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传统文化网站 2017-02-06

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原文】平公1六年,箕遗及黄渊、嘉父作乱,不克而死。公遂逐群贼,谓阳毕曰:“自穆侯以至于今,乱兵不辍2,民志不厌3,祸败无已4。离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阳毕对曰:“本根犹树,枝叶益长,本根益茂,是以难已也。今若大其柯5,去其枝叶,绝其本根,可以少闲。”

公曰:“子实图之。”对曰:“图在明训,明训在威权,威权在君。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于国者而立之,亦抡逞志亏君以乱国者之后而去之,是遂威而远权。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若从,则民心皆可畜6。畜其心而知其欲恶,人孰偷生,若不偷生,则莫思乱矣。且夫栾氏之诬晋国久也,栾书实覆宗,弑厉公以厚其家,若灭栾氏,则民威矣。今吾若起瑕、原、韩、魏之后而赏立之,则民怀矣。威与怀各当其所,则国安矣,君治而国安,欲作乱者谁与?”

君曰:“栾书立吾先君,栾盈不获罪,如何?”阳毕曰:“夫正国者,不可以暱7于权,行权不可以稳于私。暱于权,则民不导;行权隐于私,则政不行。政不行,何以导民?民之不导,亦无君也。则其为暱与隐也,复害矣,且勤身。君其图之!若爱栾盈,则明逐群贼,而以国伦,数而遣之,厚箴戒图以待之。彼若求逞志而报于君,罪孰大焉,灭之犹少。彼若不敢而远逃,乃厚其外交而勉之,以报其德,不亦可乎?”

公许诺,尽逐群贼而使祁午及阳毕适曲沃逐栾盈,栾盈出奔楚。遂令于国人曰:“自文公以来有力于先君而子孙不立者,将授立之,得之者赏。”

居三年,栾盈昼入,为贼于绛。范宣子以公入于襄公之宫。栾盈不克,出奔曲沃。遂刺栾盈,灭栾氏。是以没平公之身无内乱也。

【译文】晋平公六年,箕遗及黄渊、嘉父作乱,未能成功而被杀。晋平公于是驱逐乱党,对阳毕说:“从穆侯到如今,乱兵不断,民心不足,祸乱不停。使人民离散而且招致外国入侵,恐怕祸害到我自身,怎么办?”阳毕回答说:“混乱的根本就象树木一样,枝叶越是长得多,根本越是壮大,所以难以制止乱事。如今如果把斧柄装得大大的,砍去那些枝叶,砍断树的根本,可以稍稍好些吧。”

晋平公说:“请先生图谋这件事。”回答说:“图谋在于明确教训,明确教训在于使用威权,使用威权在于国君。君主挑选那些在国家有固定高位的贤人的后嗣,立他们为官,也挑选那些使自己志意得逞、亏待君主、扰乱国家的人的后代,把他们除掉。这就能明扬君威而且使后世还能掌权。民众害怕他们的威权,怀恋他的发展规律,没有人不顺从的。如果顺从了,那么民众的心思就可以加以畜养,畜养他们的心思,就知道他们的好恶。人谁愿苟且生存?如果不苟且生存,就没有人想作乱了。再说栾氏欺骗晋国人也已经好久了!栾书,是他灭了大宗,杀死厉公,使他的家族获得重利。如果消灭栾氏,那么人民就会畏威了。如今我们如果振兴瑕、原、韩、魏的后人,赏赐他们,立他们为官,那么民众就将怀恋君的恩德了。威权与怀恋都非常合适,那么国家就安定了。国君治理得好而国家安定,谁还想作乱呢?”

晋平公说:“栾书立我先君,栾盈又没有得罪,怎么办呢?”阳毕说:“使国家走上正道,不可以只顾亲近权力,行使权力不可以被私恩所蒙蔽。只顾亲近权力,那么引导民众就会不对路;被私恩所蒙蔽,那么政令就会行不通。政令行不通,怎么引导民众呢?民众不能引导,也就谈不上君主的权力。那么亲近和蒙蔽就是反复为害于国家了,而且也将劳损君主自身。君主请图谋这件事。如果爱护栾盈,那么就明令驱逐乱党,用国家的大道理宣布栾盈的罪,打发他走,严加规劝,警惕他的阴谋,这样来对付他。假如他想使自己的心意得逞而对君主实行报复,罪恶还有比这更大的吗?消灭他都还不够抵罪。假如他不敢报复而远逃他国,就与他所在国家敦睦外交,使所在国优待他,劝勉他好自为之,以报答他的发展规律,不也可以吗?”

晋平公同意这些意见,全部驱逐乱党而派祁午和阳毕到曲沃去驱逐栾盈,栾盈出奔到楚国。于是对国内人民发号令说:“从文公以来,对先君有功而他的子孙没有爵位的,将授予爵位,立他为官,访得功臣之后的有赏。”

过了三年,栾盈白昼回国,到绛城做反贼。范宣子保卫平公进入襄公庙里避难。栾盈没有成功,出奔到曲沃,于是杀死栾盈,族灭栾氏。因此直到平公死都没有内乱。

【说明】本节记录的是晋平公即位六年后的故事,栾盈是栾书的孙子,他一反父亲栾黡奢侈骄横的作风,用礼贤下士来招揽人心。当时执政的范宣子是栾盈的外公,他害怕栾盈私党势大,于是与阳毕共同图谋驱逐栾盈。公元前550年,心怀叵测的齐庄公用武力帮助栾盈回到晋国绛城,范宣子联合晋国其余世族赵、智、中行、韩、魏等,孤立栾氏,帮助晋平公诛灭了栾盈及其党羽。晋国大夫阳毕在这次事件中起了重要作用。社会混乱不断,祸乱不停,怎么能怪罪礼贤下士的栾盈呢?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铲除某一派势力,就可以平定祸乱了吗?

——————————————————

【注释】1.平公:晋悼公的儿子,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在位。此晋平公六年为公元前552年。

2.辍:(chuo)《管子·侈靡》:“辍安而危,何也?”《老子·五十四章》:“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论语·微子》:“耰而不辍。”《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韩非子·说林上》:“戍东边,荆人辍行。”《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说文》:“辍车小缺复合者。”这里用为暂时停止之意。

3.厌:(yàn)古通“餍”。《书·洛诰》:“万年厌于乃德。”《诗·小雅·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诗·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管子·势》:“兽厌走,而有伏网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老子·五十三章》:“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礼记·中庸》:“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荀子·儒效》:“厌厌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集韵·艳韵》:“厌,足也。”这里用为满足之意。

4.已:(yǐ椅)《易·损·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玄笺:“已,止。”《诗·小雅·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己矣。”《孟子·梁惠王下》:“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韩非子·扬榷》:“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广韵·止韵》:“已,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5.柯:(kē科)《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礼记·中庸》:“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国语·晋语》:“今若大其柯。”《说文》:“柯,斧柄也。”《广雅》:“柯,柄也。”这里用为斧柄之意。

6.畜:(xù序)古通“蓄”。《易·小畜·辞》:“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书·盘庚中》:“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诗·邶风·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朱熹注:“畜,养。”《诗·小雅·我行其野》:“尔不我畜,复我邦家。”《管子·法法》:“富人贫人使人相畜也,贵人贱人使人相臣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获罪于两君,天下谁畜之?”杜预注:“畜,犹容也。”《老子·六十一章》:“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论语·乡党》:“君赐生,必畜之。”《礼记·儒行》:“易禄而难畜也。”郑玄注:“难畜,难以非义久留也。”《说文》:“畜,田畜也。”《广雅·释诂一》:“畜,养也。”《玉篇·田部》:“畜,容也。”这里用为畜养,容纳,收容之意。

7.暱:(nì溺)古同“昵”。《书·说命中》:“官不及私昵。”《诗·小雅·菀柳》:“无自暱焉。”《左传·僖公二年》:“君暱之,虽谏,将不听。”《尔雅》:“暱,近也。”《说文》:“暱,日近也。”这里用为亲近、亲昵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