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好人”跟“好报”存在反关系

 输入正确思维 2017-02-05
导语
好人就一定有好报吗?不,“好人”跟“好报”不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行为和结果才有关系的,如果行为往坏的方向就有坏的结果,好的方向就有好的结果,行为结果就是衡量结果的唯一因素,而不是认知!
(重)所以你觉得哪一个行为对你有利,你就做哪一个行为就行了。
不是你觉得是这样就是这样了,不是你说是这样就这样,而是要看事实!
首先要声明的是这种意识本就是错的,所以就不要在这种意识下受煎熬了。
如果好人要是有好报的话雷锋就不会死那么早了

1“善”跟“善报”的含义
在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前。我们应该先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到底是什么意思?

(1)善有善报

善,是指善的行为(与奉献、利它、道德相关联行为);
善报,是指利益。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作出善的行为(与奉献、利它、道德相联系的行为),总会获得一定的利益。
(2) 恶有恶报,是什么意思呢?

恶:是指恶的行为(与索取、损人、不道德相关联的行为);
恶报:是指利益受损。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作出恶的行为(与索取、损人、不道德相关联的行为),总会让自己利益受损的。

2为什么会存在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是善(奉献、利它、道德)的行为,会普遍的存在于社会之上,原因非常简单。
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博弈原则。因为觉得最终会自己获利(善报)

3问题是,拥有普遍适用性、有效性的博弈原则,并不是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现实社会是恶有好报,善有坏报.
(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不过是国家灌输给大家错误认知,在社会没有适用性
各种童话故事、民间故事、心灵鸡汤的段子、宗教的宣传,以及思想品德的标准范文,都是讲着类似的故事。总而言之,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不是不报,那是时辰未到。甚至而言,今生不报,他来生也会报的。
我也喜欢看类似的内容,因为心灵总需要这种鸡汤的滋润。问题是,这种东西,它没有什么营养,只是一种安慰剂罢了;而且,它实际上未必有什么作用。

例子:
最简单而言,恃强凌弱、欺软怕硬、兵不厌诈之类的博弈原则,在社会博弈中,一样被人们广泛的应用、而且非常适用,并且非常有效。而这些原则的存在,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本身就是一种否定。
 因为,恃强凌弱的原则,就是说,你弱,你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你敢不付出,就会受到惩罚。总而言之,强者通吃。

  我是强者,我就是可以靠恶(索取、掠夺、侵犯)的方式,获得最多的利益。

  你是弱者,你就得乖乖的付出,还得时刻高唱,我们的美德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再总而言之。强者会迫使弱者高呼。“我们永远忠于自己的主子,老主子死了,我们就忠于小主子。我们会主子生、会为主子死;不论主子怎么对我们,我们也不改这片痴心。我这样,我光荣!我这样,我伟大!”

  总而言之,强者通吃,而且不受谴责;弱者乖乖付出,千万不要谈什么回报。既然如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从何说起呢?

  至于斯软怕硬的原则,就更是对上述原则的公开补充。

  总而言之,强者有权迫使别人付出;弱者有义务付出。强者、胜利者总是会得到赞美的;弱者、失败者总是会受到轻视。

  恃强凌弱、欺软怕硬、兵不厌诈的博弈原则,在社会的博弈中同样普遍适用,而且也很效。

4假设情况
如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博弈原则,在社会上突然失效了,那善(奉献、利它、道德)的行为,就会渐渐越来越少;甚至会绝迹。
善的背后与利益联系(不论这种利益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不论这种利益是明面上的,还是潜在的),它就容易普遍的、长久的存在于社会上。

  如果善的行为总与利益受损联系在一起,那它就会渐渐在社会上越来越少,甚至渐渐绝迹。

  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这个问题。我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如果你扶他,百分之百会获利,而且很快就会得到利益。总而言之,老人会对你必有重谢;老人的亲属,会对你必有重谢。

  在这种背景下,你会扶他吗?我想,你肯定会扶他的,事实上,谁也会扶他的。因为,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罢了;就算送他去医院,又是多大的事啊。既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又能获得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个例子,还是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如果你扶他,你只能会获得一些好像不是利益的利益;或是有潜在的利益。

  比如,你扶起老人后,老人会对你说一大堆谢谢,老人的亲属会对你说一大堆谢谢;周围人也会对你投来赞美的目光;单位知道了这件事,还会给你戴朵大红花。说得再夸张点,没准还会有一些美女(或帅哥),还会因为你这样善良,而偷偷喜欢上你。

  既然大家对你是这种态度,那由此会结下什么善缘,谁知道呢?

  比如你扶起老人后,虽然当时并没有获得什么明显的利益。但是在某个未知的时候,也许就会结出善果了。因为,那样多的人感谢你、赞美你、喜欢你,潜在的利益有多大,你自己可以计算。

  如果是这样,看到摔倒的老人,你会扶他吗?我想,你应该会扶他的,事实上,谁也会扶他的。因为,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就算送他去医院,又是多大的事呢。总而言之,广结善缘总是好事。

  第三个例子,还是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如果你扶他,你什么利益也不会获得。老人、老人的亲属,都不会对你必有重谢;甚至而言,老人被扶起后,跟没事人一样,连个谢字也没有,他的亲属更不用说了,周围人也不会对你报以任何形式的认可。

  既然大家是这种态度,所谓的广结善缘,期待在某个不知名的时候,获得善报、结出善果,自然也就不用多想了。

  在这种背景下,你会扶他吗?我想,你大约会懒得扶他了,事实上,如果知道扶他的结果,就是这样,大多数人都会懒得扶他。因为,对于这种受到别人帮助,毫无感谢之意的人,谁也会懒得去帮助的。

  当然了,人毕竟是社会生物,毕竟从小接受过各种大道理,所以在这种情况,许多人肯定会说,因为这种理由就拒绝做好事,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那我们再接着看第四个例子。

  第四个例子,还是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如果你扶起他,会存在潜在的威胁;老人、老人的亲属有可能会反咬一口讹诈你。

  在这种背景下,你会扶他吗?我想,你大约是不会扶他的,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去扶他的。因为,为了做个好事,还要承担这样的风险,这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在这种背景下,即使人是社会生物,而且从小接受过各种大道理,但是绝大多数人也会说,并不是我想做好事,而是这社会太变态了,让我没法做好事。

  在这种背景下,我相信很少有人敢说,我肯定会扶那个老人的。就因为害怕被讹,就拒绝做好事,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更主要的是,就算他敢说,也不会有什么人愿意相信他。

  第五个例子,还是有一个老人摔倒了。如果你扶起他,你的利益,百分之百会受到威胁,换而言之,老人、老人的亲属肯定会反咬一口讹诈你。而且,你到时还说不清楚。
 
在这种背景下,你会扶他吗?我想,你肯定不会扶他的;事实上,如果人们知道是这种结果,谁也不会扶他的。因为,这种人,死了都活该,他摔倒了,我凭什么要扶他?

  在这种背景下,传说中的东郭先生、传说中的农夫,也会事后追悔莫及。总而言之,对于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我就不应该有任何怜悯之心。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里,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

  善的行为(与利它、奉献、道德相关联的行为),与获利相伴随时(善有善报),才可以在社会上存在。

  如果善的行为(与利它、奉献、道德相关联的行为),与利益受损相伴随时(善有恶报),就会在社会上渐渐消失。

  社会的复杂,就在于。在类似的事情发生前。谁也不知道,它的后果是什么?

  还是用老人摔倒的例子来说事;你扶了这个老人,会是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

  是会得到老人、老人亲属的感谢、感激?还是会获得周围人的赞美?抑或是被老人、老人的亲属讹诈?

  这个谁也不知道。如果有人可以告诉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遇到类似的事,我们就能很容易决定怎么做了。

  总而言之,有利我就抢着去做,无利无害我会勉强自己去做;有害无利,我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权术就是无利不动。做事情就看自己的好处。至于之后的福报,那不在考虑的范围。不是自己的控制的控制的东西,都没有安全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