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什么一步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茂林之家 2017-02-05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什么一步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生于1103,南宋著名军事家、爱国将领。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年仅38岁。

历史上岳飞一直被评为民族英雄,英勇抗金的事迹千古流传。

近年来,关于岳飞的事迹和评价各种看法和观点都有,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岳飞?

岳飞为什么会死?

谁才是杀死岳飞的幕后真凶?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什么一步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岳飞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岳飞能为众所周知的事,大概是抗击金军,收复襄阳、洛阳,平定国内叛乱。

多次上书南宋中央政府,表明抗金心迹,多不为政府接纳。

干涉朝政,过问立太子事宜,激怒宋高宗。

清正廉洁,一心为公.

............

种种事迹表明岳飞不是一个完人,有各种缺点,是一个情商不高,缺乏政治敏感度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忠君爱国的军事将领.。

比岳飞更差更坏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别人没有死?

上边说的岳飞的问题是问题,但仅仅是岳飞被杀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更深层的原因一定藏在表相的背后,让我们来一点点解析真相吧。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什么一步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岳飞为什么会死?

首先,有宋一代,从开国始,中央对武将一直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皇袍加身”事件的历史重演。

宋仁宗时狄青功高,但仍遭贬黜,他问宰相文彦博外放原因,文答:“无他,朝廷疑尔。”

那政治敏感度高的大臣应该怎么做?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秦将王翦伐楚,出兵前再三向秦始皇要求赏赐大批良田美宅。有人不齿,王翦却说:秦王惯常猜疑,如今将秦国所有大军全交给了我,我不这样做,难道让秦王对我起疑吗?

管理学潜规则上有一条,叫缺陷养成。有缺陷的人好管理,爱财爱女人爱字画,凡有缺陷爱好的人,好对付,一般情况下,这类的人可以用,比较放心。而那些什么也不爱,只爱做事的人,当真让人不放心,不好控制。那么完美的人拼命做事,想做什么,捞名声,再下来想当尧舜吗?

根据历史记载,宋朝给武将在政治压制的同时,采用高薪制度,希望培养大将们的享乐之心,淡化政治野心的滋长。

赵构计划给岳飞修建府邸,岳飞不要,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朝议南宋好大臣的标准时,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

韩世忠为了防范皇帝猜疑,表现的爱房地产,到处置地。同样的中兴四杰其它两位爱财爱女人,而岳飞却一心杀回河北老家。

赵构发现这样的人不容易收买,也必定不容易控制,也想不出他以后做什么?目前好像忠心可嘉,但将来有一天变成了野心,又当如何?

好用的狗就用,不好用的狗就杀!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什么一步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所以历史上政治敏感度高的大臣为了免祸,必自污。故意做几件坏事,让自己名声受损。

而岳飞除了打仗练兵,天天梦想“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没有其它想法。

与众不同,必被排斥。加上战功太大,权力过于集中,朝野文臣武将对他非议很多。

宋高宗收回军权后,其它几个虽心有不甘,但都平和接受,只有岳飞激烈反对。

宋高宗杀心起,有政治敏感度的大臣们马上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将飞一举定为死罪。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什么一步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有人说,背后主使一定是赵构,是怕岳飞迎回二圣(徽宗、钦宗)。

然而事实是,1137年正月,金国已向赵构通报宋徽宗死耗,而5年后才杀岳飞,因此不存在宋高宗担心徽宗南返夺位的问题;且钦宗也当太上皇好多年,也未必能动摇他当时的地位。

帝国时代的格局大致如下:皇帝是董事长,大臣们是职业经理人。做好做坏,后果都由皇帝来担。

理论上皇帝应该时时为国家着想,任用贤人良将,治理天下。

但实际上,好多时候,皇帝的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有冲突。二者相权,必定是为了个人利益,舍弃国家利益。

至于大臣们怎么想,重要吗?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关你鸟事!有你股份吗?

大概人们常说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就来自这个原因。

赵构和岳飞的矛盾大概就是:赵构只想稳定自己的统治,防范国内有人作乱为上,金国外患为下。而岳飞却一心打回老家去,收复全宋朝。

暗黑森林法则原理是:两个在森林中碰面的人,下意识动作就是杀死对手,因为你搞不清楚对方是友是敌。而判明对方是友是敌需要大量时间,但时间来不及,潜在的威胁就在当下,杀死对方是最安全最直接有效的措使。

同理赵构搞不清楚岳飞的真实想法,只有杀之而后快方可消除他心头的恐惧和不安。

岳飞死前怒写满江红: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什么一步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也许旁白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精忠报国的岳飞为什么一步步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