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是扎克伯格推荐必读书目,打动了无数医生

 十一jinm09 2017-02-05

它是扎克伯格推荐必读书目,打动了无数医生

▲优雅和理性的力量,仿若于文学与科学接壤处生长

春节期间,途欢读了本名为《免疫》的书。它是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推荐的必读书目,是“《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出版周刊》、Facebook年度图书。

这是一本以医学观点描绘社会,描绘不同身份面具下的个体。也适合没有春节长假的医生朋友们在闲时阅读。

最先打动的,是它的摘录:

当我们遇到与信仰相矛盾的信息,我们会试图怀疑信息。”

本意是治疗,有时却导致伤害,科学并不一定全部是向前的。”

途欢认为这是一本让医生读起来也觉得很新鲜且有道理的书,它给我们一些好的理念,可令我们更好的回答自己和他人的问题。

它是扎克伯格推荐必读书目,打动了无数医生

阅读分享

理性

本书关于疫苗的这段话,放在当下的中国再合适不过了。

有人对疫苗愤世嫉俗,我们能理解,这也令人悲伤。因为在我们当中竟然有这么多人宁愿相信,全世界整个医疗系统的研究人员、卫生官员以及医生都会愿意为了钱财私利去伤害儿童——这才是资本主义从我们身上掠走的东西。”

但若我们就此屈服,认同资本主义的压力即是人类天生的动力。让我们觉得每人都不是自由的,那我们就真的将陷入贫困的囹圄。”

当今的医疗行业,从医生、患者的个人感受到各种外界评论,每个人都义愤填膺,争论不休。

途欢在这里提及理性,可说是一种客观的态度,呼吁大家再次审视、了解在经济发达、信息发达,我们可以自由抒发自己观点的今天,那些吸引眼球的爆炸性讯息背后,有几分真实?

取舍

本书是作者的儿子出生后不久,一次新型流感病毒流行的大背景下写作的。对是否需要给自己的儿子接种疫苗,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问询和思考。途欢很认同她关于风险认知的描述:

想确定疫苗不会导致的后果,要比确定疫苗可能引起的后果困难得多。”

若想说明某件事情曾发生或将发生,只需看大量可信的证据就可以,但若想说明某件事不会发生,证据总会嫌不够。”

我们通常不害怕那些很有可能伤害我们的事物,如以车代步、饮酒、骑车、或久坐不动。”

我们对另一些事物焦虑恐惧,虽然依统计结果来说,它们几乎不可能伤害我们,比如鲨鱼。人们总是对危险单凭臆想。

有人说恐惧源于未知,但比人们没有认清真相更加可悲的是,人们害怕面对真相。正如封底的摘录:

“我们遇到和信念相左的新信息,我们会更倾向怀疑新信息,而不是自省我们的信念。”

另类医学具有的吸引力之一,是它不仅提供另类哲学和异类疗法,还提供另类的语言方式,它深谙:我们感到糟糕时,就会想要一些明白无误且对身体有益的东西。”

信任

网上分享最多的是作者尤拉的一段亲身经历。作者的儿子反复过敏、鼻窦感染,医生建议摘除扁桃体,在她致电咨询自己作为外科医生的父亲,是否一定要为4岁的小孩做手术的时候,他回答:

“如果你要接受医疗,你必须愿意去相信一些人。”

因为种种顾虑她用6个月尝试了各种方法,但都没很好的解决问题。直至手术后,孩子不再受鼻窦炎的困扰,睡得更踏实了,她才有些后悔拖延的时间。但她丈夫说,保持怀疑态度是身为父母的职责。

作者的医生父亲也对医疗持怀疑态度,他有一次开玩笑说,他可以给医师们写本只有两句话的课本。

“大部分问题在没有医生插手的情况下能得到改善,那些不会改善的问题,可能不管你怎么治疗,结果依然是死亡。”

我们在怀疑医疗本身的时候,更难去相信作为医生的人。

如果有信任存在,父权式医疗就无必要。如果信任不存在,父权式的医疗则不合理。正因如此,我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科学

书中说,韦克菲尔德有关疫苗可能会引起抑郁症的研究未能被证实,就连他的研究也在伦理调查中被认为是“不负责任且不诚实”,但它对妇女却有吸引力。这些妇女是真的不相信科学吗?

'她们把假说当作确凿依据并告诫其他母亲不要给孩子打疫苗,可能并不在于无知或者不相信科学,而是她们选择性地相信‘弱科学’,——用摇摇欲坠的结论为某种观念提供可信度。她们选择相信那种观念。'

“女性都心知肚明,自然知识通常被用来统治我们,而非解放我们。领会到这些可以让身为妇女的我们在面对哪些自称是绝对真理,有时候还用科学的名义诱惑人的说辞时,不至于过于脆弱。'

领悟有时也让我们低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地位。我们需要科学。当科学不再基于社会统治而存在时,它就具有解放力。”

它是扎克伯格推荐必读书目,打动了无数医生

思考

最后还有些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思考,谈及癌症恐惧症,你们怎么看呢

“在书中,他不但声称生命导致了癌症,还进一步地提出,癌症就是我们自己。

“在分子核心中,癌症细胞超级活跃,有生存天赋,斗志旺盛,繁衍能力强,具创造性,它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复本。而对这一点,他还指出:这不仅是个比喻。”

我小时候问爸爸,什么导致了癌症。他默然良久,然后说:‘是生命。生命导致了癌症’。我认为他艺术性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直到我阅读了悉达多穆克吉写的关于癌症的历史的书。”

看到“它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复本”这句话不由得一惊。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对社会无限的索求和膨胀,而不加以干预,真的是一件那么好的事么

《免疫》共收录30篇散文式的有关免疫的讨论,有些借用了医学的观点去描绘社会,描绘不同身份面具下的个体。

如果这个节日,您在值班上班之余,还有闲暇时间,不妨细细品读。

途欢Dr(微信公众号:tuhuandr)人生旅途,欢悦同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