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施爱变成纯粹的自我满足

 霸王龙印 2017-02-05

一女私信求助:老师,我喜欢一男人,开始对我百般好,但是他总是说自己已经不相信爱情了,我就更想给他爱来温暖他。可是后来,他居然和别的女人发生关系,我原谅他后,我们重归于好。可是现在,他对我不冷不热,自己该怎么办?


生活中总有这种拯救式爱情。什么是拯救式爱情呢?就是男人越说不相信爱情,某些女人越要和他继续下去。这种心理被某些人利用,怎么做呢?先表现的大方潇洒,展现高价值,吸引女人,然后突然间假装低迷或者难过,告诉她自己受过感情的伤害,不相信爱情了,越是这样,女人越是容易投怀送抱,从而达到快速推进关系的目的。


还有些男人,对女人百般好的同时说自己不相信感情,因为前女友(或前妻)曾经如何伤害自己的真挚感情,让女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个男人是一个痴情男,只是被伤害了不敢爱了,但是,我,对的,我,是一个重感情的女人,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我会用我的爱抚平他的伤痕,给他爱给他呵护。然后圣母情结大发,即便是这个男人表现出不负责的行为,她也会原谅这个男人的各种不好,因为:不是他的错,是我还没有拯救他,我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我只能说,可怜的娃们,是琼瑶剧看多了吧。


你以为你在拯救别人吗?你错了,你只是又一次证明自己还是一个病人,同病相“吸”;你以为这是爱情吗?也不是,不过是你另类的自我满足,与他无关


如果一个人一边对我好一边对我说“我不相信爱情了”,那我会让他“天边有多远就滚多远”。

如果一个人不曾对我好直接对我说“我不相信爱情了”,那我会让自己“天边有多远我就滚多远”。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种人是情感残疾。


第一种人,故意用“我想爱你却又无能为力”来刺激你,用“我不想连累你”的高尚魅惑你,话外之音是:我无能为力,如果你愿意留下,那是你自愿,我不能负责哦。他们的虚伪可见一斑。第二种人更直接,“我是感情残疾,任何事情我都无法负责”。那么,你先称量一下自己几斤几两,是否能够扛起这么大的重担,去一辈子陪伴一个这样情感残疾的人。


你以为去爱他,你就比别人更懂爱吗?你只是比别人更缺乏自我满足的途径。


这是一种纯粹的自恋。


即便是咨询师,我也懂得,自己没有能力承担的事,我绝不承担。自己无力咨询的病人,我绝不接收;有些人,他沉溺于病症中不出来,必然有其背后深层的需要,这种需要让他必须沉溺在病症中。如果咨询师轻视背后的原因,只纠结他的病症,自认为自己可以救治,是最深的自恋。情感残疾人也是如此,他并非你看上去那么简单,也是病,此时盲目施爱,更是问题。


但是,仔细观察,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三番五次被这种人吸引,那个人明明就是一个渣,而某个女人还要飞蛾扑火般去爱他,为什么?


一般人会觉得这个女人糊涂至极,当然日常俚语评价人是常见的现象,却不知道所谓的“糊涂”背后,一定有其自己真实的需要。她可能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智商太低看不清楚事实?确实太笨分不清真相?这样的事实与真相其实不需要多高的IQ。这样的女人,她只是在装睡不想醒来,因为她需要这样。


她需要一个这样的男人在身边,满足她自己的需要:当悲情男人出现的时候,她借由对方来满足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试图改变对方,来满足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


结局往往不会美好。



盲目施爱,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满足


前两天闹的纷纷扬扬的罗尔事件发生后,我在一个心理学群里看到群友这样一段话:


“事发后不久被告知是营销事件,但是我还是为自己在第一时间转发而高兴,至少我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没有犹豫”。


发现了吗?她不管这件事是真是假,不管这件事是否是营销,也不管罗尔是否真的需要帮助,她需要的是:我是一个毫不犹豫爱他人的人。她只为了告诉自己:我有爱心。


不可否认,自从有了微信,这类转发事件层出不穷。孩子丢了,老人丢了,等等等等。我曾经忍无可忍在群里批判过自己的同学(抱歉,实在无法忍受这种为了自我满足而无视社会影响的人)。为什么批判他呢?因为他在群里发了一个寻子启示,具体内容我就不说了,就是这几年广泛流传的版本, 孩子放学被陌生人带走之类的。


内容写的:女孩,三岁。结果下面的图片明显是一个差不多5岁的男孩!!!!!!


这真的是爱吗?这真的是大爱吗?真的是行善吗?


这种虚伪的行善者,他们只是自我满足,彰显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而真正有爱心的人会怎么做?他会仔细阅读寻人启事,仔细看孩子的照片,仔细核对信息(即便最低成本核实:百度一下可以吗?),才有可能在生活中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认出他。是不是这样?



转发,成了新时代最低成本的自我满足过程


然而,自我满足是自己的事,请不要假借爱的外衣


就如同抗日。每过一段时间,不知哪个群就又会出现那条多年亘古不变的信息:不要用日货,抵制日货。那些彰显自己有多爱国的人乐此不疲的转发这些信息。是的,转发,代价最低的方式,省时省力省钱。结果呢?且不说这么做对不对有没有意义,扪心自问,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家里没有一个日产电器?


假借爱国的名义,满足自我存在感。


是的,我转发消息,你去抵制,你不抵制我砸你家车;我转发寻人启事,你去寻人,你不寻人你继续转发


当然,对于罗尔事件,我相信人们在转发消息的那一刻,是真实的觉得”罗一笑需要帮助”,我绝不否认他们的爱心。我也绝不批判转发的人虚伪,因为他们根本不曾意识到自己是在自我满足。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用花太多的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不用做太多的事,只需要动动手指转发,就可以让大家看到我的爱心,就可以传达我的爱心,就可以对他人施爱,正是这种低成本施爱方式,让大家更容易表达爱,也更容易自我满足。却也更容易被爱利用


假定这件事变成(只是假定):请献出你的爱心,转发者自己先带头捐赠500元,再传递爱心,身体力行才能带动他人行善,那么这份爱心会有变化吗?


一定有。


请先不要急于批判我拿钱衡量爱,因为自我满足的过程就是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均衡。


当付出的代价带来的“自我丧失感”超过表达爱心带来的“自我满足感”的时候,这个行为就终止了


这也是为什么转发变得这么火热,有增无减,因为这个自我满足的成本太低廉了,所以谁都愿意去满足自己


每周末去照顾孤寡老人,会不会让人很满足,会,但是很多人不会去做,因为时间的代价较高;去转发一条爱心短信就可以满足自我,那我一定会转发。差异就在于成本。


我绝不否认,施爱,确实可以让我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满足自己,但是,盲目施爱,爱就变成了纯粹的自我满足。当我给需要的人捐款,当我帮助了一个处于困顿中的人,这个人因为我的存在又多了一分存活下去的希望,因为我的存在而获得快乐,我也有深深地满足。然而,在付出爱的时候,还是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真的是自己认真对待的事吗?比如转发一个“失踪三岁女孩的男孩照片”的时候,你真的在用心传达爱和关心她吗?


泰戈尔说: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虚假的爱,比恨更可怕。


再者,我们都知道“责任分担理论”。当一群人围观一个受伤的人的时候,大家上去帮忙的概率大大降低,不是围观的人冷漠,而是责任分担了。大家都会觉得:这么多人,都不去帮助,我不去也没关系。当你随便把寻人启事转发在群里的时候,这个寻人的责任又被分担掉了


不仅如此,这类信息多了,最终会丧失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就如同“狼来了”。


是的,这个我们小时候都懂的道理,却又还给了书本。


这书,白读了。



简介

作者:贝加。擅长个人成长,沟通,情感与婚姻家庭咨询。每一个主动寻求改变的人都是充满能量的人,我所做的只是陪你走过一段艰难的路。官方微信平台ID:dashanyuehui(转载联系助理微信:mgzxsz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