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年说鸡,大吉大利

 Sunny0cl6ltlu4 2017-02-05

雄鸡一唱天下白,普天同庆话平安


今天是大年初一。楚楚代表“楚楚动人网”微信团队先跟大家拜个早年。一元伊始,万象更新,恭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今年是丁酉年、十二生肖之鸡年。金鸡报晓,喜迎新春,楚楚就来给大家说说“鸡”。

◎鸡有八大骄傲

关于鸡的特点,数西汉文帝时博士韩婴的概括最为全面:“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见《韩诗外传》)


很荣幸楚楚也属鸡,在前人的基础上生发琢磨,概括总结出鸡的八大特点,吉年里与属鸡、特别是属公鸡的基友们分享共勉:


一、生来就是当官的料。无论公鸡母鸡,生下来就头带红冠。冠就是官帽。所谓“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即便是个小微企业,大小也是个当家的,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


二,很有女人缘。你瞧瞧,哪个地方哪个家庭不是一只公鸡,后面跟着一大群母鸡粉丝呢?

三,最讲诚信。无论刮风下雨,到时候就叫。所谓“闻鸡起舞”,是说励志上进的人,听到鸡叫就会早起练功。


四,仪表堂堂。没有哪只公鸡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一点,就连很多母鸡也是自叹弗如。


五,谦谦有君子风度。发现有好吃的,从来不会像猪啊狗啊那样吃独食霸王餐,而是立即招呼同伴,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


六,保护弱小。特别是妇女儿童,这是公鸡的天性使然。一只大公鸡,就是一个鸡群的主心骨,是大家伙的靠山。


七,英武善战。每只鸡都有一双铁爪,绝不是吃素的。即便是遭遇强敌,也会振翅雄起、金鸡独立,绝不会临阵逃脱。


八,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像诸葛亮这样的臣子,也只能做到死而后已,一生辛劳、忠于职守的鸡,即便是死了,也要跳进滚锅,化身为心灵鸡汤,供主人客人享受美味。

◎呆若木鸡是修炼的最高境界

成语“呆若木鸡”,一般用来形容某人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惊异而发懵的神情,含贬义。然而在它的出处《庄子·达生》中,其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褒义词。纪渻(shěng)子替大王训练斗鸡,十天之后,大王来问他说:“鸡可以上场了吗?” 纪渻子说:“还不行,它现在只是姿态虚骄,全靠意气。”过了十天,大王又来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它对外来的声音及影像还会有所呼应。”再过十天,大王又来,纪渻子说:“还不行,它现在仍然目光犀利,盛气不减。”再过十天,大王再来问,纪渻子说:“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鸣叫,它已经不为所动。看起来像一只木头鸡,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来应战的,看见它就转身跑走了。”


记住了,如果你的修炼已达到呆若木鸡的地步,就表明你已经天下无敌。

◎“范张鸡黍”乃千古第一基友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那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人生知己呢。楚楚想来想去,大概东汉时候的范式和张劭,应该够得上“人生知己”吧。


有个成语叫“范张鸡黍”,讲的是东汉庐江太守范式与汝南名士张劭一诺千金,生为知己、死亦为友的故事。


范式(巨卿)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和汝南人张劭(元伯)结为好友,后来两人一起告假还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到时候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望您的孩子。”说好日期后两人就分手了。两年后,约定的时间快要到了,张劭让母亲安排酒食恭候。张母说:“分别已经两年,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他能兑现承诺吗?”张劭回答说:“我理解巨卿,他是非常讲信用的人。”张母说:“那好吧。”到了约定的日子,范式果然来了。两人升堂互拜,就着土豆炖鸡,喝着张母以黍米酿制的白酒,一直聊到傍晚才依依惜别。


知心朋友聚少别多。后来张劭偶染重病,卧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尽心照料他。临终前,张劭长叹说:“未能见到我至死不相负的朋友,真是人生一大遗憾啊。”子征说:“我俩如此精心照料你,还算不上至死不相负的朋友吗?”张劭说:“您二位是我活着时的好友。我至死不相负的朋友,只有范巨卿一人。”

就在张劭病逝的那天,范式梦见张劭头带黑帽、耳垂缨带前来向他道别:“巨卿,我在某一天死了,要在某一时下葬。您如果还记得我,就请来见我一面吧。”范式惊醒后泪流满面,向太守恳求前往张家奔丧。太守虽然不太相信,但也不忍辜负朋友间的一番深情,就准了他20天的假期。


范式穿上丧服,乘快马奔赴汝南。范式还未赶到,下葬的灵柩已经出发了。快到墓地的时候,灵柩突然变得异常沉重,无法前行。张劭的母亲抚摸灵柩说:“元伯,难道你还有未了的心愿吗?”于是吩咐停下等候。过了一会儿,就见有一辆白马拉着的素车远远嚎哭而来。元伯的母亲说:“这一定是范巨卿来了。”范式一到,就叩拜灵柩说:“元伯,您可以走了。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


范式泪飞如雨,参加葬礼的一千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范式拉着引棺的绳索牵引灵柩,灵柩这才缓缓向前。安葬后,范式留在坟地为元伯修坟种树,守候了半个月,才依依不舍地踏上归程。

后人把范式、张劭“生为知己、死亦为友”的交情,称之为“鸡黍之交”和“生死之交”。穿越时间的隧道,似乎也只有号称“千古知音”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才能够与这种“生死之交”相媲美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