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解释草诀百韵歌
2017-02-05 | 阅:  转:  |  分享 
  
一、《草訣百韻歌》的作者《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
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
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采真子的引
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
冠作者之名也。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至於書寫《草訣
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
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二、《草訣百韻歌》的版本《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真子」者,他即
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見陳元靚《事林廣
記》卷五)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
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
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
42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
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明清之際亦見許多
不同版本,如至寶齊法帖中的《草訣歌》(山西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等。直至1992年4月書藝出版社亦出有「劉建余書楷、鐘克豪
放大重排、譚興萍整理的《放大王羲之草訣歌》。然不管其屬何版本,各本署名者皆為「王羲之」,其稟」、「袁」等單字的草法。如「步觀牛引足
,羞見羊踏田」,指出「步」的草法是牛的末筆往左下拉,「羞」的草法是上面先寫羊,下面再寫田。(三)對一些用筆先後,與楷書懸殊較大的字
,如「或」、「戒」、「皐」、「華」等字,或省半、合體而書的字,如「南」、「甫」、「棘」、「林」等字,作了較詳細的介紹。如「或戒戈先
設,皐華腳預施」,指出或、戒等字要先從上部的戈開始寫,皐、華等字要先寫下面的豎,抅起來再寫中間的橫。(四)分辨疑似偏旁及疑似單字,
如「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分辨水旁和言旁的差別;「思惠魚如畫,禾乎手似年」,說明「思、惠、魚」三字的草法和「畫」很像,「禾、乎
、年」三字的草法和「年」很像。內容與歷傳的《草訣百韻歌》皆大部份重複,足見歷代迭有染指,屢經增減、修改之迹。目前坊間所傳的《草訣百
韻歌》大致分為墨迹寫本和石刻拓本二種。內容基本一致,字體各有特色,都為五言俳律,大致可分為76韻760字,83韻830字,106韻
1060字、109韻1090字等四種。本研讀會此次研讀,即採用明朝韓道亨所書,台灣華正書局1984年所出版的《草訣百韻歌》為內容進
行臨寫與討論。韓書為墨迹寫本,筆畫清晰勁麗,不只可以藉以了解書中所述草書及其行筆的規律,亦可藉此以硬筆或毛筆臨摹韓書清麗的筆致。【
本文】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翻譯】草書要寫得精美,是書法中最難的事。點畫像龍蛇游走一樣,競相在筆端中呈
現。如毫釐般細微的變化雖然要分辨。形體和氣勢更要要求完美。【本文】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宀頭無左畔,辵遶闕東邊。長短分知去,微茫
視每安。【翻譯】(左旁)有點的才是「水」。只豎釣的則是「言」。宀頭(即寶蓋頭)不寫左邊的點。辶旁遶向左時,東邊的彎不用寫。「知」和
「去」的末筆,長的是知,短的是去。「每」和「安」要仔細看。【本文】步觀牛引足,羞見羊踏田。六手宜為稟,七紅即是袁。十朱知奉已,三口
代言宣。【翻譯】「步」字,是「牛」的末筆往左下拉。「羞」字,是「羊」字的下面再加「田」。「六」和「手」連寫即是「稟」。「七」和「紅
」連寫即是袁。「十」和「朱」的連寫即是「奉」。「三」和「口」的連即是「宣」。【本文】左阜貝丁反,右刀寸點彎。曾差頭不異,歸浸體同觀
。孤殆通相似,矛柔總一般。【翻譯】左邊偏旁的「阜」(阝)和「貝」都寫成「丁」的反抅。右邊偏旁的「刀」(刂)和「寸」都寫成一彎加一點
。「曾」和「差」,頭部寫法一樣。「歸」和「浸」,形體大致相同。「孤」和「殆」,寫法很相似。「矛」和「柔」寫法,幾乎一樣(柔字末筆多
一長點)。【本文】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魚如畫,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達為連。【翻譯】「采」和「夆」,寫法很相似。「熙
」和「照」,看起來也差不多。「思」、「惠」、「魚」三字的寫法,和「畫」字很像。「禾」、「乎」、「手」三字的寫法,和「年」字很像。既要防止把「吉」寫作「古」。更要謹慎別把「畫」寫作「連」。
献花(0)
+1
(本文系樵夫草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