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第一牙膏“两面针”为何连亏9年

 q1338 2017-02-06


1978年两面针前身“柳州牙膏厂”就研制出中国第一款中草药牙膏——“两面针药物牙膏”,此举不仅为日后两面针称霸牙膏市场夯实了核心竞争力,更为国内市场上中药牙膏的风靡开创了先 河。

此后两面针与国防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建立技术合作,还从西方引入先进制膏、灌装、包装工艺,并推出广告“口口好牙,两面针”红遍大江南北,帮助两面针销量节节高升,从1986年到2001年两面针连续15年位列本土牙膏产销量第一,成为与高露洁、佳洁士等洋品牌三足鼎立的“本土牙膏第一品牌”。

靠着主营的牙膏业务,两面针在2004年成功上市,并在2006年达到销量巅峰,牙膏业务营收3.12亿元。

然而,随着中华、黑人、黑妹、冷酸灵、六必治等品牌的加入和发力,中国牙膏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这个时候,两面针希望避开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低端市场,分食高端牙膏市场蛋糕,因而主动停售部分毛利偏低的侧翼产品,放弃了大片低端市场份额,但是高端牙膏产品没有能赢得高端市场认可。

国产第一牙膏“两面针”为何连亏9年

最终,两面针不得不放弃商超等高端渠道,借助批发渠道重新开拓低端市场,由此导致牙膏业务全面溃败。2007年牙膏销售额骤降至1.78亿,2013年销售额仅为0.79亿元,市场份额已不足1%。

2007年,两面针通过内部会议提出,“无产品经营不稳,无资本运作不富”的经营理念,开始了资本经营。

正是在2007年,两面针高位抛售早年就投资入股的中信证券,大笔套现。2008年,新一任董事长马朝梅上任,开始推进多元化扩张战略,先后涉足尿巾、卫生巾、洗涤用品、医药、三氯蔗糖、纸浆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室内装修、进出口贸易、酒店一次性用品等庞杂的业务。

两面针在多元化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过度分散精力,使得几年前在市场打出的品牌效应白白浪费。

从2007年实施多元化扩张战略开始,两面针就陷入了漫长的亏损。2007年两面针7家主要控股及参股公司中5家亏损;2008年,8家主要控股及参股公司中6家亏损;2009年,主要控股的9家公司中5家亏损;2010-2012年,仅3家公司表现优异。2012年,两面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8000万元,其中光是纸品公司亏损额度就达5309万元;2013年,净利润亏损1.09亿元,其中纸品公司亏损5512万元,房地产业务亏损297万元;2014年,两面针三氯蔗糖的业务带来3613万元的亏损,纸品公司的亏损更是扩大到7551万元。2015年亏损5736万。2016年第三季度,亏损增加至9219万人民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