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晚读:傲骨寒梅香如故

 sfq1 2017-02-05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每天一篇诗词赏析,欢迎关注和分享

冬末春初,春寒料峭。百花尚未开放,梅花却冲寒怒放。正是这种不畏严寒的傲骨、报春不争春的风格,备受文人们的喜爱。人们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又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历朝历代,梅花都成为品质崇高,意志坚强,操守纯正的象征。

诗词晚读:傲骨寒梅香如故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他最为后人称道的作品,就是这首《山园小梅》。南宋大词人姜夔非常喜欢这首诗,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用于他的新作。

诗词晚读:傲骨寒梅香如故

【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作《笠翁对韵》,也取用了这个典故。书云:“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将林逋的气节风采与陶渊明相比,这是极高的评价。

诗词晚读:傲骨寒梅香如故

雪梅二首 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由于梅花开于冬末春初,往往在雪中生长,雪中开放。“冰雪林中著此身”,梅雪映衬,尤具情趣。雪似梅花,梅花似雪,梅花不如雪的皎洁之白,雪又没有梅花的清幽之香,雪梅相伴,各有所长,又相互点缀,相映成辉。这种思考辩证的情趣,极富有画面感,此诗既不写景,也不抒情,直白的议论,却风趣活泼,道出了此中精髓。

诗词晚读:傲骨寒梅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十分喜欢梅花,曾有诗云:“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化身千千万万,站在每一颗梅树下面欣赏梅花之美。这首《卜算子.咏梅》堪称咏梅诗的上上品,上片写景,勾勒出无主野梅的寂寞愁苦,承受风雨的侵袭。下片引发议论,将梅花人格化,表达了孤芳自赏、超凡脱俗的浪漫情怀。这首词流传深远,直至现代,还有人按照原调谱写新词。

诗词晚读:傲骨寒梅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瞿秋白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1935年,瞿秋白同志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敌后坚持斗争,不幸被俘,囚于福建长汀监狱。身陷魔窟,面对屠刀,备受屈辱,自知来日无多,写了些诗词以自遣,《卜算子·咏梅》一词被确认为其遗稿之一。词中多处引用、转用陆游原词(寂寞、无主、风和雨、香如故),而这些相同用词,成为代表着两位文学家共同特点的“关键词”。此二人一为抗金英雄,一为革命斗士,自身品格的高洁,大业未成的唏嘘,对信仰的坚持,成为二人穿越千年的共鸣。相比而言,陆游词慷慨悲凉,富含情韵;而瞿秋白词故作喜状,虽然表达出了对信仰的坚持,但整体的悲剧色彩,读之更加引人伤悲落泪。

诗词晚读:傲骨寒梅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同志这首咏梅词,备受群众喜爱,“反其意而用之”的乐观态度,特别值得人们称道。古往今来著名的咏梅诗词中,很难见到如此乐观、明朗的塑造梅花形象。如此积极向上的情怀,在咏梅诗词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也最能反映毛泽东诗词豪放大气,舍我其谁的特色。通过这些诗词,也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主席个性的风采。

诗词晚读:傲骨寒梅香如故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艺术的海洋中,有诸多表达梅花魅力的形式。除了文学作品之外,梅花也成为国画中最常见的一个题材;而中国古代的琴曲中,晋代有一组名曲名曰《梅花三弄》,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梅花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丰富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气质,性格情操。在此,希望此文能够给读者带来小小启发,更希望中华文化中的艺术之花,能够傲骨寒梅香如故。


敬请搜索关注渔夫之谈微信公众号:stumovie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每天一篇诗词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