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子真诚,无私念,不虚伪;墨子思想是科学、民主、平等、博爱的先驱。

 晓风歌 2017-02-05


墨子,名翟,有说是鲁国人有说是宋国人。一说他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大约八九十岁。他出生治工艺的阶层,是有技术的奴隶,非常好学。因为生于鲁国,当然受业于儒者。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上来就认为孔子的理论偏极端。
一,理智太繁琐。二,厚葬耗费财力。三,守丧叁年太长,又伤身体有误生产。
他舍弃儒学,效法大禹,疏通河道,参与水利工程,不怕艰难困苦,与上层下层人物广泛接触。
值得注意:儒家的重礼、厚葬、守制,目的是尽人事,以愚孝治国,是宗教主义的大传统。这些陈陈相因的传统,全民族信为天经地义。墨翟为何一下子就看出不对?我认为,根本在于“真诚”。
真诚,先要自己无私念,不虚伪,再要用知识去分析判断,事物就清楚了——这一点安身立命的道理,我推荐给各位,以后研究任何问题,第一要脱开个人的利害得失,就会聪明。我推崇墨子,他不自私、不做作,他不能算思想家、哲学家,但我喜欢他的“人”。
墨子提出“巨子”的学说,甚至成立制度,有点像黑社会的教父,青红帮的龙头,黑社会专干坏事,青红帮占地为王,墨子却为的是正义、和平、博爱。和黑社会相似的一点,是巨子制度中的成员都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北京、上海的民间社会还有这种潜质。
墨家不重文采,但通顺朴实,明白痛快,条理严谨,逻辑性很强。当春秋末年,各国兼并愈裂,战争频繁。墨家代表庶民的生活要求,反对不义的战争,墨子写了《非攻》。
孔,墨,处处对立,现在看看,还是很有劲。孔子说“仁”,墨子以“兼爱”来动摇“仁”,因为“仁”只偏爱“王公大人”的血统。
儒家以“孝”为“仁”之本。墨子说: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孝”与“忠”是一体的,“孝”被墨子松掉,“忠”也谈不上了,就无法克己复礼,无法恢复宗族的奴隶制规范。
墨子的积极主张,在于兼爱,兼爱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三:
一、兼相爱,交相利。
二、尚贤罚暴,勿有亲戚兄弟之所阿。
三、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墨子认为孔子的“仁”,没有新意,是“以水救水,以火救火”,救不出名堂来的。
孔子的宿命论不是宇宙观上的宿命,他在世界观、人生观上的宿命是伪宿命论。目的是在为帝王提供麻痹奴隶们的自强,永远受愚民教育。这就是墨子的“非攻”、“兼爱”、“交利”的学说大受阻碍,墨子又创“非命”。
当时孔墨之争是剧烈的。可悲的是,从汉朝开始,儒家一直是中国帝王的参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却是从来没有那一朝的皇帝用来做治国纲领。如果2000年来中国取墨子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赛先生和德先生不用外国进口,早就大量出口。墨子思想就是科学、民主、平等、博爱的先驱。
这是中国的悲剧。
另一重悲剧,中国历代忧国忧民的志士,竟然没有一个提出墨子思想是救国救民的大道,就像中国没出过墨子一样。法家到时有提出,所以中国的制度和思想形成“礼表法里”,推荀子为代表。唯其以礼为表,尊孔不遵荀。
到谭嗣同,突然想通了,说出来:“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乡愿,惟乡愿媚大盗。”(《仁学》)

文章来源:《文学回忆录》木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