有相同的观点。而且跟他的论文是一起公布的。万一人家挑理怎么办呢?他给华莱士写了一封信告诉了他一切。胡克也给华莱士写了一封信,讲的也是这档子事儿。华莱士要不说真是没什么功利心。他给他妈妈写信的时候欢乐的情绪显露无疑。毕竟这是家信,那是最自然的内心流露。归纳起来就几条:

  1. 达尔文和胡克的信收到了

  2. 他俩都是英国最棒的自然学家

  3. 好开心好开心啊!

  4. 达尔文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5. 莱伊尔和胡克给我点了赞

  6. 达尔文的文章和我的一起发表,好光荣啊

  7. 我进了他们的朋友圈啦。

对于莱伊尔和胡克安排两个人的文章一起发表,华莱士不仅同意,并且感到超出了他的期望。莱伊尔和胡克两个人在一次开启了催更模式,达尔文千万不能再拖延了。现在就要加班加点的把这本书写出来。华莱士高风亮节,而且是达尔文的大粉丝。万一又有别人冒出来怎么办呢?所以啊,达尔文自己也有紧迫感啊,加快了进度,开始着手把书写出来。1859年11月,这一本巨著终于出版了,书名就叫做《物种起源》。1859年的双11这一天。达尔文拿到了几本样本。达尔文就一本没剩,全都寄给亲朋好友了。汉斯罗、莱伊尔、胡克、华莱士、赫胥黎……后边还有一大串的人呢。达尔文还给每人写了一封信,欢迎人家对这本书批评指正。没过多久,新书大批量的上市了。因为先前林奈学会已经公布了进化论的思想。有不少人已经开始传播进化论。因此达尔文的书很畅销,马上就卖完了。达尔文怀着忐忑的心情关注着大众普遍的反应。果然不出他的预料,《物种起源》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咱们下回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